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102896B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010789684.3
申请日:2020-08-07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 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
IPC: G16C20/20 , G16C10/00 , G16C60/00 , G06F30/28 , G06F119/14 , G06F111/10 , G06F113/08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善铸造高温合金流动性的合金成分优化方法及设备,包括以某一牌号的合金成分作为待优化参数,按照田口方法设计正交表,计算获得目标参数并进行方差分析,得出待优化工艺参数对目标参数的影响程度;针对响应目标影响显著的待优化参数,确定该工艺参数对相应目标参数的影响规律;结合显著性、影响规律及工艺因子对牌号合金微观组织的作用,确定对牌号合金成分的优化方案。本发明将材料性能计算与田口方法相结合,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实验成本,有效节约实验时间,减少了不必要的数据处理,该方法适应性强,不局限于铸造高温合金成分优化实验。
-
公开(公告)号:CN114570919B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10208767.8
申请日:2022-03-03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B22D41/12 , B22D41/0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金属熔体电磁输送装置及方法,包括泵管、泵芯以及磁场发生器,泵管内部具有容纳空间,上端、下端分别为连通容纳空间的出口、进口;泵芯布置在容纳空间内部,上端的周边密封连接泵管出口内壁,下端延伸到泵管的进口,周向具有分布面且分布面上具有多个连通泵芯内部和外部的通孔;磁场发生器沿泵管的周向布置并能够产生磁场使得在磁场的作用下能够驱使从泵管进口流入的金属熔体经流道通过通孔最终从泵管出口流出,本发明利用电磁线圈对金属熔体产生电磁力推动金属熔体流动,并通过泵芯阻断熔体的回流通道,使金属熔体朝设定方向流动,结构简单可靠,无需密封,操作维护方便,成本低、输送效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3846345A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申请号:CN202111101015.3
申请日:2021-09-18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C25B11/089 , C25B1/04 , C25B11/02 , C22C30/00
Abstract: 一种电催化析氢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电化学催化技术领域。电催化析氢合金的组分包括Fe、Cr、Ni、V和Ti,电催化析氢合金包括体心立方结构的NiFeCrVTi固溶体相,且表面具有凹槽。该电催化析氢合金同时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析氢效果以及在海水中的长循环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600812A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2110985530.6
申请日:2021-08-26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B22F1/00 , B22F1/02 , B22F9/04 , B22F10/28 , B33Y10/00 , B33Y40/10 , B33Y70/00 , B33Y80/00 , C22C1/04 , C22C21/10
Abstract: 一种金属粉末及其制备方法、金属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合金技术领域。金属粉末包括:铝合金粉末以及在铝合金粉末表面的铌,铝合金粉末的粒径为微米级,铌的粒径≤200nm,铌的质量为金属粉末的质量的1~3%。金属粉末的制备方法包括:将铝合金粉末与铌混合,得到金属粉末。金属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将金属粉末加热熔化后凝固成型,得到金属合金。金属合金的晶粒为等轴晶,晶粒尺寸为1~5μm。本申请的金属粉末制成的金属合金晶粒较细,且能够改善裂纹产生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9082550B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810762498.3
申请日:2018-07-12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陶瓷颗粒3D网状分布的镍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将镍或镍合金粉末与纳米颗粒共同球磨,再通过热压烧结或放电等离子烧结等技术得到镍复合材料。本发明所述的复合材料其增强相分布是一种独特的3D网络结构,纳米增强相在微观上聚集于晶界处,宏观空间上成网络状,不追求增强体的均匀分布,但仍能保持优异的强度与塑性。本发明工艺简单,耗能低耗时短,易于通过调整增强相调控材料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0331316A
公开(公告)日:2019-10-15
申请号:CN201910592067.1
申请日:2019-07-02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强耐热石墨烯铝复合导体材料及制备方法,复合导体材料由以下质量百分含量的组分组成:石墨烯为0.2-1%,其余为铝;通过球磨法将铝粉和石墨烯粉末混合均匀,在球磨过程中利用球磨罐中微弱的氧含量,在铝粉表面获得均匀的纳米级非晶Al2O3,然后将混合粉末烧结成型获得坯锭,并通过挤压或轧制等变形手段进一步变形获得致密的复合材料。本发明利用空气作为氧源,原位反应生成弥散非晶Al2O3,有效实现了纳米级强化相的弥散分布,结合高强度高导电石墨烯的热稳定性,使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与耐热性,并保持良好的导电性能,抗拉强度大于250MPa,最高达到328MPa。
-
公开(公告)号:CN109082550A
公开(公告)日:2018-12-25
申请号:CN201810762498.3
申请日:2018-07-12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纳米陶瓷颗粒3D网状分布的镍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将镍或镍合金粉末与纳米颗粒共同球磨,再通过热压烧结或放电等离子烧结等技术得到镍复合材料。本发明所述的复合材料其增强相分布是一种独特的3D网络结构,纳米增强相在微观上聚集于晶界处,宏观空间上成网络状,不追求增强体的均匀分布,但仍能保持优异的强度与塑性。本发明工艺简单,耗能低耗时短,易于通过调整增强相调控材料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8588466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810550339.7
申请日:2018-05-31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加料装置。石墨烯经金属镀层处理后与金属粉经球磨均匀混合,将获得的粉料通过外置输送管或超声探头中心孔通道在气流及超声作用下添加至铝熔体,冷却凝固后制得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外置输送管道输出端口中心定位于超声探头发射端面中心正下方,距离d遵循以下准则:0<d≤dc, 其中dc为空化区深度,I0为超声输入声强,Ith为铝熔体中声空化阈值,α为与声空化气泡体积分数β及尺寸分布f(R)相关参数。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高效,同时石墨烯在基体中的分散效果好,所制备的石墨烯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组织均匀。相对铝基体,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提高了20%~80%。
-
公开(公告)号:CN104999032B
公开(公告)日:2017-08-01
申请号:CN201510332391.1
申请日:2015-06-15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B22C9/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评价高温合金熔模铸造过程热裂倾向性的铸件及方法,所述熔模铸件采用超大变截面系数的台阶测试模型,该模型包括一个圆柱体,所述的圆柱体底部连接有四对厚度不同的薄板,圆柱体顶部中心连接在直浇道底部,直浇道顶部连接圆台形浇口。采用本发明后,不但发现了高温合金熔模铸件在常规铸造工艺条件下的热裂倾向性情况,指导了铸造工艺改进,而且能为铸件结构设计提供合理建议,以期从源头上减少高温合金熔模铸件热裂形成倾向,这些优点都是现有其它热裂评价方法无法比拟的。
-
公开(公告)号:CN104120291A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申请号:CN201410350477.2
申请日:2014-07-22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TiC、TiB2颗粒增强镍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步骤包括:(1)颗粒合成:Ni粉、Ti粉和B4C粉末按所需比例配料,混合均匀后压制成块,称为生坯;或者进一步将生坯在真空下加热至Ni-Ti-B4C体系的反应温度,合成TiC、TiB2与Ni组成的预制块;(2)颗粒添加:将上述生坯与镍合金一起真空感应熔炼;或者将上述制备的预制块与镍合金一起真空感应熔炼;生坯或预制块受热反应生成TiC、TiB2颗粒,这些颗粒与熔化后镍合金混合均匀后浇铸成锭,得到TiC、TiB2颗粒增强镍基复合材料。本发明工艺简单、成本低,并可调控复合材料中TiC、TiB2颗粒的尺寸与数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