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后侧部分的结构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608920A

    公开(公告)日:2005-04-27

    申请号:CN200410058464.4

    申请日:2004-08-16

    Inventor: 金海雄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2036 B62D25/2027

    Abstract: 本发明使用大致为直线形状且与侧梁平行设置的后纵梁来改善汽车的安全性。用多个封闭截面的结构连接并结合侧梁和后纵梁的重叠区域,为来自汽车后面的撞击提供更强的支撑。此外,该结构可有效地分散撞击力。

    汽车后侧部分的结构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328104C

    公开(公告)日:2007-07-25

    申请号:CN200410058464.4

    申请日:2004-08-16

    Inventor: 金海雄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2036 B62D25/2027

    Abstract: 本发明使用大致为直线形状且与侧梁平行设置的后纵梁来改善汽车的安全性。用多个封闭截面的结构连接并结合侧梁和后纵梁的重叠区域,为来自汽车后面的撞击提供更强的支撑。此外,该结构可有效地分散撞击力。

    前车身增强结构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7539370B

    公开(公告)日:2021-03-23

    申请号:CN201610973619.X

    申请日:2016-11-0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前车身增强结构,可以包括:前围板;前侧构件,所述前侧构件沿着车辆的长度方向延伸从而联接至前围板的下部;挡泥板构件,所述挡泥板构件沿着车辆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且联接至前围板的上部;前减震器壳体,所述前减震器壳体的下部联接至前侧构件而上部联接至挡泥板构件;前罩板横向构件,所述前罩板横向构件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从而联接至前围板的上部,所述前罩板横向构件的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与前减震器壳体重叠并联接至前减震器壳体;以及前减震器壳体侧构件,所述前减震器壳体侧构件附着至前减震器壳体的内表面,所述前减震器壳体侧构件的上部联接至前罩板横向构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