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910276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410294556.X
申请日:2024-03-15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9/1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长浮置板辐射噪声控制方法,涉及长浮置板辐射噪声控制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测试得到长浮置板噪声的主频率;S2、对长浮置板模态分析,找到长浮置板噪声主频率对应的振型图和参振模态质量;S3、通过振型图将TMD设置在振型的波峰和波谷位置;S4、通过车辆‑轨道‑TMD耦合动力学分析模型反复迭代TMD的参数,直到满足减振降噪效果。本发明通过建立含TMD的车辆‑轨道‑TMD耦合动力学分析模型,验证TMD对振动噪声的控制效果,确定了TMD的布置形式和产品参数;本发明的调谐质量减振器TMD结构利用阻尼套筒代替现有技术中的弹簧结构,利用硫化橡胶、聚氨酯等代替阻尼液,结构更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10426284B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1910821739.1
申请日:2019-09-02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吨位悬臂式自平衡试验加载系统及其实施方法,包括:锚固在地锚系统之上的反力墙,安装在反力墙后的千斤顶,安装在模型加载端的加载梁,所述的千斤顶和加载梁通过横向加载钢绞线进行连接,还包括用于传递荷载用的加载垫块、分载板;用于防止加载位置偏离和保证实验安全的安全限位装置和安全保护装置,所述的反力墙、千斤顶、横向加载钢绞线、加载梁组成自平衡加载框架;试验模型安装在分载板与反力墙之间。本发明优点在于:以张拉横向钢绞线的方式实现加载,并且可以通过施加偏心轴力的方式实现正负弯矩和轴力的加载,加载力大,安装方便,操作简单,适用于室内及室外模型试验,满足工程实践及科研工作所需要的荷载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14861458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590453.9
申请日:2022-05-26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映射关系代理模型的桥上行车安全评价快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记录基础结构服役性能演变;步骤2、构建代理模型所需的多点映射关系;步骤3、构建映射关系代理模型;步骤4、基于代理模型进行行车安全舒适性评价。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同时考虑系统全局搜索与局部开发的多目标并行优化新算法并与车‑轨‑桥耦合振动模型结合,搭建复杂服役条件下高效率计算行车安全参数的映射关系代理模型,形成桥上行车安全评价装置,以此实现桥上行车安全性的快速精准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11353641A
公开(公告)日:2020-06-30
申请号:CN202010120918.5
申请日:2020-02-26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高铁沿线风速风向联合分布建模的方法,对不同地域、不同季节条件下的兰新高铁沿线的风速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获得不同地域和季节条件下风速概率分布特征表示;对不同地域、不同季节条件下的兰新高铁沿线的风向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获得不同地域和季节条件下风向概率分布特征表示;前述风速风向采集为同一地域同一时间下同一站点采集数据;根据所述风速概率分布特征、风向概率分布特征和站点的地域特征、时间特征数据建立基于经验Bernstein Copula的风速风向联合分布模型;通过提出的风速风向联合分布模型对兰新铁路沿线其他地域特征、季节特征相似的站点数据进行分析。
-
公开(公告)号:CN109635515A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910057406.6
申请日:2019-01-22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6F17/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04 , G06F2217/7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拱塔斜拉桥拱塔轴线优化方法,根据要求初步拟定拱塔斜拉桥拱塔轴线线形和拱塔各截面尺寸,计算拱塔自重q;将初始拱塔轴线离散为一系列包含索塔锚固点的节点及连续的短尺寸梁单元,建立有限元模型计算得到初始斜拉索索力Fi;将拱塔两侧斜拉索传递的荷载分解为拱塔轴线所在平面内的竖向荷载Vi和横桥向荷载Hi;计算拱塔各节段长度di;计算拱塔轴线优化后的节点Z坐标得到首次优化后拱塔轴线,采用迭代法计算确定最终优化后的拱塔轴线,用高次抛物线拟合得到光滑的拱塔轴线方程。本发明得到的拱塔斜拉桥的拱塔轴线各节点坐标很接近拱塔轴线优化荷载对应的压力线,可以大幅减小拱塔所受弯矩,让拱塔充分发挥抗压性能,节约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9190312A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811270360.8
申请日:2018-10-29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算桥墩沉降处轨道不平顺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涉及高速铁路的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桥墩沉降处桥梁的竖向变形;将竖向变形输入桥梁竖向变形与轨道变形的映射解析模型,计算桥墩沉降引起的轨道变形量;映射解析模型为反映桥梁竖向变形与轨道变形对应关系的模型;确定轨道不平顺功率谱密度函数,通过数值分析方法将轨道不平顺功率谱密度函数拟合生成轨道不平顺图;根据轨道变形量与轨道不平顺图,得到桥墩沉降处的轨道不平顺图。本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桥墩沉降处轨道不平顺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可以准确的获得桥墩沉降处的轨道不平顺。
-
公开(公告)号:CN108842587A
公开(公告)日:2018-11-20
申请号:CN201810797849.4
申请日:2018-07-19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铁桥梁行车安全评估方法,方法包括:将一桥梁的多个桥梁变形样本输入预设的解析模型,获得与多个桥梁变形样本中每一个桥梁变形样本一一对应的多个钢轨附加变形样本;钢轨铺设在桥梁表面;根据多个钢轨附加变形样本和一轨道列车的多个行驶速度样本,得出对应的多个行驶状态;其中,多个钢轨附加变形样本中的每一个钢轨附加变形样本与多个行驶速度样本中的每一个行驶速度样本一一配对得出多个行驶状态中的每一个行驶状态;根据多个行驶状态,得出能保证轨道列车正常行驶时的桥梁变形极限样本。通过对轨道桥梁的形变进行足量的推算,评测出能够保证轨道列车正常在轨道桥梁上行驶的极限情形。
-
公开(公告)号:CN104933285A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510096558.9
申请日:2015-03-05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6F19/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桥梁现场静载试验评定方法,其主要是一种通过现场静载试验来评定桥梁承载能力及适用性能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确定收集相关资料前期准备工作具体内容与方法;(2)根据收集来的资料,建立合理准确的桥梁结构有限元模型;(3)根据恒、活载下桥梁内力及应力计算分析结果,明确桥梁的理论受力安全性及活载受力特点;(4)结合桥梁传统的关键截面,确定桥梁试验截面,完成静载试验方案设计;(5)桥梁现场静载试验并处理数据(6)研究设定试验评定指标对应的评定区间;(7)对桥梁结构性能做出合理全面评价。本发明评定方法与指标能够更有效并细化指示出桥梁的实际承载能力及适用性,提高评定结果的合理性与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737797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310702925.X
申请日:2023-06-14
IPC: G06F16/2458 , G06F16/25 , G06F16/23 , G06F16/22 , G06F16/215 , G06F16/28 , G01M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高性能时序数据库的桥梁在线健康监测系统,采用分布式测控技术,每个传感器均与智能调理器直接相连,将传感器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转换为以太网信号;外场数据采集站中的工控机对采集到的数据信号进行解码和发包,根据TCP/IP协议与数据中心服务器进行无线数据传输;数据中心的高性能时序数据库对实时传输的数据进行自动归档入库,并能够进行数据压缩、信息提取和融合;第三方分析API接入数据中心数据库,开发智能算法与软件,实现在线数据预处理,并采用多种在线算法对桥梁运营模态进行识别;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并结合损伤识别和模型修正技术,桥梁结构状态在线评估子系统对该斜拉桥运行状态进行快速研判,自动发出预警。
-
公开(公告)号:CN116776267B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10712734.1
申请日:2023-06-13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南宁学院 , 四川交大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
IPC: G06F18/2433 , G06F18/10 , G06N3/0455 , G06N3/048 , G06N3/08 , G01D21/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桥梁施工控制的无监督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属于桥梁工程监测领域,本发明基于桥梁施工监控过程中的应力应变、温度等数据构建自动编码‑解码无监督神经网络。与其他机器学习或者深度学习方法相比,本发明构建的神经网络中的每一个全连接神经网络层的结构均为自动生成,无需专家手工搭建。(56)对比文件Darragh Lydon 等.Use of a rovingcomputer vision system to compare anomalydetection techniques for healthmonitoring of bridges《.Journal of Civil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2022,第12卷第1299–1316页.Xirui Ma 等.Structural damageidentification based on unsupervisedfeature-extraction via Variational Auto-encoder《.Measurement》.2020,第160卷第1-15页.Zhenhua Huang 等.A novel grouprecommendation model with two-stage deeplearning《.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Man, and Cybernetics: Systems》.2022,第52卷(第9期),第5853-5864页.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