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洞双向交通特长傍山隧道横向逃生通道结构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03106A

    公开(公告)日:2021-12-17

    申请号:CN202111068360.1

    申请日:2021-09-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洞双向交通特长傍山隧道横向逃生通道结构,涉及山岭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它包括主线隧道和横向逃生通道,横向逃生通道一端与主线隧道连接,另一端有横向逃生通道出口;主线隧道由外向内依次设置有主线隧道初级支护和主线隧道衬砌;横向逃生通道靠近主线隧道一侧有主线隧道侧封堵结构、靠近横向逃生通道出口一侧有逃生通道出口侧封堵结构,横向逃生通道由外向内依次设置有横向逃生通道初级支护和横向逃生通道衬砌。本发明可以减小救援通道的长度,降低工程投资,加快施工进度。本发明还涉及这种单洞双向交通特长傍山隧道横向逃生通道结构。

    适用于双洞特长隧道的风道与隧道合建结构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266410A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申请号:CN202110637750.X

    申请日:2021-06-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山岭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双洞特长隧道的风道与隧道合建结构及施工方法。该风道与隧道合建结构,包括地下风机房、风道、合建隧道、远侧主线隧道四部分;地下风机房一侧通过隧道形式连接斜井或竖井,另一侧通过风道连接合建隧道;合建隧道通过风道连接远侧主线隧道。该结构既可满足隧道通风的需要,又能实现风道与隧道的同步开挖、同步建设、提高施工效率。本发明可以减小风道施工难度及风险,加快风道施工进度,降低工程投资。同时,该结构所需设备简单,施工方便,技术成熟,可用于特长山岭隧道的风道设计。

    适用于膏盐地层的隧道结构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23806A

    公开(公告)日:2021-07-16

    申请号:CN202110639264.1

    申请日:2021-06-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膏盐地层的隧道结构及施工方法,它由外至内依次包括支护层、防水层和抗腐衬砌;所述支护层沿开挖后的围岩铺设,所述支护层与防水层之间设置有变形层,且变形层只沿拱圈布设,仰拱处不设变形层,所述支护层底部中央外侧设置有洞外排水系统。本发明克服了膏盐地层膨胀时对隧道带来的危害;通过洞外排水系统和环向排水系统有效排水、降低了隧道周围整体水头,使洞外水不进入隧道直接排走,降低了隧道主体结构被腐蚀的可能;通过抗腐衬砌进一步增强了隧道主体结构的抗腐蚀性;利用本发明可以有效克服隧道混凝土开裂、腐蚀疏松、剥落掉块等问题,规避了隧道结构因被挤压、腐蚀导致的垮塌风险。

    一种承插式钻孔桩钢护筒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51614B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1810873614.9

    申请日:2018-08-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承插式钻孔桩钢护筒及其施工方法。该承插式钻孔桩钢护筒,包括上部护筒和下部护筒,下部护筒的上端套入到上部护筒的下端内,上部护筒和下部护筒通过法兰固定连接,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下部护筒伸入到上部护筒内壁内的外壁与上部护筒的内壁之间设有止水结构,止水结构内的止水环能有效防止外部水进入护筒内,保证施工安全。利用本发明可以在富水地层中便利施工桩、柱,尤其在盖挖逆作法钢结构立柱时,可以为人工辅助作业创造工作空间,保证结构的垂直度要求,保证桩柱结构的安全性。现场施工时,保留了传统施工方式的优点,易于施工人员接受。本发明操作简单、灵活,使用成本低,实用性强。

    一种适用于水下盾构隧道锚托装置的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814717A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2110252418.1

    申请日:2021-0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水下盾构隧道锚托装置的使用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在隧道管片的管片吊装孔处钻孔,贯通隧道管片;步骤b:在管片吊装孔处安装注浆锚杆,使注浆锚杆进入岩土体;步骤c:安装适用于水下盾构隧道锚托装置的螺旋托盘和密封圈;步骤d:将适用于水下盾构隧道锚托装置的密封垫及螺母安装在注浆锚杆上;步骤e:对注浆锚杆进行注浆操作;步骤f:注浆效果达到后,拆除适用于水下盾构隧道的锚托装置,进行回收。本发明可以使管片、锚杆、锚托装置三者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在二次注浆过程中将隧道内部作业区域与外部高水压区域进行有效阻隔,规避修复管片涌水、渗水过程中的风险,操作简便,使用成本低,可回收使用。

    基于BIM的抗滑桩三维配筋模型的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929327A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911220156.X

    申请日:2019-12-0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BIM的抗滑桩三维配筋模型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定义并创建抗滑桩的参数表;创建参数化矩形抗滑桩模型;将应用于抗滑桩的每种类别的钢筋定义为一个钢筋组,对每个钢筋组分别创建一组定位面,分别赋予一组中每个定位面距离抗滑桩结构面的距离参数;由每组定位面确定并控制每个钢筋组的位置和范围以形成钢筋组模型;将参数表中的钢筋数据与钢筋组模型相关联,生成抗滑桩三维配筋模型。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BIM的抗滑桩三维配筋模型的构建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强、兼容性强的优点,使设计人员只需填表即可完成施工图设计,可以显著提高设计、校核人员工作效率,提升设计质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