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639561A
公开(公告)日:2014-03-19
申请号:CN201310589845.4
申请日:2013-11-20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B23K1/18 , B23K1/19 , B23K1/20 , B23K33/00 , B23K101/06 , B23K103/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K1/18 , B23K1/19 , B23K1/20 , B23K3/08 , B23K2101/06 , B23K2103/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锈钢管和铝合金管的钎焊方法,首先形成铝合金管(1)、不锈钢管(2)和工艺芯(3),在铝合金管(1)上形成第一内孔(11)、和第二内孔(12);在不锈钢管(2)内部处形成第一凸台(21);工艺芯(3)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二凸台(31)、第一芯体(32)和第二芯体(33);在工艺芯(3)上形成多个排气孔(31);将工艺芯(3)和铝合金管(1)装配到一起,然后装入不锈钢管(2);其中第二凸台(31)的外壁与不锈钢管(2)内壁接触,不锈钢管(2)的外圆周壁与第一内孔的孔壁形成钎焊缝。本发明的焊缝成型质量好,最终使得焊接后的管路能够适用于20K至常温的温度环境。
-
公开(公告)号:CN110296218B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1910589750.X
申请日:2019-07-0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F16J15/40
Abstract: 一种栅板堆叠间隙自调整的栅板密封结构,包括栅板,栅板的一面加工有微米量级厚度的下凹的台阶,多个加工面朝向一致的栅板堆叠安装在安装槽内,形成非等厚度气膜的栅板密封结构,且台阶靠近栅板密封结构高压侧。在栅板之间形成具有阶梯厚度的气膜,由于流体静压效应作用,该气膜具有一定刚度,从而调节栅板间间隙,使间隙自动均匀分配,而均匀分布的间隙具有最小的泄漏量。因此,本发明具有在相同工作温度跨度下大幅降低泄漏量,以及抗轴向扰动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9573116B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1811348819.1
申请日:2018-11-13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低冲击空间对接密封装置对接性能测试系统,包括低冲击空间对接性能测试装置、加热/制冷循环机、真空泵、原子氧和等离子体辐照环境模拟装置、电子束和质子束辐照环境模拟装置以及紫外辐照环境模拟装置;原子氧和等离子体辐照环境模拟装置、电子束和质子束辐照环境模拟装置、紫外辐照环境模拟装置用于模拟太空相应的辐照环境;加热/制冷循环机用于提供各种温度条件下的模拟试验环境;真空泵用于提供太空真空环境的模拟;低冲击空间对接性能测试装置用于模拟低冲击空间对接密封试件在各种载荷、速度、位移边界下的交会对接过程。本发明能够模拟各种太空工况环境,在地面对对接性能进行充分验证。
-
公开(公告)号:CN108061241B
公开(公告)日:2020-07-10
申请号:CN201711242373.X
申请日:2017-11-30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重复使用复合材料气瓶及其设计方法。本发明通过气瓶结构形式及原材料的选择、金属内胆设计、复合材料层铺层设计、自紧压力设计、强度分析、疲劳寿命分析、静力分析等,采取了增加内衬壁厚、改进内衬材料、在金属内衬和碳纤维复合材料层之间设计了连接层,并增加了方便气瓶无损检测及健康监测的设计,从而实现了气瓶重复使用次数不低于300次的高疲劳寿命、且气瓶重量轻、相对经济成本低、制造工艺简单、无损检测及健康监测方便快捷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设计出高疲劳寿命复合材料气瓶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6645625B
公开(公告)日:2019-05-17
申请号:CN201610429865.9
申请日:2016-06-16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1N33/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金属密封应力松弛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金属密封应力松弛加速的试验装置及分析方法。该试验装置中在恒温箱内底面设有试样基座,下法兰通过下阶梯轴布置在试样基座内部下端面上;在下法兰上端面上开有环形凹槽中设有金属密封试样;在金属密封试样上设有上法兰,并在上法兰上端面安装有与下阶梯轴相互对称的上阶梯轴,双向螺柱穿过恒温箱,其一端与上阶梯轴相固定,其另一端与压盖固定连接;压盖通过螺杆与安装有电机的涡轮蜗杆相连接;并在压盖与恒温箱上表面之间设有负荷传感器。该试验装置及分析方法,可通过开展较短时间试验而分析、验证金属密封长期使用情况下的密封性能,大大缩短了试验周期和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9341971A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11348794.5
申请日:2018-11-13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1M3/20
Abstract: 一种低冲击空间对接密封泄漏测试系统,包括空间对接密封泄漏测试装置、加热/制冷循环机、高压氦气瓶和真空氦质谱检漏仪。加热/制冷循环机用于提供各种温度条件下的模拟试验环境;高压氦气瓶一方面为建立舱内试验压力提供气源,另一方面为泄漏检测提供失踪气体;真空氦质谱检漏仪一方面建立太空真空环境,另一方面测试低冲击空间对接密封试件的密封泄漏率;空间对接密封泄漏测试装置用于安装低冲击空间对接密封试件,模拟低冲击空间对接密封装置对接完成后的工作状态,开展各种对接工况下的泄漏率检测试验。本发明能够模拟各种太空工况环境,在地面对密封性能进行充分验证。
-
公开(公告)号:CN108061241A
公开(公告)日:2018-05-22
申请号:CN201711242373.X
申请日:2017-11-30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7C1/06 , F17C1/10 , F17C13/00 , F17C13/002 , F17C13/02 , F17C13/026 , F17C2203/066 , F17C2221/014 , F17C2221/017 , F17C2270/019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重复使用复合材料气瓶及其设计方法。本发明通过气瓶结构形式及原材料的选择、金属内胆设计、复合材料层铺层设计、自紧压力设计、强度分析、疲劳寿命分析、静力分析等,采取了增加内衬壁厚、改进内衬材料、在金属内衬和碳纤维复合材料层之间设计了连接层,并增加了方便气瓶无损检测及健康监测的设计,从而实现了气瓶重复使用次数不低于300次的高疲劳寿命、且气瓶重量轻、相对经济成本低、制造工艺简单、无损检测及健康监测方便快捷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设计出高疲劳寿命复合材料气瓶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4266080A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410458951.3
申请日:2014-09-10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F17C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壁厚环形金属气瓶,该金属气瓶包括上环部和下环部,上环部和下环部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由此限定出环形金属气瓶内部的环形内腔。上环部或下环部的外环壁的顶部焊接有充气管嘴,并且充气管嘴连通至环形金属气瓶的内腔。金属气瓶内圈上的焊缝区域具有加厚区,并且加厚区所在部分的气瓶壁厚大于金属气瓶其它部分的壁厚。本发明中,通过在环形金属气瓶内圈应力较大区域的壁厚进行加厚,加厚区与其他区域的壁厚均匀过渡,使得在承载内压时气瓶整体应力分布均匀,以充分发挥各处材料的强度,最终降低气瓶的重量。
-
公开(公告)号:CN103662113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577145.3
申请日:2013-11-18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B64G9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重复使用集成化增压系统,由一个充气开关、四个电磁阀、四个孔板、两个单向阀、两个贮箱分离接头和一个气瓶分离接头组成,所有部件均安装在位于运载器贮箱舱段的操作面板上。该增压系统采用集成化布局方式,结构紧凑,可以快速的完成对增压系统的操作及维护,有效保证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的可靠性及机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892285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339058.X
申请日:2022-10-28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应复杂地形的行走机械,包括车身、悬挂机构、行走轮、连通管道和中间支撑机构;各悬挂机构的液压缸之间通过连通管道相互连通;中间支撑机构中,电动推杆推动滑块组件在弧形轨道中运动;滑块组件带动支撑轮运动,滑块组件位于弧形轨道的两端时,支撑轮支撑于地面,滑块组件位于弧形轨道的中部时,支撑轮离开地面。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行走机械的行走方法,遇到凸起时,对应液压缸中液压油流入其他行液压缸,该行走轮抬高;遇到凹坑时,其他液压缸的液压油流入该液压缸,行走轮降低;行走轮降低至预设高度时,支撑轮支撑于地面;越过凹坑时,支撑轮离开地面。本发明提高了复杂地形的低速行走机械的易用性和高效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