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822277B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310648770.6
申请日:2023-06-0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3 , G01M7/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核电站反应堆燃料组件抗震分析方法、系统、终端及介质,涉及反应堆抗震分析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将设计加速度响应谱输入转换程序生成相应时程,并实时调整中间过程的响应谱,得到地震加速度时程;将地震加速度时程输入反应堆结构系统模型进行计算,得到吊篮围板和上下堆芯地震时程;将吊篮围板和上下堆芯地震时程输入抗震载荷分配模型进行计算,得到燃料组件各个部位的地震载荷;将燃料组件的地震载荷与其它非地震载荷一起输入应力分析程序,得到燃料组件基准事故分析结果。本发明能够得到满足规范参数和保证安全裕度合理的地震加速度时程,提高燃料组件抗震分析的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数据传递、载荷组合出现的错误和遗漏。
-
公开(公告)号:CN117711541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311720121.9
申请日:2023-12-1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16C60/00 , G16C20/10 , G06F30/23 , G06F111/10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压力容器烧蚀分析的轴对称近场动力学热力耦合方法,涉及计算力学技术领域,首先建立离散的物质点模型,构建领域;其次确定热力耦合问题,再次计算t时刻结构热流态,最后计算物质点位移。该方法通过平面内外变形梯度及温度梯度的非局部构造建立了轴对称近场动力学热力耦合分析模型,有效提高了近场动力学模型在分析预测结构烧蚀破坏中力学响应的能力;采用向前欧拉算法及动力松弛算法避免了隐式方法自由度改变引起的刚度阵改变等不便;通过一种损伤准则有效表征了结构的烧蚀破坏模式,在该损伤准则基础上提出了快速邻域搜索算法模拟烧蚀过程中的移动边界,组成了烧蚀前沿动态更新技术,克服了烧蚀过程中确认移动边界的难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673130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110982624.8
申请日:2021-08-2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蒸发器管束两相流功率谱密度相关长度的获取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基于两相流的无量纲参考等效功率谱密度、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结构的二次侧流场参数和待定的相关长度,得到所述结构两相流的功率谱密度函数;得到所述结构两相流的功率谱密度函数的傅里叶半谱及傅里叶全谱;采用IFFT方法,把得到的频域的功率谱密度转换到时域,得到作用在传热管上的湍流激励力时程,并将其施加到蒸汽发生器传热管上,计算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由随机湍流激励诱发的振动响应,基于试验测量值确定不同空泡份额下的功率谱密度函数相关长度和空泡份额因子;根据不同空泡份额下的空泡份额因子,采用拟合方法确定两相流功率谱密度函数相关长度的计算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5238494A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10859517.0
申请日:2022-07-2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0 , G06F30/28 , G06F113/14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管道和管束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道流弹失稳的部件位置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结合管道结构尺寸以及边界条件,建立管道的归一化质量矩阵和刚度矩阵,两矩阵维度相同;根据所述归一化质量矩阵和所述刚度矩阵,进行模态分析,并获得特征值;将管道化分为n个子部件,n为小于等于所述质量矩阵维度的自然数;基于管道的n个子部件,根据管道在预设阶模态下的频率计算模型,计算管道在对应阶模态下的频率;根据对应阶模态下的频率,计算各子部件在对应阶模态下流弹失稳参与系数,从而根据流弹失稳参与系数确定管道流弹失稳的部件位置。本发明能够根据管道各子部件流弹失稳参与系数,以快速识别出易发生流弹失稳的部件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5048846A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210815859.2
申请日:2022-07-1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06F30/23 , G06F30/28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管束流弹系统的模型降阶与稳定性判定方法及系统,涉及核动力装置结构力学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建立管束的流固耦合数值模型;通过流固耦合数值模型进行动力学行为模拟分析;对原始流场样本数据进行网格插值处理,得到流场数据快照;建立流场快照矩阵,并对流场快照矩阵进行降阶分解,提取得到DMD流场模态与DMD特征值;利用DMD流场模态对非稳定流场进行重构预测;依据实部和虚部的分布情况确定稳定判定结果。本发明实现了对管束流弹系统高维时域模型的降阶、流场重构与快速预报,既可以快速获得样本范围内任意时间域和空间域的流场信息,而且对于样本范围之外的预测,依然具有较好的描述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3673130A
公开(公告)日:2021-11-19
申请号:CN202110982624.8
申请日:2021-08-2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蒸发器管束两相流功率谱密度相关长度的获取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基于两相流的无量纲参考等效功率谱密度、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结构的二次侧流场参数和待定的相关长度,得到所述结构两相流的功率谱密度函数;得到所述结构两相流的功率谱密度函数的傅里叶半谱及傅里叶全谱;采用IFFT方法,把得到的频域的功率谱密度转换到时域,得到作用在传热管上的湍流激励力时程,并将其施加到蒸汽发生器传热管上,计算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由随机湍流激励诱发的振动响应,基于试验测量值确定不同空泡份额下的功率谱密度函数相关长度和空泡份额因子;根据不同空泡份额下的空泡份额因子,采用拟合方法确定两相流功率谱密度函数相关长度的计算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1613352A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2010500825.5
申请日:2020-06-0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圆柱类结构涡激振动抑制装置,所述抑制装置包括具有圆形截面的圆形筒段和具有多边形截面的多边形筒段,上述两种不同截面的筒段在作为整流罩时,通过如通过连接板连接为一抑制装置整体,并套在圆柱类结构外侧。本发明通过改变整流罩的截面形状来改变周围的流场形态,使整流罩受到涡激力和驰振力的耦合作用,在此耦合作用下其振动幅度将明显减弱,有效降低了涡激振动的强度,减少了结构疲劳产生的危害,延长了圆柱类结构及其附属涡激振动抑制装置的使用寿命;并且对于各个方向的来流,均能做到抑制振动的效果,增强了整流罩的环境适应能力;并通过强度分摊和隔离保护,有效优化圆柱类结构的受力、延长圆柱类结构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9688503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681966.6
申请日:2024-11-2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一种基于多因素耦合的应力腐蚀裂纹扩展速率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tep1:试样冷加工;沿着试样厚度方向对试样进行一维冷轧,试样长度增加为冷变形量CW;Step2:应力腐蚀裂纹扩展CT试样加工;对经Step1的试样进行CT试样加工,从而形成1/2CT式样;Step3:预制疲劳裂纹;在空气环境下,在1/2CT式样上加载载荷,从而预制疲劳裂纹;Step4:模拟一回路水环境测试应力腐蚀裂纹扩展速率;Step5:建立基于多因素耦合的应力腐蚀裂纹扩展速率表征式;通过该发明建立的表征式可以有效地实现对不同工况下690合金焊接区应力腐蚀裂纹扩展速率的预测,进而为核反应堆结构设计提供指导,提高核反应堆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9673514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673752.4
申请日:2024-11-2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唐传宝 , 崔怀明 , 辛素芳 , 黄代顺 , 陈飞飞 , 张英 , 卢毅力 , 陈建达 , 王晨琳 , 楚晴 , 任春明 , 刘同先 , 陈柯 , 周金满 , 徐良剑 , 黎婧 , 刘宏春 , 张渝 , 罗双 , 郑艳秋 , 张明 , 彭倩 , 邓木春 , 熊夫睿 , 曹锐
IPC: G21D3/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核电厂快速降功率方法及其装置,该核电厂快速降功率方法包括:在甩负荷瞬态过程中,启动快速降功率系统进行快速降功率,直至快速降功率系统的功率下降幅度为第一功率下降幅度,第一功率下降幅度与汽轮机旁路系统容量之和不小于甩负荷至厂用电时负荷的最大下降幅度;在启动快速降功率系统时,闭锁中子注量率负变化率停堆保护。本发明通过根据汽轮机旁路系统容量确定快速降功率的功率下降幅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如何通过减少多余的蒸汽以减小冷凝器的尺寸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673337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681956.2
申请日:2024-11-22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16C60/00 , G01N3/32 , G01B11/30 , G06F30/20 , G06F17/11 , G06F17/18 , G06F119/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表面粗糙度的金属环境疲劳修正因子预测方法,包括: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获取加工试样的表面粗糙度,选择合适的表面粗糙度测量方法和结果;分别控制试样表面粗糙度、加载应变速率和加载应变幅值以及实验环境这四种因素中若干因素固定后进行奥氏体不锈钢材料的疲劳试验,以此研究各因素对奥氏体不锈钢疲劳寿命的影响;针对空气环境下和高温高压水环境下的疲劳实验结果,分别得到这两种环境下的奥氏体不锈钢材料疲劳最佳拟合曲线,并通过引入表面粗糙度因子获得环境疲劳修正因子计算模型,从而预测冷却剂环境下的奥氏体不锈钢材料疲劳寿命。本发明考虑了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并在保证准确度的同时降低了成本。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