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488919B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211047458.3
申请日:2022-08-29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nventor: 白美 , 王友渔 , 梁常春 , 朱超 , 刘鑫 , 张文明 , 胡成威 , 高升 , 唐自新 , 高翔宇 , 谢宗武 , 刘业超 , 李大明 , 罗文成 , 杨宏 , 王翔 , 周佐新 , 林益明
Abstract: 一种空间用级联式组合双机械臂及级联方法,两个独立的多自由度机械臂以及双臂组合转接件;所述两个独立的多自由度机械臂体积不同,分别记为大臂和小臂;所述的双臂组合转接件包括大臂端和小臂端,用于为所述大臂和小臂级联提供机、电、热接口;级联后,大臂给小臂供电;在小臂运动时,大臂处于待机制动状态并作为小臂的浮动基座,大臂运动时,小臂处于待机制动状态;所述的大臂用于空间大范围转移,小臂用于小范围移动调姿和末端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115446828B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210950469.6
申请日:2022-08-09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nventor: 牛嘉祥 , 胡玉茜 , 吴志红 , 张思博 , 余晟 , 周波 , 顾明 , 梁常春 , 潘冬 , 朱剑冰 , 王友渔 , 胡成威 , 高升 , 熊明华 , 唐自新 , 王耀兵 , 李大明 , 罗文成 , 杨宏 , 王翔 , 周佐新 , 林益明
IPC: B25J9/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空间机械臂的大型舱段自主捕获或转位方法,属于空间站舱段飞行操作设计领域;确定需要采集的数据;建立空间站上各模块与目标大型舱段之间的通信网络;通过数管控制器采集目标大型舱段位置信息及捕获或转位状态信息数据,并将目标大型舱段位置信息及捕获或转位状态信息数据发送至机械臂控制器;通过数管控制器采集捕获或转位过程执行状态信息,经测控模块下行至地面,用于监测;机械臂控制器采集空间机械臂位置信息及捕获或转位状态信息;实现对大型舱段的自主捕获或转位,或对大型舱段的模拟捕获或转位;本发明通过控制方案及信息流方案,实现高实时性、自主控制、可复用的多舱段自主捕获及转位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05933147A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610232563.2
申请日:2016-04-14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H04L12/24 , H04L12/751
Abstract: 一种卫星系统拓扑优化方法,将航天器各设备抽象为节点,如果系统未运行,寻求完好性关键节点进行拓扑优化,优化完成后调整系统为运行状态,系统运行时,如果需要进行优化,则同时进行基于节点可信度的拓扑优化和基于加权负载流量的拓扑优化,直到任意两个节点之间均不存在备用路径。本发明定量地分析了各个节点对系统的影响程度,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有关网络节点重要度的分析方法应用于卫星系统中的不足,通过本发明的拓扑优化方法,在系统未运行时对完好性关键节点进行加固,在系统运行时实时对节点进行拓扑优化,有效降低了每个节点的失效对系统运行所产生的影响,提高了卫星系统网络拓扑的可靠性、健壮性和抗毁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893664A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610192270.6
申请日:2016-03-30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系统级单粒子效应影响表征参数及评价方法:根据系统功能分析,建立以元器件为底事件的系统功能模型,结合元器件单粒子敏感性分析,建立系统单粒子效应影响功能模型;基于单粒子效应试验数据,计算分析敏感元器件的单粒子事件率,采用故障注入、重离子辐照试验法或系统历史数据分析方法确定系统各层次间单粒子效应影响传递因子;基于单粒子事件的叠加性原理,计算系统单粒子事件率;结合单粒子效应影响中断时间,计算系统单粒子效应危害度和可用性。本发明采用定量的方法表征单粒子效应对系统的影响,并评价系统单粒子效应的影响后果,该方法可用于指导系统级单粒子效应风险的量化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5488919A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11047458.3
申请日:2022-08-29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nventor: 白美 , 王友渔 , 梁常春 , 朱超 , 刘鑫 , 张文明 , 胡成威 , 高升 , 唐自新 , 高翔宇 , 谢宗武 , 刘业超 , 李大明 , 罗文成 , 杨宏 , 王翔 , 周佐新 , 林益明
Abstract: 一种空间用级联式组合双机械臂及级联方法,两个独立的多自由度机械臂以及双臂组合转接件;所述两个独立的多自由度机械臂体积不同,分别记为大臂和小臂;所述的双臂组合转接件包括大臂端和小臂端,用于为所述大臂和小臂级联提供机、电、热接口;级联后,大臂给小臂供电;在小臂运动时,大臂处于待机制动状态并作为小臂的浮动基座,大臂运动时,小臂处于待机制动状态;所述的大臂用于空间大范围转移,小臂用于小范围移动调姿和末端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115446828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0950469.6
申请日:2022-08-09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nventor: 牛嘉祥 , 胡玉茜 , 吴志红 , 张思博 , 余晟 , 周波 , 顾明 , 梁常春 , 潘冬 , 朱剑冰 , 王友渔 , 胡成威 , 高升 , 熊明华 , 唐自新 , 王耀兵 , 李大明 , 罗文成 , 杨宏 , 王翔 , 周佐新 , 林益明
IPC: B25J9/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空间机械臂的大型舱段自主捕获或转位方法,属于空间站舱段飞行操作设计领域;确定需要采集的数据;建立空间站上各模块与目标大型舱段之间的通信网络;通过数管控制器采集目标大型舱段位置信息及捕获或转位状态信息数据,并将目标大型舱段位置信息及捕获或转位状态信息数据发送至机械臂控制器;通过数管控制器采集捕获或转位过程执行状态信息,经测控模块下行至地面,用于监测;机械臂控制器采集空间机械臂位置信息及捕获或转位状态信息;实现对大型舱段的自主捕获或转位,或对大型舱段的模拟捕获或转位;本发明通过控制方案及信息流方案,实现高实时性、自主控制、可复用的多舱段自主捕获及转位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5383788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1056986.5
申请日:2022-08-29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nventor: 王友渔 , 胡成威 , 高升 , 唐自新 , 熊明华 , 梁常春 , 李德伦 , 张文明 , 陈磊 , 曾磊 , 陈明 , 张晓东 , 李大明 , 刘宾 , 王耀兵 , 罗文成 , 杨宏 , 王翔 , 周佐新 , 林益明
Abstract: 一种空间高可靠爬行机械臂系统,机械臂本体七个关节为肩回转关节、肩偏航关节以及肩俯仰关节、一个肘部关节以及腕回转关节、腕偏航关节以及腕俯仰关节,两个末端执行器包括肩部末端执行器以及腕部末端执行器。机械臂处于长期在轨存储状态时,通过肩部末端执行器捕获固定基座适配器进行舱体供电,在需要爬行到舱体其他位置时,肩部末端执行器与基座适配器对紧、腕部末端执行器与目标适配器解锁的第一模式和肩部末端执行器与基座适配器解锁、腕部末端执行器与目标适配器对紧的第二模式交替执行,实现机械臂系统在轨大范围爬行移动操作。本发明实现了机械臂移动操作功能,扩展了机械臂操作范围,且具有较高的操作灵活性和故障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893664B
公开(公告)日:2019-01-15
申请号:CN201610192270.6
申请日:2016-03-30
Applicant: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系统级单粒子效应影响表征参数及评价方法:根据系统功能分析,建立以元器件为底事件的系统功能模型,结合元器件单粒子敏感性分析,建立系统单粒子效应影响功能模型;基于单粒子效应试验数据,计算分析敏感元器件的单粒子事件率,采用故障注入、重离子辐照试验法或系统历史数据分析方法确定系统各层次间单粒子效应影响传递因子;基于单粒子事件的叠加性原理,计算系统单粒子事件率;结合单粒子效应影响中断时间,计算系统单粒子效应危害度和可用性。本发明采用定量的方法表征单粒子效应对系统的影响,并评价系统单粒子效应的影响后果,该方法可用于指导系统级单粒子效应风险的量化控制。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