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706831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668103.5
申请日:2024-11-21
Applicant: 哈尔滨电气科学技术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1B32/318 , C01B32/336 , C01B32/348 , H01M4/587 , H01M10/054
Abstract: 一种基于配煤工艺的同质异构碳负极材料的构筑方法,属于电化学储能材料技术领域。方法如下:煤种的选择与预处理;煤种配比;煤种混合与预热解;混合煤样高温炭化;后处理与成型。本发明通过科学配比无烟煤与褐煤,结合预处理、混合预热解、高温炭化及后处理工艺,实现了硬碳材料微观结构的优化,实现储钠性能的提升。不仅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而且所制备的硬碳负极材料展现出卓越的循环稳定性和较高的比容量,有效提升了钠离子电池的性能。本发明充分利用了无烟煤与褐煤的各自优势,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发开辟了新路径,具有显著的技术创新性和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8965101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0982483.3
申请日:2024-07-22
Applicant: 哈尔滨电气科学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6F18/241 , G06F18/2137 , G06F18/214 , G06F18/2413 , G06F18/2433 , G06N3/0455 , G06N3/0475 , G06N3/084 , G06N3/086 , G06N3/09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汽轮机故障诊断方法,属于汽轮机故障识别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传统的汽轮机故障诊断方法迭代速度缓慢且故障识别准确性较低的问题;本发明采集并标注汽轮机传感器输出的汽轮机运行数据,得到原始训练集;构建样本生成模型,输入原始训练集并进行训练,整合得到训练数据;构建特征提取模型,输入训练数据进行训练,得到更新后的特征提取模型;构建特征降维模型,输入采集的更新后的特征提取模型中的数据进行训练,得到更新后的特征降维模型;构建极限学习机网络,输入更新后的特征降维模型中的数据进行训练,得到汽轮机故障诊断模型。本发明有效提升了故障分类速度和准确性,可以应用于汽轮机故障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8008698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089616.4
申请日:2024-01-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哈尔滨电气科学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上风‑潮汐‑抽水压气混合储能系统及运行方法,其中系统包括:液压风机‑潮汐能发电子系统、液压势能转换子系统和抽水压气储能子系统;液压风机‑潮汐能发电子系统用于吸收风能和潮汐能,可根据风能和潮汐能强弱灵活地运行在发电、储能、发电‑储能运行过程中。本发明促进了风能和潮汐能源的消纳,通过水气共容罐的浮力将整个储能和发电系统浮起,整个系统选址灵活,本发明可通过液压马达和冲击式水轮机发电,这两者对大压力变幅都有较好地适应性,整个系统可安全高效运行,且不会产生环境污染,系统选址不受地理条件限制,储能效率可达70%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7756113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698002.8
申请日:2023-12-1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哈尔滨电气科学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能量存储技术领域,并提供了一种耦合外热源的吸附塔与压缩机协同运行系统及方法,包括CO2吸附模块、CO2压缩模块以及CO2换热模块,CO2换热模块用于与外界高温热源连接,CO2压缩模块包括压缩部分和中冷部分,CO2吸附模块经压缩部分与中冷部分的输出流向形成CO2的第一流通路径;CO2吸附模块经中冷部分后回流至CO2吸附模块的输出流向形成CO2的第二流通路径。通过输入第一换热介质与中质换热,吸收系统内高温气体余热同时实现中冷作用,提升吸附式压缩CO2储能系统效率;同时利用低温CO2作为第二换热介质进入CO2换热模块与外界高温热源换热,充分利用烟气余热,实现系统与外界余热消纳。
-
公开(公告)号:CN117490464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697980.0
申请日:2023-12-1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哈尔滨电气科学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能量存储技术领域,并提供了一种再热式吸附塔与压缩机耦合运行CO2储能系统及方法,CO2储能系统包括CO2吸附模块、CO2压缩模块以及CO2换热模块,其中,所述CO2换热模块用于与外界高温热源连接,所述CO2压缩模块包括压缩部分和中冷部分,所述CO2吸附模块经所述压缩部分与所述中冷部分的输出流向形成CO2的第一流通路径。通过各级压缩机输出高温CO2工质与各级间冷器换热介质输入接口输入的低温CO2换热介质进行换热,吸收系统内高温气体余热同时实现中冷作用,提升吸附式压缩CO2储能系统效率;简化系统结构、提高经济性并且加强换热效果,实现余热高效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7307499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11256795.8
申请日:2023-09-26
Applicant: 哈尔滨电气科学技术有限公司
IPC: F04D15/00 , G06F30/27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LSTM算法的脱硫塔浆液循环泵在线监测系统及方法,属于在线监测技术领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通讯模块、存储模块、预警处理模块、报警模块和展示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浆液循环泵预警监测数据;所述通讯模块用于将数据采集模块的数据传输至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存储通讯模块传输的数据;所述预警处理模块用于对浆液循环泵数据进行训练并预测;所述报警模块用于将预测值与实时监测值进行残差比对并设定残差阈值,若连续超过阈值二次以上触发预警,提醒检修;所述展示模块用于展示监测参数实时数据和历史趋势曲线;解决缺少浆液循环泵发生劣化前监测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123370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1102093.4
申请日:2023-08-29
Applicant: 哈尔滨电气科学技术有限公司
IPC: B03C3/6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电除尘器点阵式节能优化运行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属于大气污染物治理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电除尘器的室数和电场数为基准建立点阵式控制模块;S2.收集点阵式控制模块的运行数据构建节能优化运行数据库,运行数据包括电源参数、烟气参数和输灰参数;S3.构建优化计算模型,输出计算结果;S4.根据计算结果判断是否满足约束条件,输出是否满足结果;S5.输出结果为满足约束条件验证,则调整运行参数,电除尘器运行优化完成;输出结果为不满足约束条件验证,则返回S2,直至结果满足约束条件验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少电除尘器运行优化调控以及缺少烟气参数、输灰参数对电除尘器性能和能耗影响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123037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1088122.6
申请日:2023-08-28
Applicant: 哈尔滨电气科学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基于机理与数据修正的脱硫氧化系统优化调控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属于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技术领域。为解决脱硫氧化系统中氧化风量的优化调控的问题,本发明构建脱硫氧化系统的自然氧化过程模型与强制氧化过程模型,基于脱硫氧化系统的自然氧化过程模型与强制氧化过程模型计算自然氧化率和氧化风利用率;计算脱硫氧化系统中被吸收和氧化的亚硫酸盐变化量,构建脱硫系统氧化过程模型;脱硫系统氧化过程模型中设置修正系数,构建脱硫氧化系统混合模型,利用历史运行数据对构建的脱硫氧化系统混合模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辨识;湿法脱硫过程对脱硫氧化系统中的氧化风机进行优化调控。本发明实现氧化风量的实时连续优化调控,实现节能降耗。
-
公开(公告)号:CN117041342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004727.2
申请日:2023-08-10
Applicant: 哈尔滨电气科学技术有限公司
IPC: H04L67/565 , H04L67/568 , H04L67/02 , G06F16/25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流处理任务的数据实时集成方法,属于数据实时集成技术领域。包括:S1、获取不同来源的待集成数据,规范待集成数据格式;S2、定义集成后的数据大小,数据大小用键的数量进行表征;S3、定义数据暂存区的存储结构,存储不同来源正在集成的数据;S4、通过数据传输接口将规范后的待集成数据输入数据暂存区进行数据集成;S5、判断数据集成是否完成,若集成完成,将数据暂存区中Key下集成的数据以字典格式存入MongoDB数据库,并从数据暂存区中删除数据;若集成未完成,不进行任何操作。解决无法支持用户跨模块的对全量生产信息进行实时随机查询和历史数据下载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033484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004725.3
申请日:2023-08-10
Applicant: 哈尔滨电气科学技术有限公司
IPC: G06F16/25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流处理任务和定时任务的数据实时集成方法,属于数据实时集成技术领域。包括:S1、获取不同来源的待集成数据,规范待集成数据格式;S2、定义集成后的数据大小,数据大小用键的数量进行表征;S3、定义数据暂存区的存储结构,存储不同来源正在集成的数据;S4、通过数据传输接口将规范后的待集成数据输入数据暂存区进行数据集成;S5、判断数据集成是否完成,若集成完成,将数据暂存区中Key下集成的数据以字典格式存入MongoDB数据库,并从数据暂存区中删除数据;若集成未完成,不进行任何操作。解决无法实现流处理任务和定时任务的实时数据集成,无法支持用户对全量生产信息实时随机查询和历史数据下载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