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263810A
公开(公告)日:2023-06-16
申请号:CN202111522277.7
申请日:2021-12-13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G06F18/231 , G06F18/21 , G06F18/214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注意力的用电负载特征信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及装置,S1,根据第一设定时间间隔采集各用户的用电数据;S2,基于注意力对每个用户的用电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每个用户的用电负载特征模型;S3,对所有用户的用电负载特征模型进行聚类处理得到全局用电负载特征信物模块。本发明基于注意力机制双层的特征提取架构以较小的时间代价获得了较好的性能提升,既降低了运算量,又能避免在特征区域的特征丢失,从而保证构建的用电负载特征信物模型的准确性和后续分析应用的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5770629A
公开(公告)日:2023-03-10
申请号:CN202211565148.0
申请日:2022-12-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 上海新微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IPC: B01L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流控DNA合成芯片及其制作方法,包括从下往上依次叠置的集成电路层、微流控层及顶层。集成电路层具有晶体管阵列和寻址译码电路,晶体管具有上表面连接有多聚物自组装层的金属电极,微流控层具有与金属电极一一对应的微腔。DNA合成过程中,在外围电路的操控下,通过寻址译码电路选定任意多个金属电极在规定时间段内产生所需的稳定电压,使微流控层中通入的溶液中的成分发生电解反应生成氢离子,使溶液中发生脱保护反应及偶联反应;微流控层的结构设计能够实现对各位点产生的氢离子进行限域,避免氢离子扩散导致位点间的相互干扰,不需要采取其他措施防止氢离子扩散,有效降低芯片的复杂程度和制作成本,实现高密度与高通量。
-
公开(公告)号:CN115430469A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211064371.7
申请日:2022-09-0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病原菌快速检测的滑动微流控芯片。该芯片从上而下为上层带通道的PDMS(6)、下层带通道的PDMS(7)、基底(8),上层带通道的PDMS(6)包括各自以阵列形式且列交错排布的若干第一圆腔室(1)和第一直通道(10),下层带通道的PDMS(7)包括各自以阵列形式且列交错排布的若干第二圆腔室(2)和第二直通道(9),通过滑动上层带通道的PDMS(6)使得第一圆腔室(1)与第二直通道(9)连接或分开、第二圆腔室(2)与第一直通道(10)连接或分开、第一圆腔室(1)和第二圆腔室(2)闭合或分开。该芯片用于快速、免标记检测病原菌。
-
公开(公告)号:CN115119238A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110286098.1
申请日:2021-03-1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传感器邻居信息的信息处理方法、系统、介质及传感器节点,所述信息处理方法包括:获取传感器节点以低频模式采集的第一感知数据;所述传感器节点包括中心节点和/或邻居节点;根据第一感知数据,进行粗判决,以判断是否需切换至高频模式,以所述高频模式采集第二感知数据;若是,则输出切换指令;获取传感器节点以高频模式采集的第二感知数据;根据第二感知数据,进行细判决,以判断是否感知到预警事件发生;若是,则形成预警信号,并输出至发生预警事件的邻居节点。本发明可以在前端进行部分数据处理如事件判断,以缓解后台计算压力、减少通信延时、提高预警效率及数据的可靠性,可以更清晰地掌握各个传感器节点的运行状况。
-
公开(公告)号:CN115113108A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210552563.6
申请日:2022-05-20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磁场探测器及其制备方法,磁场探测器包括衬底以及设置在所述衬底上的栅极和至少一对源极和漏极,所述源极和所述漏极之间形成导电沟道,所述导电沟道为石墨烯,所述导电沟道上覆盖有蛋白膜保护层,所述蛋白膜保护层上连接有磁感应蛋白。本发明具有小型化,数字化以及可集成的优点,其能够增强放大生物磁感应蛋白对磁场激励信号的响应,且能够以高采样率和多位分辨率的数据采集系统实现磁感应蛋白与磁场强度之间的映射,能够检测的最弱磁场强度为10gs(1mT)。
-
公开(公告)号:CN114950587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529475.4
申请日:2022-05-1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微流控芯片自动加样采样系统,包括用户接口、与用户接口通信连接的控制系统、与控制系统通信连接的可调焦相机以及与控制系统通信连接的三轴位移系统,三轴位移系统搭载有微流控芯片和移液器,可调焦相机拍摄微流控芯片的图像,并将拍摄到的微流控芯片图像反馈至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将接收到的微流控芯片图像传输至用户接口。本发明能代替实验人员完成微流控芯片加样、采样的操作,过程简单快捷,提高使用效率。本发明无需附加标记,无需微流控芯片的整体布局信息。本发明能够自动化操作,省时省力,可以降低污染风险,提高实验可重复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768894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110089765.7
申请日:2021-01-2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芯片及检测方法,该检测芯片包括气道层、弹性膜层、流体层及底层。本发明的检测芯片集成了样品前处理和PCR核酸扩增功能,可应用于病原微生物等的检测,其中,芯片借助外部气压控制芯片中的微阀开合,活塞驱动微流道中的液体流动,外设加热设备可实现与芯片相连的PCR管的加热。该芯片能够实现病原微生物检测所需的所有功能,包括:细胞裂解、裂解溶液和PCRmix混合、混合液平均分配到与芯片相连的多个PCR管中、PCR扩增、荧光检测器实时记录PCR过程。一体化、自动化的操作流程使用方便、避免操作人员感染、提高了结果的准确性。本发明可望加速病原微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在医院得到广泛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350514A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111629583.0
申请日:2021-12-28
Applicant: 上海前瞻创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细胞链状培养装置及其在制备肝索结构中的应用,属于细胞培养装置领域,所述培养装置包括培养装置本体和设于所述培养装置本体的微孔阵列模块,所述微孔阵列模块包括至少两排微孔列,每排微孔列设有依次排列的多个微孔,相邻的两个微孔之间开设有用于连通相邻两个微孔的连通通道。本发明的多细胞链状培养装置及肝索结构培养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细胞培养维度以及细胞间信息互联以提供细胞在体外培养的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3667597A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2110976166.7
申请日:2021-08-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IPC: C12M1/38 , C12M1/26 , C12M1/34 , C12M1/00 , C12Q1/6844 , C12Q1/685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集液滴取样、样本处理、检测一体化的采样枪及其方法,该采样枪包括:采样枪体;自后端向前端依次布置于采样枪体内的负压产生结构、插入式检测芯片、温控模块以及油相储存腔,所述温控模块以及油相储存腔中设有用于输送样品液滴的样品通道;可操作地连接于采样枪体前端的液滴采样枪头,其包括:轴向延伸的外层管道;以及固定于外层管道内的与其同轴延伸的内层毛细管;固定于外层管道前端的亲水过滤结构,所述亲水过滤结构与所述内层毛细管的前端保持一定间隙。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简便、高效、可靠、快速、高通量、高灵敏度的生物样品检测方法,有望为即时定点致病菌快速诊断提供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和工具。
-
公开(公告)号:CN113552379A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2110976224.6
申请日:2021-08-24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通道液滴采样装置、包括其的光学分析系统以及方法,该装置包括:主管道,其包括同轴延伸的外层主管道和内层主管道,二者之间充满油相;以及与主管道连接的多个液滴采样单元,每个液滴采样单元包括:同轴延伸的外层分支管道和内层分支毛细管,二者之间充满油相,外层分支管道的前端径向向内收缩形成一与内层分支毛细管的内径相当的液滴入口,内层分支管道的前端与外层分支管道的前端在外层分支管道内保持轴向间隔,形成油相入口;该多通道液滴采样装置可将水相样品以通过油相包裹的液滴形式采集到所述内层分支毛细管中。本发明具有多通道、高密度、微量的、结构紧凑的、成本降低的优点,在微流控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