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空间站壳体结构疲劳损伤断裂的设计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343530B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110657166.0

    申请日:2021-06-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空间站壳体结构疲劳损伤断裂的设计方法和装置,涉及飞行器结构损伤容限设计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对结构件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进行有限元模拟,以前一阶段的有限元模拟输出作为后一阶段的有限元模拟输入;最后计算疲劳裂纹扩展,得到结构件在生命周期结束时的第一裂纹扩展曲线;对结构件进行第一次优化,重复前述步骤,得到第一次优化后的结构件在生命周期结束时的第二裂纹扩展曲线;再次进行第二次优化,重复前述步骤,得到第二次优化后的结构件在生命周期结束时的第三裂纹扩展曲线,以及得到优化的肋板的布置形式。本发明实现在尽量减少空间站结构舱总体重量的同时,保证空间站结构舱的使用寿命,具有极高的实用性。

    一种控制空间站壳体结构疲劳损伤断裂的设计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343530A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110657166.0

    申请日:2021-06-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空间站壳体结构疲劳损伤断裂的设计方法和装置,涉及飞行器结构损伤容限设计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对结构件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进行有限元模拟,以前一阶段的有限元模拟输出作为后一阶段的有限元模拟输入;最后计算疲劳裂纹扩展,得到结构件在生命周期结束时的第一裂纹扩展曲线;对结构件进行第一次优化,重复前述步骤,得到第一次优化后的结构件在生命周期结束时的第二裂纹扩展曲线;再次进行第二次优化,重复前述步骤,得到第二次优化后的结构件在生命周期结束时的第三裂纹扩展曲线,以及得到优化的肋板的布置形式。本发明实现在尽量减少空间站结构舱总体重量的同时,保证空间站结构舱的使用寿命,具有极高的实用性。

    一种载人航天器微生物防控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037735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361437.8

    申请日:2024-09-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载人航天器微生物防控装置及方法,包括通气管、置换杆、反向卡扣、充排气控制台、洁净气源;置换杆采用可伸缩式空心鱼竿结构,通气管末端预设位置处安装反向卡扣,通气管塞入置换杆手持端的空心腔体内,并从完全展开状态的置换杆末端穿出,使反向卡扣一端固定在通气管末端,另一端卡死在置换杆末端,保障通气管只能单方向活动,连接置换杆后的通气管深入舱体内部底端;充排气控制台设置在舱外,进气口连接洁净气源,出气口连接通气管,通过充排气控制台调节洁净空气的压力和流量,逐步使洁净空气注入到舱内,舱内污染空气被排出舱外,实现舱内空气被净化。解决了发射前载人航天器空气微生物数量较多、舱内净化不充分的问题。

    长期在轨运行载人航天器安全性关键项目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49735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411772685.1

    申请日:2024-12-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长期在轨运行多舱段载人航天器安全性关键项目识别方法:进行任务剖面分析,确定载人航天器在轨飞行过程中的安全性关键程序,列入系统级安全性关键项目清单;对系统进行功能分析,确定载人航天器安全性关键功能,列入系统级安全性关键项目清单;对分系统进行功能分析,确定载人航天器安全性关键功能,列入分系统级安全性关键项目清单;对设备开展危险分析,确定载人航天器安全性关键设备,列入设备级安全性关键项目清单;汇总综合分析系统级、分系统级和设备级关键项目清单,将实现安全性关键程序和安全性关键功能的设备确定为安全性关键设备,去除重复项,最终形成载人航天器关键项目清单。

    一种多任务航天器的快速交会对接轨道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14205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584519.9

    申请日:2024-11-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任务航天器的快速交会对接轨道设计方法,包括:根据预设目标飞行器轨道高度和预设主动飞行器入轨初始轨道,采用快速交会对接变轨策略得到相位适应下限和相位适应上限;得到航天器进行轨道机动的最早时刻;根据主动飞行器入轨初始轨道偏差,分析航天器进行轨道机动的最早时刻时主动飞行器初始轨道偏差引起的相位偏差极大值和极小值;根据航天器进行轨道机动的最早时刻时主动飞行器初始轨道偏差引起的相位偏差极小值不小于快速交会对接相位适应下限,得到入轨时刻轨道相位取值。本发明既延长了变轨间隔满足了在轨测试的任务需求,又兼顾了快速交会对接,增强了航天器对故障工况的适应能力。

    一种可补给载人航天器在轨寿命综合保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08347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708545.8

    申请日:2024-11-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补给载人航天器在轨寿命综合保障方法:以长期在轨稳定运行为中心进行可维修可补给设计;建立天地一体化备件及资源消耗性物资保障系统,以形成物资补给链;在轨使用寿命评估,用于对在轨产品剩余使用寿命进行预测,为制定维修计划和确定上行物资清单提供依据;规划补给物资及发射上行,与来访飞行器发射任务相匹配;补给物资在轨管理,从物资在轨存储、使用、巡检、废弃和下行全周期进行管理,确保物资在轨存储可靠、易查找。解决在轨物资使用消耗规律评估和产品在轨寿命特征识别的问题,建立高效的物资补给与在轨管理体系,满足安全性和任务可靠性前提下实现平台资源利用优,长期运营保障支持依赖小,具备逐步延长使用寿命能力。

    一种多飞行器组合航天器可靠性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20508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718335.7

    申请日:2024-11-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飞行器组合航天器可靠性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多飞行器组合航天器建造过程与任务功能分析,针对组合体航天器自顶向下将任务总要求向关键飞行事件、单一飞行器和具体功能系统分解;将全寿命周期任务可靠度指标向各任务阶段各飞行器、各单机设备进行分配;采用跨飞行器可靠性建模与预计方法,预计发射与自主飞行任务、组装与建造任务、推进剂补加和出舱活动任务的任务可靠度指标,检验功能系统和单机分配的任务可靠度指标的协调性,保证在任务时间维度和功能逻辑维度均满足要求;根据检验结果结合飞行器系统优化设计方法调整功能和硬件配置方案,最终形成多飞行器组合航天器的任务可靠性指标体系。由此为可靠性量化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