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525120A
公开(公告)日:2004-09-01
申请号:CN200410005338.2
申请日:2000-06-05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F25B39/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3/025 , F25B39/02 , F25B2500/01 , F28D1/05391 , F28D2021/0071 , F28F1/022 , F28F19/004
Abstract: 在制冷剂蒸发器中,有多条由铝材制成的管道设置在垂直于气流方向的叠层方向上,有多个由铝材制成的波纹散热片设置在相邻的管道之间。在蒸发器中,当管道的管道板厚度TT在0.10mm-0.35mm的范围内并且每一管道的管道高度TH在叠层方向上在1.5mm-3.0mm的范围内时,制冷剂通道中的制冷剂压力损失可以很小,并且空气传热面积变大。
-
公开(公告)号:CN108699947A
公开(公告)日:2018-10-23
申请号:CN201680081503.3
申请日:2016-12-19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F02B29/04
Abstract: 中冷器具备由流路管(21)与翅片(22)层叠配置而成且使流路管内部的冷却介质与流路管外部的增压进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部(23)。冷却介质包含第一冷却介质和温度高于第一冷却介质的第二冷却介质。在流路管内形成有供第一冷却介质流动的第一冷却介质流路(25)和供第二冷却介质流动的第二冷却介质流路(26)。第二冷却介质流路与第一冷却介质流路相比配置于增压进气的上游侧。第二冷却介质流路具有使第二冷却介质进行U形转弯的第二U形转弯部(26d)。第二冷却介质流路中,成为第二U形转弯部的下游侧的下游侧流路(26f)与成为上游侧的上游侧流路(26e)相比位于增压进气的流动方向上的上游侧。在流路管与翅片之间,在与下游侧流路的增压进气的流动方向上的最上游部对应的部位设置有热交换抑制部(30)。
-
公开(公告)号:CN105051481B
公开(公告)日:2017-03-29
申请号:CN201480017152.0
申请日:2014-03-27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及热交换器,热交换器的制造方法包含:组装构成热交换器的多个部件(21、22)的组装工序;及在组装工序之后进行的在构成热交换器的多个部件(21、22)的表面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形成覆膜(30、31、32、33、34、35)的覆膜形成工序。能够通过覆膜抑制产生因腐蚀引起的贯通孔。在组装工序之后进行覆膜形成工序,因此能够防止搬送时、组装时损伤覆膜。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形成覆膜,从而能够在覆膜形成工序时防止在热交换器内部的微细部引起堵塞。
-
公开(公告)号:CN100524866C
公开(公告)日:2009-08-05
申请号:CN200710127099.1
申请日:2007-06-28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热电转换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所述制造方法包括连接过程,所述连接过程用于将热交换部件(22、32)分别电连接到热电元件模块(10)的热电元件对;浸渍过程,所述浸渍过程用于将热电元件模块(10)和热交换部件(22、32)浸入浸渍槽中,熔化的绝缘材料设置在所述浸渍槽中;和烘焙过程,所述烘焙过程用于烘焙在浸渍过程中绝缘材料已经施加到其上的热电元件模块(10)和热交换部件(22、32)的组件,从而形成绝缘膜(40)。由此,可以在维持热交换能力和鼓风能力的同时提供电绝缘。
-
公开(公告)号:CN100420054C
公开(公告)日:2008-09-17
申请号:CN200510129004.0
申请日:2005-11-29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一种热电变换器,包括:一组热电器件,具有交替布置在热电器件基板上的多个P型热电器件和多个N型热电器件;电极件,用于串联电连接相邻的P型热电器件和N型热电器件;以及热交换件,包括连接至电极件的电极部。在热电变换器中,至少多个电极部和多个热交换部连续形成为波形形状,以使多个电极件沿至少所述热电器件组彼此连接,并且相邻的热交换件设置为彼此电绝缘。因此,可易于形成热电变换器。
-
公开(公告)号:CN1969396A
公开(公告)日:2007-05-23
申请号:CN200580019550.7
申请日:2005-05-31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Abstract: 热电变换装置,具备将多个P型热电元件(12)和多个N型热电元件(13)排列成规定的排列形状后构成的热电元件组装体(10)、多个热交换元件(22、32)和保持这些热交换元件(22、32)的保持板(21、31),具备将多个热交换元件(22、32)保持成与热电元件(12、13)的排列状态对应的规定的排列状态的热交换元件组装体(20、30)。而且,在层叠热电元件组装体(10)和热交换元件组装体(20、30)的状态下,利用接合部件,将热电元件组装体(10)和热交换元件组装体(20、30)之间的多个接合部位一起接合。
-
公开(公告)号:CN1276507A
公开(公告)日:2000-12-13
申请号:CN00118016.9
申请日:2000-06-05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F25B39/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F3/025 , F25B39/02 , F25B2500/01 , F28D1/05391 , F28D2021/0071 , F28F1/022 , F28F19/004
Abstract: 在制冷剂蒸发器中,有多条由铝材制成的管道设置在垂直于气流方向的叠层方向上,有多个由铝材制成的波纹散热片设置在相邻的管道之间。在蒸发器中,当管道的管道板厚度TT在0.10mm—0.35mm的范围内并且每一管道的管道高度TH在叠层方向上在1.5mm—3.0mm的范围内时,制冷剂通道中的制冷剂压力损失可以很小,并且空气传热面积变大。
-
公开(公告)号:CN109312848B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1780038506.3
申请日:2017-05-11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F16H61/00 , B60K11/04 , F01P3/20 , F01P7/04 , F01P7/10 , F02B33/00 , F02B37/12 , F16H57/04 , F16H59/72
Abstract: 供油系统(1)具备:油泵(20);配管(21);以及热交换器(22)。油泵(20)将从油盘(24)吸起的AT油排出。配管(21)将从油泵(20)排出的AT油供给到自动变速机(2)所具有的液压机构,或者,将AT油从液压机构排出。热交换器(22)在发动机室内设于当发动机(3)进行暖机运转时升温后的空气流经的位置,并进行该升温了的空气和通过配管(21)供给的AT油的热交换。
-
公开(公告)号:CN108603435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680081479.3
申请日:2016-12-19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IPC: F02B29/04
Abstract: 中冷器具备由流路管(21)与翅片(22)层叠配置而成且使流路管的内部的冷却介质与流路管的外部的增压进气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部(23)。冷却介质包含第一冷却介质和温度高于第一冷却介质的第二冷却介质。在流路管内形成有供第一冷却介质流动的第一冷却介质流路(25)和供第二冷却介质流动的第二冷却介质流路(26)。第二冷却介质流路与第一冷却介质流路相比配置于增压进气的上游侧。第二冷却介质流路具有使第二冷却介质进行U形转弯的第二U形转弯部(26d)。在第二冷却介质流路中,成为第二U形转弯部的下游侧的下游侧流路(26f)与成为上游侧的上游侧流路(26e)相比位于增压进气的流动方向上的上游侧。翅片在与下游侧流路的增压进气的流动方向上的最上游部对应的部位设置有热交换抑制部。
-
公开(公告)号:CN104011494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280063092.7
申请日:2012-12-11
Applicant: 株式会社电装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G5/02 , F02M26/32 , F28D7/0083 , F28D7/106 , F28D7/1684 , F28D21/0003 , F28F1/426 , F28F3/042 , F28F9/001 , F28F9/02 , F28F9/26 , F28F2009/029
Abstract: 一种EGR冷却器(1),包括:具有多个管子(7)和第一水通道(33)的热交换芯(3);分别设置在上游侧和下游侧的与管子(7)内部连通的上游侧气箱部分(6)和下游侧气箱部分(8);形成第一水通道(33)和形成与上游侧气箱部分(6)周围的水通道连通的第二水通道(202)的水箱部分(2);在内部管(50)中形成与上游侧气箱部分(6)的内部连通的气体通道(53)和在内部管(50)和外部管(51)之间形成与第二水通道(202)连通的水通(52)道;连接到外部管(51)使得冷却水流入水通道(52)的水流入管(54);和连接到水箱部分(2)使得冷却水从第一水通道(33)流出的水流出管(34)。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