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螺旋分形的一体化微小型平板热管

    公开(公告)号:CN105960147B

    公开(公告)日:2018-09-14

    申请号:CN201610412151.7

    申请日:2016-06-1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螺旋分形的一体化微小型平板热管,由导热基板与散热翅片组成,在所述导热基板上设置有充液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热基板上设置具有斐波那契螺旋线分形的槽道,所述充液口与所述槽道相连通,在所述槽道内设置所述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为具有散热翅片空腔的导热肋片,所述散热翅片空腔与所述槽道连通,在所述散热翅片空腔的内壁面上设置有吸液芯。本发明平板热管大大提高了微小型平板热管的换热水平和均温性能,为解决电子元器件局部高热流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一种分形网状相变储能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302969A

    公开(公告)日:2018-07-20

    申请号:CN201810115040.9

    申请日:2018-02-0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45 F28D20/0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形网状相变储能装置,由储能单元体和载冷剂通组成,载冷剂通道位于储能单元体内外体外,储能单元体由壳体、传热肋片及相变材料构成,传热肋片为分形网状结构并配置在壳体内,壳体内非传热肋片区域填充相变材料;传热肋片为分形网状结构,其级数为m级,m≥2且m为整数,每级传热肋片发散系数N=4,即每个第j级的传热肋片生成4个j+1级传热肋片,第j+1级传热肋片的中心位于第j级传热肋片的四个顶角。该发明利用分形网状结构的特征,增加了储能装置的有效换热面积,减少罐体内的换热死区,同时增大了传热肋片与相变材料之间的有效导热系数,实现热量从点(面)到面(点)的快速传递,进而提高储能装置的效率,减少能量损失。

    一种抗变形耐压均温板
    18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280583B

    公开(公告)日:2017-10-10

    申请号:CN201510587040.5

    申请日:2015-09-1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变形耐压均温板,包括上盖板、下盖板以及支撑结构,上盖板和下盖板组合形成了封闭的容置空间,支撑结构位于容置空间内,支撑结构由截面尺寸服从分形布朗运动特性的成面状分布的支撑柱组成;下盖板包括导热基板、上通道入口板和下通道出口板,在上通道入口板上设置有冷凝介质输入口,在下通道出口板上设置有冷凝介质输出口,在导热基板的上表面内侧设置有上层流道,在导热基板的下表面内侧设置有下层流道,上层流道和下层流道均为分级流道网络,上层流道和下层流道通过设置在分级流道网络末级通道端部的上下垂直通道相连通。本发明均温板的抗变形耐压能力强,传热效率高,均温板下盖板表面的温度更加均匀。

    一种自循环气液两相流相变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06152846B

    公开(公告)日:2017-04-05

    申请号:CN201610535727.9

    申请日:2016-07-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循环气液两相流相变换热器,包括蒸发板、冷凝板以及位于蒸发板和冷凝板之间壁面,在所述壁面内设置有毛细腔,所述毛细腔由吸液芯和位于吸液芯内具有气液两相的工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蒸发板的内表面上设置有沟槽结构,该沟槽为由中心沿径向向外分叉延伸的梯级分叉沟槽,所述吸液芯为轴心区域毛细力大、外缘区域毛细力小的梯度吸液芯,所述吸液芯的轴心区域正对所述沟槽结构的中心形成液态工质的主要通道,所述吸液芯的外缘区域正对所述沟槽结构的分叉沟槽形成气态工质的主要通道。本发明换热器能够在反重力条件下有效改善气、液工质循环,提高传热性能,为电子器件的高效可靠运行提供保证。

    一种应用于高温差沙漠地区的热管式集水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284508A

    公开(公告)日:2017-01-04

    申请号:CN201610676147.1

    申请日:2016-08-17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nventor: 李浩 张程宾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高温差沙漠地区的热管式集水装置,包括热管结构、房屋墙体以及液态水收集装置,热管结构由端盖、管壳、管芯组成,管壳两端为由多个扇形热交换面组成的扇页型,通过中间的圆形管相连,房屋墙体上装有湿度传感器和两个换气口;热管结构倾斜插入于房屋墙体侧面,收集漏斗下部与引出管相连。本发明的热管式集水装置是一种能够有效应对高温差沙漠地区恶劣气候条件的集水装置,实现了集水装置在高温差沙漠地区的高效、节能使用,进而达到满足高温差沙漠地区对于取水、用水的大量需求的目的。另外,热管结构和复合墙体的综合的使用使得集水装置的空间利用率有了较大提高。

    一种低温低压下柴油发电机性能测试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124216A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610800842.4

    申请日:2016-09-05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M1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温低压下柴油发电机性能测试系统,包括低温低压舱、柴油发电机和柴油发电机性能测量系统,低温低压舱内布置有用于调节低温低压舱内压力的压力调控系统和用于调节低温低压舱内温度的温度调控系统,压力调控系统包括舱底进气管路、柴油发电机排气管路和总抽气管路,压力调控系统还包括一舱内抽气支路,该舱内抽气支路和柴油发电机排气管路同时连接在总抽气管路的进气端并通过总抽气管路同时抽取柴油发电机排气管路内的柴油发电机排气和低温低压舱内的低温低压气体。本发明测试系统,大大减少了柴油发电机排烟对设备的损坏,提高了系统运行的经济性与可靠性,降低了系统的建设成本及维护成本。

    一种流动沸腾微小型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06061199A

    公开(公告)日:2016-10-26

    申请号:CN201610420341.3

    申请日:2016-06-1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K7/203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动沸腾微小型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壳体、设置在换热器壳体内的换热结构通道以及设置在换热结构通道两端的入口通道和出口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通道由冷凝介质输入口、蓄流池和入口分流通道组成,所述蓄流池连接在所述冷凝介质输入口与入口分流通道之间,所述出口通道由冷凝介质输出口和出口分流通道组成,在所述换热结构通道内设置有微肋柱群和支撑柱,所述微肋柱群由截面尺寸服从分形布朗运动特性的呈面状分布且高度满足正态分布的微肋柱组成,所述支撑柱呈阵列分布在所述微肋柱群的中央。本发明流动沸腾微小型换热器的传热效率高,流动阻力损失小,换热器表面的温度更加均匀,工作稳定且使用寿命长。

    南极发电舱烟气除尘及余热利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912634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510227875.X

    申请日:2015-05-0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南极发电舱烟气除尘及余热利用系统,包括一具有烟气进口和烟气出口的热交换舱体,在烟气进口连接有一除尘器,在热交换舱体的外壁设置有温差发电器,在热交换舱体内贴近舱体内壁设置有自循环换热管网,该自循环换热管网包括一进液主管、一出气主管以及层级分叉结构管网,在出气主管的外端连接一上联箱,在进液主管的外端连接一下集箱,上联箱位于所述下集箱上端且与下集箱相连,在下集箱内灌注有在下集箱、自循环换热管网以及上联箱内循环的流体工质,温差发电器通过一控制器与一蓄电池连接,该蓄电池与电除尘装置连接。本发明将烟气余热利用,维持设备舱工作环境或者为生活舱提供热量,实现了能量的高效利用。

    一种壳核功能材料的制备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498656A

    公开(公告)日:2016-04-20

    申请号:CN201511009230.5

    申请日:2015-12-2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壳核功能材料的制备装置,包括微流控集成芯片、微流体驱动装置以及壳核功能材料收集器,微流控集成芯片包括外相输入通道、中间相输入通道、内相输入通道、双重乳液生成微结构以及功能材料输出通道,还包括位于双重乳液生成微结构和功能材料输出通道之间的仿生分裂阵列、介电电泳调心微单元、液膜固化微单元、微球外表面功能化微单元和功能填料加载和均化微单元。本发明制备装置,不仅充分利用微流控芯片的空间,使得芯片结构布局紧凑合理,还实现了快速、高效制备高质量壳核功能材料的目的,在保证双重乳液球形度、同心度和尺寸均一性的条件下大幅提高功能材料的制备效率,实现了具备优异可控性的规模化、连续化生产。

    叶片脉络式雾化喷头
    19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028410B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410271027.4

    申请日:2014-06-18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叶片脉络式雾化喷头,由喷头和超声波雾化器构成,喷头包括输液通道以及位于输液通道末端的通过超声波雾化器对液体雾化并喷出的出液口,输液通道为叶片脉络式通道,由主输送通道和M个分叉叶片脉络通道组成;分叉叶片脉络通道包括主干通道和分支通道,主干通道包括至少两级不同直径的分级通道,分级通道包括上级通道以及与上级通道首尾相连的下级通道。本发明叶片脉络式雾化喷头,叶片脉络式通道包括直径逐级减小的主干通道和分支通道构成,通过多级分级通道的向外延伸和分叉产通道的辐射,使得在有限空间内最大限度地布置了通道出口,液体的流量不断减小,使液体能够在有限的范围内均匀分布,增强了雾化效果,使得液体更容易雾化。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