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282162B
公开(公告)日:2021-02-09
申请号:CN201910562424.X
申请日:2019-06-26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吴晗玲 , 陈海鹏 , 王国辉 , 陆浩然 , 于秀丽 , 常晓华 , 陈思思 , 王少杰 , 范书群 , 张义忠 , 廖传军 , 孙海亮 , 代贵杰 , 介党阳 , 李强 , 唐颀 , 杨宇和
IPC: B64G1/64
Abstract: 一种立方体卫星释放装置,包括舱门锁紧与解锁机构、舱门、前框组件、中框组件、侧蒙皮组件、推板组件、底板和导轨组件。前框组件、中框组件、底板和导轨组件构成框架,底板安装在飞行器安装支架上,导轨组件安装在底板上,前框组件和中框组件固定在导轨组件上,侧蒙皮组件包裹在框架外面,推板组件位于框架内部,与导轨组件滑动配合,通过弹簧与底板接触。舱门安装于前框组件上,能够绕前框组件上的轴转动;舱门锁紧与解锁机构安装于前框组件和中框组件上,当舱门关闭时,舱门锁紧与解锁机构用于锁紧舱门;当接到分离指令时,舱门锁紧与解锁机构解除对舱门的约束,实现舱门打开。本发明能够可靠释放,舱门能够可靠锁定,具有检测和减振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09466805A
公开(公告)日:2019-03-15
申请号:CN201811347636.8
申请日:2018-11-13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B64G1/64
Abstract: 一种航天器低冲击空间对接密封装置,包括目标飞行器对接密封结构和追踪飞行器对接密封结构,目标飞行器对接密封结构和追踪飞行器对接密封结构两者结构相同,均包括前置密封件、后置密封件、保持架、紧固件和平面法兰,保持架通过紧固件与平面法兰连接,保持架与平面法兰相接触的一侧安装有后置密封件,保持架用于对接的一侧安装有前置密封件。本发明能够满足空间对接飞行器低冲击对接系统对接面密封要求,具有低载荷、易对接、易分离、冗余密封以及反复使用的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05955299B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610403780.3
申请日:2016-06-08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5D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重构测控、导航、飞行控制一体化系统及重构方法,该系统包括射频前端和信息处理平台。其中,信息处理平台包括飞行控制单元、功能重构单元、测控收发管理单元、配置管理单元,当载体的高度在卫星导航系统作用范围之内时,系统工作在单机工作模式下,功能重构单元加载导航处理程序,系统完成测控、导航、飞行控制功能,当载体的高度超出卫星导航系统作用范围时,由配置管理单元对功能重构单元进行重构,加载飞行控制备份程序,形成测控、飞行控制功能双冗余状态,系统工作在双机工作模式。该系统的重构方法优化了系统整体功能,提高了系统硬件资源的利用效率,能够兼顾多功能、高可靠和低成本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06628252B
公开(公告)日:2018-11-02
申请号:CN201610887759.5
申请日:2016-10-11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基于并联布局有效载荷适配器的留轨飞行器结构,包括:有效载荷适配器(2)、分离结构(4);有效载荷适配器(2)包括卫星支架(5)等;井字梁(10)安装在支撑舱(7)的一端端面上,仪器安装板(9)位于井字梁(10)中心下端面,仪器安装板(9)两侧的井字梁(10)“口”形框内安装太阳电池阵列安装板(6),卫星支架(5)沿太阳电池阵列安装板(6)边缘;支撑舱(7)另一端端面边框沿周向分布有分离结构(4),并通过安装在分离结构(4)上的分离装置(11)实现连接或分离。本发明将有效载荷适配器作为留轨飞行器在轨进行拓展任务,实现拓展任务所需功能,降低了对主发射任务影响程度,形成了留轨飞行器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06628252A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610887759.5
申请日:2016-10-11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基于并联布局有效载荷适配器的留轨飞行器结构,包括:有效载荷适配器(2)、分离结构(4);有效载荷适配器(2)包括卫星支架(5)等;井字梁(10)安装在支撑舱(7)的一端端面上,仪器安装板(9)位于井字梁(10)中心下端面,仪器安装板(9)两侧的井字梁(10)“口”形框内安装太阳电池阵列安装板(6),卫星支架(5)沿太阳电池阵列安装板(6)边缘;支撑舱(7)另一端端面边框沿周向分布有分离结构(4),并通过安装在分离结构(4)上的分离装置(11)实现连接或分离。本发明将有效载荷适配器作为留轨飞行器在轨进行拓展任务,实现拓展任务所需功能,降低了对主发射任务影响程度,形成了留轨飞行器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06383964A
公开(公告)日:2017-02-08
申请号:CN201610885493.0
申请日:2016-10-10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林宏 , 张新宇 , 彭慧莲 , 王国辉 , 陈益 , 安雪岩 , 王明哲 , 王雪梅 , 陆浩然 , 崔照云 , 叶成敏 , 刘志伟 , 张群 , 唐颀 , 杨自鹏 , 杨勇 , 于秀丽 , 杨炜平 , 刘欣 , 刘建忠 , 肖泽宁 , 张巍 , 曹梦磊 , 琚春光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18
Abstract: 一种悬挂式充液贮箱动力学建模方法,属于航天器动力学建模分析领域。采用“壳+梁+集中质量点单元”悬挂式充液贮箱建模方法,与支撑边界相连的贮箱部段采用壳单元模拟,其它贮箱部段采用梁单元模拟,另外为保证实际贮箱充压后具有较大的刚度,在壳单元上下端面建立多点约束RBE2以加强贮箱刚度,液体按照质心一致的方法,采用离散的集中质量单元附在相应位置的梁单元上。与传统的“梁单元”、“壳单元”相比,本发明结合了不同单元的优点,一方面不改变贮箱与主结构间连接刚度,同时兼顾了与贮箱相关的局部模态及特征点峰值响应,获得的模态及动力学响应预示值与试验值的一致性更好。
-
公开(公告)号:CN106374995A
公开(公告)日:2017-02-01
申请号:CN201610849674.8
申请日:2016-09-23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H04B7/18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4B7/18515 , H04B7/1851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运载火箭留轨末级的航天应用通信平台,包括卫星适配器、仪器安装板、姿态控制系统敏感器、执行器、蓄电池、电源控制单元、任务管理器、通信中继载荷和太阳能电池板,所述通信中继载荷包括天线和信息处理设备,执行器包括反作用飞轮、磁力矩器和姿控喷管,其中卫星适配器为两端开口且中空的圆台结构,仪器安装板设置于圆台结构的底端,本发明通信平台充分挖掘运载火箭富余运载能力,通过“加装、改制”的思路,在卫星适配器结构舱段内布局实现扩展任务所需的设备,搭载通信中继载荷,构建可用于商业航天的高轨、中轨和低轨空间云通信服务体系,实现测控、通信等定向化服务,无需再次发射费用,具有低成本运行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5955299A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610403780.3
申请日:2016-06-08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5D1/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D1/1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重构测控、导航、飞行控制一体化系统及重构方法,该系统包括射频前端和信息处理平台。其中,信息处理平台包括飞行控制单元、功能重构单元、测控收发管理单元、配置管理单元,当载体的高度在卫星导航系统作用范围之内时,系统工作在单机工作模式下,功能重构单元加载导航处理程序,系统完成测控、导航、飞行控制功能,当载体的高度超出卫星导航系统作用范围时,由配置管理单元对功能重构单元进行重构,加载飞行控制备份程序,形成测控、飞行控制功能双冗余状态,系统工作在双机工作模式。该系统的重构方法优化了系统整体功能,提高了系统硬件资源的利用效率,能够兼顾多功能、高可靠和低成本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5892285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339058.X
申请日:2022-10-28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应复杂地形的行走机械,包括车身、悬挂机构、行走轮、连通管道和中间支撑机构;各悬挂机构的液压缸之间通过连通管道相互连通;中间支撑机构中,电动推杆推动滑块组件在弧形轨道中运动;滑块组件带动支撑轮运动,滑块组件位于弧形轨道的两端时,支撑轮支撑于地面,滑块组件位于弧形轨道的中部时,支撑轮离开地面。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行走机械的行走方法,遇到凸起时,对应液压缸中液压油流入其他行液压缸,该行走轮抬高;遇到凹坑时,其他液压缸的液压油流入该液压缸,行走轮降低;行走轮降低至预设高度时,支撑轮支撑于地面;越过凹坑时,支撑轮离开地面。本发明提高了复杂地形的低速行走机械的易用性和高效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466805B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1811347636.8
申请日:2018-11-13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B64G1/64
Abstract: 一种航天器低冲击空间对接密封装置,包括目标飞行器对接密封结构和追踪飞行器对接密封结构,目标飞行器对接密封结构和追踪飞行器对接密封结构两者结构相同,均包括前置密封件、后置密封件、保持架、紧固件和平面法兰,保持架通过紧固件与平面法兰连接,保持架与平面法兰相接触的一侧安装有后置密封件,保持架用于对接的一侧安装有前置密封件。本发明能够满足空间对接飞行器低冲击对接系统对接面密封要求,具有低载荷、易对接、易分离、冗余密封以及反复使用的特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