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1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844936A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680090273.7

    申请日:2016-10-24

    Abstract: 在半导体芯片(9)的上表面设有相互分离的第1以及第2发射极电极(12、13)。配线部件(15)具有与第1发射极电极(12)接合的第1接合部(15a)、以及与第2发射极电极(13)接合的第2接合部(15b)。树脂(2)对半导体芯片(9)、第1以及第2发射极电极(12、13)、以及配线部件(15)进行封装。在第1接合部(15a)和第2接合部(15b)之间,设有将配线部件(15)上下贯穿的孔(18)。

    半导体模块以及电力变换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844941B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1680090157.5

    申请日:2016-10-21

    Abstract: 在导电性基座板(1)的上表面隔着绝缘基板(2)以及导电性图案(3a~3d)设置有多个半导体元件(4a~4f、5a~5f)。在导电性基座板(1)的下表面设置有多个鳍片(6)。散热性基座板(7)设置于多个鳍片(6)的前端。在底面具有流入口(9a)和流出口(9b)的冷却器(8)包围散热性基座板(7)以及多个鳍片(6)。分隔部(10)将由冷却器(8)和散热性基座板(7)包围的空间分离成与流入口(19a)相连的流入侧空间(11a)和与流出口(9b)相连的流出侧空间(11b)。在散热性基座板(7)的中央部设置有第1狭缝(12a),在散热性基座板(7)的沿着从流入侧朝向流出侧的方向的两条边分别设置有第2以及第3狭缝(12b、12c)。第1狭缝(12a)与第2以及第3狭缝(12b、12c)的一者是与流入侧空间(11a)连接的流入侧狭缝,另一者是与流出侧空间(11b)连接的流出侧狭缝。

    半导体模块以及电力转换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1052325A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780094359.1

    申请日:2017-09-04

    Inventor: 碓井修

    Abstract: 半导体芯片(2)具有表面电极(3)。导电性接合部件(8)设置在表面电极(3)之上,具有第1以及第2接合部件(8a、8b)。引线电极(9)经由第1接合部件(8a)而与表面电极(3)的一部分接合,不与第2接合部件(8b)接触。信号导线(11)与表面电极(3)接合。第2接合部件(8b)配置在第1接合部件(8a)与信号导线(11)之间。第1接合部件(8a)的厚度比第2接合部件(8b)的厚度厚。

    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1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487053A

    公开(公告)日:2012-06-06

    申请号:CN201110260135.8

    申请日:2011-09-05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对温度变化的可靠性较高的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的半导体装置具有:冷却器(101),具有由金属基底(1)形成的主面;被接合层(3a、3b),隔着接合层(2a、2b)固定在金属基底(1)上;绝缘层(4a、4b),固定在被接合层(3a、3b)上并且以有机树脂为母材;金属层(5a、5b),设置在绝缘层(4a、4b)上;半导体元件(7a、7b、7c),设置在金属层(5a、5b)上。包括被接合层(3a、3b)、绝缘层(4a、4b)、金属层(5a、5b)的层叠体按一个或多个半导体元件(7a、7b、7c)被分割并且隔着接合层(2a、2b)固定在金属基底(1)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