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烯基便携式多功能双目红外夜视仪

    公开(公告)号:CN114449186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110506890.3

    申请日:2021-05-10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nventor: 高超 沈颖 彭蠡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基便携式多功能双目红外夜视仪,包括电源、激光红外补光灯、显示器以及左右两套组件,每套组件包括透镜、红外滤光层、像增强器和信号处理单元;其特征在于,像增强器包括用于实现光电转换的光电阴极阵列、用于实现电子倍增的微通道板和用于电子成像的荧光屏,所述光电阴极阵列中的光电阴极单元采用由半导体、石墨烯膜组成的光电器件,石墨烯膜铺设于半导体之上。该红外夜视仪,一方面,使得夜视仪的响应距离得到极大的提升,同时也提高了红外响应的灵敏度,提升了使用便捷性、多功能性。

    一种用于微光像增强器的高效荧光屏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85685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110046923.0

    申请日:2021-0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微光像增强器的高效荧光屏及其制作方法。该高效荧光屏包括基底层及在该基底层依次制作的MgF2增透膜、荧光粉层和铝层,基底层与荧光粉层之间靠特薄胶粘接。该方法的步骤包括:荧光粉的包膜处理及颗粒分选;清洗基底,基底层镀MgF2增透膜;荧光粉层和基底层之间通过特薄胶粘接,高温焙烧胶层;浸硅酸钾加固粉层,在粉层表面涂覆有机膜;用真空镀膜机镀铝,分两次镀铝,此时蒸镀的铝膜平整性好而具有良好的反射性。本发明通过在现有的刷涂法基础上增加选粉及基底层镀膜等新工序并优化荧光粉的刷涂工艺和镀铝工艺,提高了荧光屏的发光效率和分辨率,有效提升了微光像增强器性能,本发明的方法能够适应大规模生产的需求。

    图像显示设备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183634B

    公开(公告)日:2010-11-17

    申请号:CN200710186935.3

    申请日:2007-11-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31/127 H01J29/28 H01J2329/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显示设备,其包括后板以及面对该后板的面板;其中后板包括电子发射装置;并且面板包括用于通过来自电子发射装置的电子照射来发射光的光发射体、以及布置在电子发射装置和光发射体之间的金属背。光发射体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在该第一区域中,相对于光发射体中的亮度最大值的亮度大于或者等于50%,在该第二区域中,该亮度小于50%;并且金属背在第二区域中的轮廓的算术平均偏差(Ra)大于金属背在第一区域中的轮廓的算术平均偏差(Ra)。

    薄型阴极射线管的显示屏

    公开(公告)号:CN100538982C

    公开(公告)日:2009-09-09

    申请号:CN200610007106.X

    申请日:2006-02-08

    Abstract: 在此公开了一种薄型阴极射线管的显示屏,这样构造该显示屏,以致电子束的偏角是110度或者110度以上。该薄型阴极射线管包括通过将显示屏和锥形部分互相接合在一起构成的管部分。显示屏包括:屏部分,其上显示图像;侧壁,这样围绕屏部分进行设置,以致侧壁向锥形部分弯曲;以及密封边缘,形成在侧壁上,在该密封边缘上,显示屏与锥形部分接合在一起。假定屏部分中心位置的厚度是Tc,密封边缘的长边的厚度是Tx,密封边缘的短边的厚度是Ty,而密封边缘的对角部分的厚度是Td,则这样构造显示屏,以致满足下面的不等式:0.8≤Tc/Ty≤Tc/Tx≤1.0≤Tc/Td,而且Td<Tx<Ty,以及侧壁具有0.5至1.5度的外部边缘角。

    一种微型显示器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992139A

    公开(公告)日:2007-07-04

    申请号:CN200510097319.1

    申请日:2005-12-31

    Applicant: 罗建

    Inventor: 罗建

    Abstract: 一种微型显示器,主要由玻壳、电子枪、偏转线圈、磁屏蔽罩构成。电子枪在玻壳中,玻壳上设置偏转线圈,最外层为磁屏蔽罩。玻壳为前半部凹陷的柱形,从中引出高压引线。电子枪是双截流的大口径电子枪,由芯柱、阴极组件、调制极、加速极、聚焦极和涂复在玻壳内壁的阳极依次构成。在聚焦极内设置两块限流膜孔。本发明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分辨率高的特点,可应用于现代高要求的终端显示。

    阴极射线管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271672C

    公开(公告)日:2006-08-23

    申请号:CN00106489.4

    申请日:2000-04-1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29/898

    Abstract: 一种阴极射线管通过提供滤光层而具有改进的对比度,在滤光层中,毫微米大小的金属粒子弥散在介质基质中,以便有选择地吸收预定波长的光,具体地说,选择性地吸收位于由涂敷在荧光屏内表面上的荧光体发射的基色的峰值波长之间的波长的光。介质基质中金属粒子以特定波长谐振并且因此而吸收这些特定波长,从而导致对比度的改进。

    用于平面屏幕型阴极射线管的显示屏

    公开(公告)号:CN1233014C

    公开(公告)日:2005-12-21

    申请号:CN01138416.6

    申请日:2001-11-12

    Inventor: 白宰承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J29/86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平面屏幕型阴极射线管的显示屏,它包括其内形成屏幕有效表面的内部弯曲部分,和从内弯曲部分的边缘向后延伸的裙部。其中Rs是裙部内密封边缘部分的弯角内侧处的曲率半径,而Rx、Ry和Rd分别为长边部分、短边部分和内部弯曲部分与裙部相交处的弯角的混合曲率半径,满足关系0.4<Rd/Rs<0.6,1≤Rx/Rd≤4,以及1≤Ry/Rd≤2,从而,与相同尺寸的CRT相比,可以增大屏幕有效表面区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