一种采用往复式气流的电池冷却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082186A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911408781.7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动力电池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用往复式气流的电池冷却装置,包括电池组、风机、逻辑开关以及充电器,所述逻辑开关包括逻辑电路、温度传感器、温度开关、电池电压检测比较器、电流检测比较器、分压电路、基准电压源、晶振以及电子开关,所述分压电路分别与电池电压检测比较器、电流检测比较器连接,所述电池电压检测比较器、电流检测比较器分别与充电器和基准电压连接,所述电池电压检测比较器、电流检测比较器与逻辑电路,所述温度传感器和温度开关连接于逻辑电路,所述晶振与逻辑电路连接,所述逻辑电路连接电子开关,所述电子开关设有A、B、C、D端分别连接充电器、电池组、风扇、逻辑电路。

    一种蜂窝状散热通道的底板液冷电池模块

    公开(公告)号:CN113363618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691236.4

    申请日:2021-06-22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热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蜂窝状散热通道的底板液冷电池模块,包括圆柱电池、液冷板和蜂窝状液冷散热通道,所述液冷板呈方形结构,其上表面设有若干用于所述圆柱电池底部插入的圆形凹槽;若干所述蜂窝状液冷散热通道固定于所述液冷板的内部,其两端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穿过所述液冷板的两端端壁与外部连通;所述液冷板下方设有与之形状相匹配的冷却底板;所述蜂窝状液冷散热通道包括若干六边形通道和直通道,所述六边形通道呈六边形管状结构,所述直通道间隔设置于所述六边形通道之间,所述六边形通道水平方向的对角与直通道相连。本发明通过多变的流道也增加了冷却液在液冷板中的流动路程,更好的带走热量。

    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相变储能硅脂垫片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625452B

    公开(公告)日:2022-08-09

    申请号:CN202011615355.3

    申请日:2020-12-31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界面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相变储能硅脂垫片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相变储能硅脂垫片组份为:乙烯基硅油10‑20份,含氢硅油0.1‑1份,催化剂0.1‑0.3份,硅烷偶联剂0.1‑2份,相变微胶囊20‑200份;原料按配方量通过搅拌机搅拌混合,并在搅拌过程中加入催化剂制得膏体,膏体高温固化后得到所述相变储能硅脂垫片。本发明与传统技术相比,在硅脂垫片制备过程中添加相变微胶囊,并加入能够促进相变微胶囊外壳和硅油相容的偶联剂,制备出性能优良的储能硅脂垫片;当电子器件工作温度急速升高到熔点以上时,固态垫片就会发生相变成为液态从而储存多余的能量,既可以保持电子设备的整体稳定性,又能够有效把多余的热量及时存储起来,减少能源的浪费。

    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相变储能硅脂垫片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625452A

    公开(公告)日:2021-04-09

    申请号:CN202011615355.3

    申请日:2020-12-31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界面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子设备的相变储能硅脂垫片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相变储能硅脂垫片组份为:乙烯基硅油10‑20份,含氢硅油0.1‑1份,催化剂0.1‑0.3份,硅烷偶联剂0.1‑2份,相变微胶囊20‑200份;原料按配方量通过搅拌机搅拌混合,并在搅拌过程中加入催化剂制得膏体,膏体高温固化后得到所述相变储能硅脂垫片。本发明与传统技术相比,在硅脂垫片制备过程中添加相变微胶囊,并加入能够促进相变微胶囊外壳和硅油相容的偶联剂,制备出性能优良的储能硅脂垫片;当电子器件工作温度急速升高到熔点以上时,固态垫片就会发生相变成为液态从而储存多余的能量,既可以保持电子设备的整体稳定性,又能够有效把多余的热量及时存储起来,减少能源的浪费。

    一种多孔介质热源和树状仿生形微通道相结合的新型热管

    公开(公告)号:CN110986641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199815.6

    申请日:2019-11-29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管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多孔介质热源和树状仿生形微通道相结合的新型热管,包括热管管体、热源,所述热管管体包括蒸发段、绝热段、冷凝段,所述蒸发段的首端、尾端分别与绝热段连通,所述蒸发段的首端、尾端之间形成若干树叶枝径状的分歧管路;所述蒸发段底部的热源为多孔介质热源。本发明通过蒸发段的首端、尾端之间形成若干树叶枝径状的分歧管路提高热管管体的换热效率,同时,通过热源为多孔介质热源,进一步大大增加了和流体的接触面积,换热效率进一步提高。

    一种液液板式分离热管换热器
    1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268418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488129.1

    申请日:2024-10-24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液板式分离热管换热器,涉及换热器设备领域,包括壳体,及固定在壳体上的换热组件,换热组件包括蒸发板式换热器、冷凝板式换热器,还包括连通蒸发板式换热器与冷凝板式换热器的上升管及下降管,冷凝板式换热器位于蒸发板式换热器上方,蒸发板式换热器底部设有蒸发端热管工质进口及高温液体出口,蒸发端热管工质出口与冷凝端热管工质进口通过上升管连接,蒸发端热管工质进口与冷凝端热管工质出口通过下降管连接,高温液体进口与高温液体出口自上而下的通过高温液体流道连接,低温液体进口与低温液体出口自下而上的通过低温液体流道连接,能够大大提高换热器换热效率。

    一种多级分离式微通道重力热管末级耦合制冷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824179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311733948.3

    申请日:2023-12-15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级分离式微通道重力热管末级耦合制冷系统,包括换热装置,换热装置包括蒸发部,蒸发部一侧设有热端风机,可将高温空气吹向蒸发部,并可将蒸发部内的液态工质气化;换热装置还包括冷凝部,冷凝部远离热端风机一侧设有冷端风机,可将冷却空气吹向冷凝部,并可将冷凝部内的气态工质液化;蒸发部与冷凝部之间连通有上升部、下降部;上升部并联有上升增强部,下降部并联有下降增强部,上升部与上升增强部之间、下降部与下降增强部之间均设有切换装置;在现有的分离式重力热管换热器中设置多级蒸发器‑冷凝器的循环,并在系统的末级额外设置制冷系统,使整个装置能达到更强的冷却能力,以应对数据中心突发所需更大制冷量的情况。

    一种多级分离式重力热管微通道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17419589A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11433330.5

    申请日:2023-10-31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级分离式重力热管微通道换热器,涉及热管换热器技术领域,包括固定壳体,固定壳体内设有连接板,连接板将固定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为与外界连通的蒸发区和密封的冷凝区,并可隔绝蒸发区与冷凝区之间的热交换;蒸发区内设有多级蒸发装置,冷凝区内设有多级冷凝装置,多级蒸发装置与多级冷凝装置之间连通有工质,蒸发区内流通有蒸发介质,蒸发介质与多级蒸发装置可将多级蒸发装置内的液态工质气化,冷凝区流通有冷却介质,冷却介质与多级冷凝装置可将多级冷凝装置内的气态工质液化,形成工质在液态与气态之间的循环切换;该种多级换热器具有多级蒸发‑冷凝工质循环,板内工质的蒸发冷凝温度和压力逐级减小,具有优异的冷却效果。

    一种太阳能充气控温热管装置
    1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880209A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2110319531.7

    申请日:2021-03-25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一种带有控温热管的热处理装置,包括控温热管,所述控温热管由蒸发段,冷凝段以及贮气室组成,所述控温热管内腔的底部位置设为蒸发段,所述控温热管内腔的中部位置设为冷凝段,所述冷凝段设有进行换热的排水管,且冷凝段底部设有冷凝水回流管,所述控温热管内腔的顶部位置设有贮气室,所述贮气室的一侧挡板将冷凝段分隔为第一冷凝段和第二冷凝段,所述蒸发段靠近冷凝段一侧为第一冷凝段,所述贮气室靠近冷凝段一侧为第二冷凝段;本发明通过改变加热功率影响不凝性气体所占的空间,使得有更多排管参与换热,使得热管的工作介质的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从而达到了温度控制和热管理的效果。

    一种采用双通道气流的电池冷却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048870A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911408805.9

    申请日:2019-12-31

    Applicant: 南昌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动力电池散热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采用双通道气流的电池冷却装置,其双通道包括机组、一号风扇、二号风扇、导风板A以及导风板B,所述机组前端设有一号风扇、二号风扇,所述机组后端设有格栅,所述机组底端的上部设有基板,所述基板的上部放置锂电池,位于锂电池中部位置的基板上设有小孔;所述锂电池的前部设有与机组侧面垂直的导风板A,所述导风板A上设有分布规则且对称的小孔,所述锂电池的中部设有与机组侧面盖板平行的导风板B,本发明在保证电池组体积、电池数量和风扇数量与原电池组相同的前提下,能提供较低的温度和较均匀的温度分布,有利于设计寿命长、可靠性高的高性能锂离子电池。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