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155363B
公开(公告)日:2020-12-08
申请号:CN201910216032.8
申请日:2019-03-21
Applicant: 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
IPC: B64F5/6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CFD方法的弹性气动数据精确获取方法,方法包括:1、建立飞行器的风洞模型和真实模型;2、针对风洞模型和真实模型开展气动弹性性能评估,当判定基于风洞模型和真实模型的弹性气动数据均需要修正时,则进入步骤3;3、进行第一次弹性修正:利用风洞试验测量得到风洞模型的气动力系数;采用CFD方法计算风洞模型变形前后的气动力系数变化量;将风洞变形数据与气动力系数变化量相减,得到第一气动数据;4、进行第二次弹性修正:采用CFD方法计算真实模型变形前后的气动力系数变化量,并与第一气动数据叠加即得。本发明建立了两步走的弹性气动数据精确修正方法,得到的飞行弹性气动数据的精度得以大幅度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0162823A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910206454.7
申请日:2019-03-19
Applicant: 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考虑气动面曲面效应和法向运动的非定常气动力计算方法,该方法包括:对飞行器的变形后气动面进行网格划分;获取飞行器的结构弹性模态;提取与变形后气动面相关的结构弹性模态并插值到气动网格上;在网格上布置偶极子基本解,求解核函数,根据核函数求解气动力影响系数矩阵;计算变形后气动面的气动网格的当地法向量;根据变形后气动面的法向模态求解法向运动边界条件;求解变形后气动面网格上的非定常气动力;根据变形后气动面网格上的非定常气动力和变形后气动面的法向模态以获取广义化的曲面非定常气动力。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柔性飞行器频域非定常气动力的准确描述和计算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162822A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910206453.2
申请日:2019-03-19
Applicant: 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耦合结构模态的时域快速非定常气动力计算方法,该方法包括:一,对变形气动面进行网格划分;二,获取结构模态信息并将其插值到变形气动面的气动网格上,确定变形气动面的结构运动规律;三,确定时域分析计算步长;四,基于全位势流理论,在各个气动网格上布置涡环,利用非定常伯努利方程计算获取变形气动面网格上的气动力的大小和分布;五,将后缘尾涡以当地流场速度运动一个时间步长的位移以形成下游尾涡流场;六,将下一时间步长下的结构模态信息插值到变形气动面网格上,重复步骤四和步骤五,直至完成时域内推进非定常气动力的求解。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时域气动力计算建模复杂且计算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0160737A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910216036.6
申请日:2019-03-21
Applicant: 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工程面元法的弹性气动数据精确获取方法,方法包括:1、建立飞行器的风洞模型和真实模型;2、针对风洞模型和真实模型开展气动弹性性能评估,当判定基于风洞模型和真实模型的弹性气动数据均需要修正时,则进入步骤3;3、进行第一次弹性修正:利用风洞试验测量得到风洞模型的气动力系数;采用工程面元法计算风洞模型变形前后的气动力系数变化量;将风洞变形数据与气动力系数变化量相减,得到第一气动数据;4、进行第二次弹性修正:采用工程面元法计算真实模型变形前后的气动力系数变化量,并与第一气动数据叠加即得。本发明建立了两步走的弹性气动数据精确修正方法,得到的飞行弹性气动数据的精度得以大幅度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5941519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581966.X
申请日:2022-12-09
Applicant: 北京中科宇航技术有限公司 , 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
IPC: H04L43/00 , H04L43/18 , H04L43/0817 , H04L41/0803 , H04L12/40 , H04L69/0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可动态配置的多数据总线集中交换装置及实现方法,其中,可动态配置的多数据总线集中交换装置,包括:通用工业控制计算机;通用工业控制计算机中设置有开关量程控模块、程控电源模块、数据总线接口通信模块和数据集中交换软件;其中,开关量程控模块:用于同被测试设备进行相应开关触点接口的物理连接和状态输出/状态采集;程控电源模块:用于向被测试设备提供所需电压、电流的电源输出;数据总线接口通信模块:用于同被测试设备进行相应数据总线接口的物理连接和数据通信;数据集中交换软件:用于提供图形界面,配置通信协议和数据接口。本申请具有提高了测试效率,且同时降低了系统成本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0287505B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1910212456.7
申请日:2019-03-20
Applicant: 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飞行器稳定性分析方法,依据飞行器的外形建立空间网格,并对飞行器的选定状态进行定常流场计算,得到气动力系数和系数矩阵;获得飞行器的模态频率和振型;计算流场物面的振型;根据飞行器的结构特征设计模态训练信号;得到飞行器的弹性振动表达公式;得到各模态的广义气动力模型;得到离散空间内的气动力状态方程;提取出不同减缩频率的广义气动力模型;得到气动/结构/控制耦合的闭环系统运行方程;将闭环系统运行方程转换为传递函数,并进行稳定性分析,从而对飞行器稳定性进行分析。本发明的方法将飞行器的弹性变形进入到对控制系统的影响中,提高了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941519B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211581966.X
申请日:2022-12-09
Applicant: 北京中科宇航技术有限公司 , 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
IPC: H04L43/00 , H04L43/18 , H04L43/0817 , H04L41/0803 , H04L12/40 , H04L69/0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可动态配置的多数据总线集中交换装置及实现方法,其中,可动态配置的多数据总线集中交换装置,包括:通用工业控制计算机;通用工业控制计算机中设置有开关量程控模块、程控电源模块、数据总线接口通信模块和数据集中交换软件;其中,开关量程控模块:用于同被测试设备进行相应开关触点接口的物理连接和状态输出/状态采集;程控电源模块:用于向被测试设备提供所需电压、电流的电源输出;数据总线接口通信模块:用于同被测试设备进行相应数据总线接口的物理连接和数据通信;数据集中交换软件:用于提供图形界面,配置通信协议和数据接口。本申请具有提高了测试效率,且同时降低了系统成本的技术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556959B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211113789.2
申请日:2022-09-14
Applicant: 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翼面剪切变后掠形式设计方法、变形翼、翼及飞行器。其中,设计方法包括:在剪切变后掠过程中,设计翼面顺来流方向稍弦长和根弦长始终保持不变;设计任意第n次变后掠后,翼面上任意点的坐标通过下述方式确定:根据翼根前缘点坐标、第n次变后掠对应的变形翼面前缘旋转角度χn、第n次变后掠前翼面上任意点的坐标确定该翼面上任意点剪切变后掠χn角度后对应的新的坐标,其中,所述任意点包括翼稍前缘点。翼面采用此种剪切变后掠形式设计后,使得翼肋在旋转过程中保持流向不变,维持良好的气动外形,使得结构在变形过程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295012B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111564636.5
申请日:2021-12-20
Applicant: 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
IPC: F42B10/6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旋转变后掠弹翼,包括形状记忆合金丝、弹翼、转轴、驱动模块、驱动加热系统,所述弹翼与处于弹身内部的驱动模块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穿过驱动模块固定到弹身上,所述驱动模块带动弹翼绕转轴转动,在驱动模块和弹身内部某一固定位置之间连接形状记忆合金丝,所述驱动加热系统加热形状记忆合金丝,所述形状记忆合金丝长度变化、带动驱动模块转动。该旋转变后掠弹翼,采用形状记忆合金丝驱动弹翼变后掠角方式,实现多次重复变后掠角,且可以停留在任意后掠角度,整个驱动装置体积小、结构重量轻,有利于弹体减重。
-
公开(公告)号:CN114295012A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111564636.5
申请日:2021-12-20
Applicant: 北京机电工程研究所
IPC: F42B10/6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旋转变后掠弹翼,包括形状记忆合金丝、弹翼、转轴、驱动模块、驱动加热系统,所述弹翼与处于弹身内部的驱动模块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穿过驱动模块固定到弹身上,所述驱动模块带动弹翼绕转轴转动,在驱动模块和弹身内部某一固定位置之间连接形状记忆合金丝,所述驱动加热系统加热形状记忆合金丝,所述形状记忆合金丝长度变化、带动驱动模块转动。该旋转变后掠弹翼,采用形状记忆合金丝驱动弹翼变后掠角方式,实现多次重复变后掠角,且可以停留在任意后掠角度,整个驱动装置体积小、结构重量轻,有利于弹体减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