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886192B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010216980.0
申请日:2010-06-23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一种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备高性能铁镍系软磁合金的方法,属于粉末冶金领域。具体步骤为:1.将铁粉、镍粉、钼粉、硅粉、铜粉、钴粉、铬粉、铌粉、钨粉、铝粉和钛粉等各种粉末按照一定的配比混合均匀,其中镍含量在30~87%之间;或直接采用按照一定合金成分配比制备好的合金粉末为原料。2.将步骤1得到的粉末采用粉末冶金成形方法成形为一定形状的坯体。3.将步骤2得到的成形坯体在0~1000MPa的压力下、600~1500℃的温度下烧结10~4000分钟。4.将步骤3得到的烧结体在0~1000MPa的压力下、600~1600℃的温度下处理0~4000分钟。本发明特点是通过改善烧结和热处理制度提高了材料的密度,改善了材料的微观组织和结构,减少了杂质含量,能制备出最大磁导率不小于40mH/m,矫顽力不大于20A/m的软磁合金产品。
-
公开(公告)号:CN100500334C
公开(公告)日:2009-06-17
申请号:CN200710062884.3
申请日:2007-01-19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一种以复合粉末为原料制备固定箭弹尾翼用支架的方法,属粉末注射成形技术领域。工艺为:高能球磨法制备的含少量镍、钼、铜等合金元素的复合铁基粉末与由10~25wt%花生油、10~40wt%聚乙二醇、15~45wt%石蜡、5~10wt%低密度聚乙烯、8~15wt%聚丙烯和0~3wt%邻苯二甲酸二辛酯所组成的粘结剂以60~68vol%装载量混炼均匀制成均匀喂料;随后经脱脂、烧结可直接制得所需形状的箭弹尾翼支架。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制备的箭弹尾翼支架不仅致密度>98.5%、精度达产品尺寸的±0.3%,而且可一次成形无需后继加工、生产效率高、材料利用率高达100%,其生产成本可得到大大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00372958C
公开(公告)日:2008-03-05
申请号:CN200510086883.3
申请日:2005-11-16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在超宽温度范围使用的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属于稀土超磁致伸缩材料技术领域。该磁致伸缩材料是由具有CsCl型结构的Tb1-xDyxZn和具有MgCu2型结构Tb1-yDyy(Fe1-zTz)2两相金属间化合物组成的合金,其中x=0.00-1.00,y=0.60-0.90,z=0.00-0.40,T为Ni、Co、Cr、V、Mn、Al的1~6种元素;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磁致伸缩材料在77K-523K温度范围具有0.05%~0.50%的磁致伸缩系数,可在77K-523K温度范围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1037336A
公开(公告)日:2007-09-19
申请号:CN200710098903.8
申请日:2007-04-29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C04B35/565 , C04B35/81 , C04B41/91
Abstract: 一种制备碳化硅晶须增强碳化硅复合材料零件的方法,属于陶瓷基复合材料及其零部件的制备技术领域。是采用粉末注射成形与先驱体转化相结合工艺制备SiCw/SiC复合材料零件。将SiC微粉和SiC晶须与所配制的粘结剂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成均匀的喂料。喂料经制粒后通过模具在注射成形机上注射成形,得到所需形状的SiCw/SiC复合材料零件成形坯。所得的SiCw/SiC复合材料零件成形坯经过热脱脂后,在1300~1500℃温度下预烧结,最后将SiCw/SiC复合材料零件置于烧结炉烧结致密化。优点在于,减少了粉末注射成形SiC陶瓷粘结剂的使用量,提高了零件的性能和尺寸精度以及生产效率,实现了复杂SiCw/SiC复合材料零件的近终形、低成本和批量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794385A
公开(公告)日:2006-06-28
申请号:CN200510086882.9
申请日:2005-11-16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辐射取向整体永磁环的制备方法,属于永磁材料制备技术领域。采用磁极同性相斥原理产生辐射取向磁场,通过辐射取向成型模具压制具有辐射取向整体永磁毛坯环,然后经过烧结和热处理得到辐射取向整体永磁环。具体工艺为:辐射磁场取向成型→高纯氩气保护或空气中烧结→热处理→辐射取向整体永磁环。本发明可以制备高辐射取向度、表磁分布均匀的2∶17型辐射取向钐钴整体永磁环、1∶5型辐射取向钐钴整体永磁环、辐射取向钕铁硼整体永磁环和辐射取向铁氧体整体永磁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成品率高,适合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8577791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633793.4
申请日:2024-05-21
IPC: B22F3/15 , C22C38/06 , C22C38/52 , C22C38/44 , C22C38/48 , C22C38/50 , C22C38/54 , C22C33/02 , B22F3/093 , B22F3/24 , C21D6/00 , C21D6/02 , B22F1/1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铁素体基合金复杂形状零件的近终成形制备方法,该方法步骤如下:制备B2相强化铁素体基合金粉末;再进行动态脱气处理,再将动态脱气后的粉末在松散状态下进行预热处理,预热处理完后封装在包套内,再将粉末震实,接着真空除气、封焊后备,进行热等静压处理,传压介质为Ar气,保温结束后使用高流速的氩气加快成形件的冷却速度,完成固溶冷却过程,得到成形件坯体,再进行时效处理,然后将时效后的坯体加工去除包套,并进行后续精加工,得到目标形状的零件。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高性能B2相强化铁素体合金的复杂零件的近终成形提供了新的制备思路,具有合金成分可设计性强、制备成本低廉、效率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516583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556795.8
申请日:2024-05-07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细径硬质合金棒材的制备方法,属于粉末挤压成形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1)将五水钨酸铵水溶液与钴盐、可溶性碳源和有机胺混合,加热燃烧生成前驱体粉末;2)将前驱体粉末研磨后在氢气中加热,还原碳化得到超细WC‑Co粉体;3)将WC‑Co粉体和粘结剂混合,捏合均匀得到喂料;4)将喂料加入到卧式挤压机中,挤出获得毛坯棒材;5)将毛坯棒材浸泡在三氯乙烯中脱脂;6)将脱脂后的棒材放入烧结炉中进行热脱脂,得到生坯;7)将生坯充进保护气,分段加压烧结得到细径硬质合金棒材。该方法制备出的硬质合金棒材具有优异的硬度和耐磨性,强度高,可有效解决传统粉末冶金中硬质合金棒材制造生产效率低、产生废料、设计灵活性不足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535548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374724.8
申请日:2023-10-23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一种超细碳化铪掺杂钨铼复合粉末(W‑Re‑HfC)的制备方法,属于功能粉体材料制备技术领域。将钨盐、铼盐、铪盐、燃料、过量碳源按照1:(0.05~0.5):(0.08~0.5):(12.3~18.3):(12.2~12.6)的摩尔比例配成溶液,通过溶液燃烧合成得到“WO3+HfO2+ReO3+C”前驱物粉末。然后,将前驱物依次在惰性气氛下进行碳化还原反应和在氢气气氛下进行氢还原反应,将HfO2碳化还原为HfC,将WO3和ReO3氢还原为超细的钨颗粒和铼颗粒,得到超细“W‑HfC‑Re”复合粉末。本发明通过独特的两步还原法,将传统W‑HfC‑Re合成温度从1900~2300℃降低到1450~1650℃,避免粉末晶粒粗大,节约能耗。本发明所制得的超细W‑Re‑HfC复合粉末具有成分均匀,W颗粒细小(200~500nm)、粒度分布窄等特性,且Re与HfC的加入量可以通过溶液燃烧合成进行精确调整。
-
公开(公告)号:CN116987930A
公开(公告)日:2023-11-03
申请号:CN202310933510.3
申请日:2023-07-27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一种低钼(Mo)当量超高强钛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增材制造钛合金领域。所述低Mo当量超高强钛合金的化学成分为:C≤0.01%、Al:5.5~6.5%、V:3.5~4.5%、O:0.30~0.55%、H≤0.015%、N≤0.02%,余量为Ti以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通过LPBF技术成形的方法获得低Mo当量超高强钛合金成形件,最终得到的低Mo当量超高强钛合金致密度达到99.8%以上,抗拉强度≥1500MPa,屈服强度≥1400MPa,延伸率≥4.5%。本发明中的低Mo当量超高强钛合金利用固溶元素氧作为强化元素,取代了常用的W、Mo、Nb、Zr等固溶元素,制备获得低Mo当量超高强钛合金制品,其强度显著优于传统高Mo当量钛合金制品的强度,极大地降低了超高强钛合金的成本,能够兼顾低成本与高性能的目的,且适合规模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4887583B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210454170.1
申请日:2022-04-27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一种介孔氧化铝负载Cu2O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属于气体净化技术领域。该吸附剂通过γ‑Al2O3的物理吸附与Cu(I)的π络合化学吸附的协同作用来吸附净化CO,表现出优异的CO吸附能力。本发明为开发具有大工作容量和高选择性的CO吸附剂提供了一种简便且可扩展的合成方法,且生产过程环保无污染、操作费用低、经济效益高,具有较好的工业化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