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循环气液两相流相变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06152846A

    公开(公告)日:2016-11-23

    申请号:CN201610535727.9

    申请日:2016-07-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8D1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循环气液两相流相变换热器,包括蒸发板、冷凝板以及位于蒸发板和冷凝板之间壁面,在所述壁面内设置有毛细腔,所述毛细腔由吸液芯和位于吸液芯内具有气液两相的工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蒸发板的内表面上设置有沟槽结构,该沟槽为由中心沿径向向外分叉延伸的梯级分叉沟槽,所述吸液芯为轴心区域毛细力大、外缘区域毛细力小的梯度吸液芯,所述吸液芯的轴心区域正对所述沟槽结构的中心形成液态工质的主要通道,所述吸液芯的外缘区域正对所述沟槽结构的分叉沟槽形成气态工质的主要通道。本发明换热器能够在反重力条件下有效改善气、液工质循环,提高传热性能,为电子器件的高效可靠运行提供保证。

    基于螺旋分形的一体化微小型平板热管

    公开(公告)号:CN105960147A

    公开(公告)日:2016-09-21

    申请号:CN201610412151.7

    申请日:2016-06-1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5K7/2039 H05K7/203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螺旋分形的一体化微小型平板热管,由导热基板与散热翅片组成,在所述导热基板上设置有充液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热基板上设置具有斐波那契螺旋线分形的槽道,所述充液口与所述槽道相连通,在所述槽道内设置所述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为具有散热翅片空腔的导热肋片,所述散热翅片空腔与所述槽道连通,在所述散热翅片空腔的内壁面上设置有吸液芯。本发明平板热管大大提高了微小型平板热管的换热水平和均温性能,为解决电子元器件局部高热流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基于螺旋分形的一体化微小型平板热管

    公开(公告)号:CN105960147B

    公开(公告)日:2018-09-14

    申请号:CN201610412151.7

    申请日:2016-06-13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螺旋分形的一体化微小型平板热管,由导热基板与散热翅片组成,在所述导热基板上设置有充液口,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导热基板上设置具有斐波那契螺旋线分形的槽道,所述充液口与所述槽道相连通,在所述槽道内设置所述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为具有散热翅片空腔的导热肋片,所述散热翅片空腔与所述槽道连通,在所述散热翅片空腔的内壁面上设置有吸液芯。本发明平板热管大大提高了微小型平板热管的换热水平和均温性能,为解决电子元器件局部高热流问题提供了一种有效途径。

    一种自循环气液两相流相变换热器

    公开(公告)号:CN106152846B

    公开(公告)日:2017-04-05

    申请号:CN201610535727.9

    申请日:2016-07-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循环气液两相流相变换热器,包括蒸发板、冷凝板以及位于蒸发板和冷凝板之间壁面,在所述壁面内设置有毛细腔,所述毛细腔由吸液芯和位于吸液芯内具有气液两相的工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蒸发板的内表面上设置有沟槽结构,该沟槽为由中心沿径向向外分叉延伸的梯级分叉沟槽,所述吸液芯为轴心区域毛细力大、外缘区域毛细力小的梯度吸液芯,所述吸液芯的轴心区域正对所述沟槽结构的中心形成液态工质的主要通道,所述吸液芯的外缘区域正对所述沟槽结构的分叉沟槽形成气态工质的主要通道。本发明换热器能够在反重力条件下有效改善气、液工质循环,提高传热性能,为电子器件的高效可靠运行提供保证。

    一种相变蓄热装置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115338B

    公开(公告)日:2017-08-25

    申请号:CN201510549488.8

    申请日:2015-08-3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相变蓄热装置,包括蓄热器壳体以及置于蓄热器壳体内的换热管道和相变材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蓄热器壳体内设置有多孔金属骨架,在所述多孔金属骨架沿轴向平行的设置有孔道阵列,所述相变材料位于所述孔道阵列的每个孔道内,所述换热管道沿所述多孔金属骨架轴向间隔的设置在所述孔道阵列内,在每个换热管道周围至少围绕有一圈所述孔道,在所述换热管道的入口设置分流装置,在所述换热管道的出口设置集流装置,在所述换热管道内还设置有三维交叉导流式混沌扰流器。本发明换热管道内设置有三维交叉导流式混沌扰流器,周期交替排列的导流块诱发流体产生混沌对流,能显著的增强流体与管壁换热,此蓄热器将具备优良的蓄热换热能力。

    一种相变蓄热装置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115338A

    公开(公告)日:2015-12-02

    申请号:CN201510549488.8

    申请日:2015-08-3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60/1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相变蓄热装置,包括蓄热器壳体以及置于蓄热器壳体内的换热管道和相变材料,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蓄热器壳体内设置有多孔金属骨架,在所述多孔金属骨架沿轴向平行的设置有孔道阵列,所述相变材料位于所述孔道阵列的每个孔道内,所述换热管道沿所述多孔金属骨架轴向间隔的设置在所述孔道阵列内,在每个换热管道周围至少围绕有一圈所述孔道,在所述换热管道的入口设置分流装置,在所述换热管道的出口设置集流装置,在所述换热管道内还设置有三维交叉导流式混沌扰流器。本发明换热管道内设置有三维交叉导流式混沌扰流器,周期交替排列的导流块诱发流体产生混沌对流,能显著的增强流体与管壁换热,此蓄热器将具备优良的蓄热换热能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