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867468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486636.5
申请日:2024-04-2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北条胜之
IPC: H01M10/613 , H01M10/6567 , H01M10/625 , H01M10/6568
Abstract: 提供一种冷却效率高的车辆用电池模块的冷却装置。在电池模块(12)的冷却装置(10)中,利用冷却配管部(42),以母线(40)的至少一部分与冷却液热接触的方式使冷却液(48)在电池模块(12)上流通。其结果,与母线(40)连接的正极外部电极(24)或负极外部电极(26)的电池单元(14)的内部侧部分与层叠集电体(18)的接合部等被高效地冷却,因此电池模块(12)的冷却装置(10)的冷却效率得到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3262327B
公开(公告)日:2015-08-19
申请号:CN201080070734.7
申请日:2010-12-17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H01M10/0525 , H01M4/1391 , H01M10/056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4 , H01M4/139 , H01M10/052 , H01M10/058 , H01M10/44 , Y02E60/122 , Y02P70/54 , Y02T10/7011 , Y10T29/491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负极的金属异物的集中析出被抑制,难以发生短路的锂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本制造方法包括:在将正极、隔板和负极相互组装,含浸非水电解质后,进行1分钟以内的充电,使得正极的最高到达电位相对于锂的氧化还原电位成为3.2V以上的工序;从所述充电的结束时起放置10分钟以内的工序;和在所述放置后,进行1分钟以内的放电的工序。
-
公开(公告)号:CN102273001A
公开(公告)日:2011-12-07
申请号:CN201080004251.7
申请日:2010-03-0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北条胜之
IPC: H01M10/05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8 , H01M2/1077 , H01M10/0413 , H01M10/0468 , H01M10/0481 , H01M10/052 , H01M10/44 , H01M10/446 , Y02T10/7011 , Y10T29/49108
Abstract: 本发明使混入到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的电极群内部的金属异物在初次充电前溶解并且扩散。在电池壳体(16)中装入在正极板(20)与负极板(22)之间介有隔板而卷绕成的电极群(18)。向装入了电极群(18)的电池壳体16中注入电解液(S12)。在注液后使电解液浸渗(S14)。接着,将注液后的电池14配置在处理装置(10)中,在至少0.1MPa以上、5.0MPa以下的表面压力下进行拘束(S16)。然后,在电池拘束状态下,调整正极电位,保持至少1小时以上、35小时以内(S18)。保持后,完成初次充电前的处理(S20)。
-
公开(公告)号:CN1769730A
公开(公告)日:2006-05-10
申请号:CN200510117377.6
申请日:2005-11-0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北条胜之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57/037 , F16C19/364 , F16C19/547 , F16C25/083 , F16H57/0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转动体的支承结构。该支承结构例如是包括差速器壳的差速装置,该差速器壳被支承在壳体(28)中以便可通过包括设置在外圈(32)与内圈(30)之间的多个锥形滚子的锥形滚子轴承(26)而绕壳体(28)的轴线转动。在该差速器壳中,具有预定弹性力的波状弹簧(42)设置在外圈(32)与壳体(28)之间。而且,该差速装置包括在波状弹簧(42)由于外圈(32)沿轴向的移动而完全收缩之前停止外圈(32)的移动的止动机构(44)。
-
公开(公告)号:CN102472713B
公开(公告)日:2014-02-19
申请号:CN200980160898.6
申请日:2009-08-1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北条胜之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3/16 , G01N2223/642 , G01N2223/652 , H01M10/0413 , H01M10/058
Abstract: 一种异物检测装置(10),是检测带状的金属箔(20)上的异物(Z)的装置。该异物检测装置(10)具备运送装置(120)、X射线照射器(14)以及X射线检测器(16),该运送装置(120)沿弯曲的运送路径(12)运送金属箔(20),该X射线照射器(14)相对于金属箔(20)被弯曲地运送的部分(W),配置在金属箔(20)被运送的方向的一方,沿运送路径(12)照射X射线(30),该X射线检测器(16)相对于金属箔(20)被弯曲地运送的部分(W),配置在金属箔(20)被运送的方向的另一方,检测从X射线照射器(14)照射的X射线(30)。
-
公开(公告)号:CN102273001B
公开(公告)日:2013-11-27
申请号:CN201080004251.7
申请日:2010-03-08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北条胜之
IPC: H01M10/05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M10/058 , H01M2/1077 , H01M10/0413 , H01M10/0468 , H01M10/0481 , H01M10/052 , H01M10/44 , H01M10/446 , Y02T10/7011 , Y10T29/49108
Abstract: 本发明使混入到非水电解液二次电池的电极群内部的金属异物在初次充电前溶解并且扩散。在电池壳体(16)中装入在正极板(20)与负极板(22)之间介有隔板而卷绕成的电极群(18)。向装入了电极群(18)的电池壳体16中注入电解液(S12)。在注液后使电解液浸渗(S14)。接着,将注液后的电池14配置在处理装置(10)中,在至少0.1MPa以上、5.0MPa以下的表面压力下进行拘束(S16)。然后,在电池拘束状态下,调整正极电位,保持至少1小时以上、35小时以内(S18)。保持后,完成初次充电前的处理(S20)。
-
公开(公告)号:CN102472713A
公开(公告)日:2012-05-23
申请号:CN200980160898.6
申请日:2009-08-1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北条胜之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3/16 , G01N2223/642 , G01N2223/652 , H01M10/0413 , H01M10/058
Abstract: 一种异物检测装置(10),是检测带状的金属箔(20)上的异物(Z)的装置。该异物检测装置(10)具备运送装置(120)、X射线照射器(14)以及X射线检测器(16),该运送装置(120)沿弯曲的运送路径(12)运送金属箔(20),该X射线照射器(14)相对于金属箔(20)被弯曲地运送的部分(W),配置在金属箔(20)被运送的方向的一方,沿运送路径(12)照射X射线(30),该X射线检测器(16)相对于金属箔(20)被弯曲地运送的部分(W),配置在金属箔(20)被运送的方向的另一方,检测从X射线照射器(14)照射的X射线(30)。
-
公开(公告)号:CN101196215B
公开(公告)日:2010-08-25
申请号:CN200710305853.6
申请日:2005-11-0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北条胜之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57/037 , F16C19/364 , F16C19/547 , F16C25/083 , F16H57/0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转动体的支承结构。该支承结构例如是包括差速器壳的差速装置,该差速器壳被支承在壳体(28)中以便可通过包括设置在外圈(32)与内圈(30)之间的多个锥形滚子的锥形滚子轴承(26)而绕壳体(28)的轴线转动。在该差速器壳中,具有预定弹性力的波状弹簧(42)设置在外圈(32)与壳体(28)之间。而且,该差速装置包括在波状弹簧(42)由于外圈(32)沿轴向的移动而完全收缩之前停止外圈(32)的移动的止动机构(44)。所述外圈(32;82b,84b)被装配在所述壳体(28)中,使得所述外圈(32;82b,84b)在车辆不行驶时的温度下不会由于所述波状弹簧(42R,42L;98R,98L)的推动力而移动,而在所述车辆行驶时所述壳体温度上升而膨胀时,所述外圈(32;82b,84b)由于所述波状弹簧(42R,42L;98R,98L)的推动力而相对于所述壳体(28)移动。
-
公开(公告)号:CN101196215A
公开(公告)日:2008-06-11
申请号:CN200710305853.6
申请日:2005-11-0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北条胜之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57/037 , F16C19/364 , F16C19/547 , F16C25/083 , F16H57/0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转动体的支承结构。该支承结构例如是包括差速器壳的差速装置,该差速器壳被支承在壳体(28)中以便可通过包括设置在外圈(32)与内圈(30)之间的多个锥形滚子的锥形滚子轴承(26)而绕壳体(28)的轴线转动。在该差速器壳中,具有预定弹性力的波状弹簧(42)设置在外圈(32)与壳体(28)之间。而且,该差速装置包括在波状弹簧(42)由于外圈(32)沿轴向的移动而完全收缩之前停止外圈(32)的移动的止动机构(44)。
-
公开(公告)号:CN101111698A
公开(公告)日:2008-01-23
申请号:CN200680003563.X
申请日:2006-02-2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传递装置及其制造方法,该动力传递装置在加工时的变形能够被抑制。作为旋转部件的螺旋齿轮(10)具有从毂部(11)径向向外延伸的盘部(12),该盘部(12)设有作为通过激光加工形成的狭缝状孔部的通孔(122)。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