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67422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311207995.4
申请日:2023-09-19
Applicant: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R31/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牵引变流器桥臂直通故障识别和保护方法及装置,解决了司机无法在HMI屏幕中多个故障信息中定位故障原因的问题。该牵引变流器桥臂直通故障识别和保护方法包括:检测变流器内部是否发生故障;若变流器内部发生故障,判断变流器内部的故障是否满足桥臂直通故障的条件;若满足桥臂直通故障的条件,则为判定发生桥臂直通故障;当发生桥臂直通故障时,向网络上报,并开启保护措施。
-
公开(公告)号:CN112776678B
公开(公告)日:2022-10-21
申请号:CN201911093866.0
申请日:2019-11-11
Applicant: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储能列车切换供电方式的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在进行接触网供电和储能系统供电切换过程中,通过控制双向DC‑DC变换电路进入升压斩波抬压模式,提高列车母线电压,使得列车母线电压比受电弓接触的接触网电压或受电弓即将接触的接触网电压高,从而使得供电方式切换过程中,接触网与受电弓之间没有电流传递,进而避免了受电弓与接触网脱离瞬间出现的拉弧问题,以及受电弓与接触网接触瞬间导致的负载突投造成地面变电站冲击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301872A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210710914.1
申请日:2022-06-22
Applicant: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磁浮列车混合制动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存储介质,该方法步骤包括:当列车进入站台停车区域准备停车,牵引控制单元和制动控制单元接收到制动指令时,接收感应检测列车行驶过程中经过的轨枕的第一感应检测信号、感应检测预先在站台停车区域沿轨道铺设的待感应检测件的第二感应检测信号以及列车行驶过程中运行方向的加速度信号;根据接收到的所述第一感应检测信号、第二感应检测信号以及加速度信号计算得到列车实时速度;根据计算的列车速度值,在预设速度点控制牵引控制单元、制动控制单元进行混合制动,直至停车。本发明具有实现方法简单、成本低、列车机械制动的闸瓦磨耗低且控制精度与效率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382593B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010159730.1
申请日:2020-03-09
Applicant: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5K7/2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轻轨列车的制冷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内部设置有主循环泵和风机,箱体的表面设置有出风口以及用于将冷却风引入箱体内部的进风口,箱体内部设置有用于对冷却风进行热交换的散热器组,散热器组通过循环管道连接在主循环泵与目标轻轨列车的多个被冷对象之间,循环管道上设置有用于保持循环管道压力恒定的膨胀水箱,箱体内部还设置有用于对冷却风进行风冷的制动电阻,并且,制动电阻经过冷却风风冷之后,将冷却风通过出风口排出。显然,通过该制冷装置可以显著减少在对目标轻轨列车上的多个被冷对象进行制冷散热过程中所产生的噪声,并提升乘客在乘坐目标轻轨列车时的用户体验。
-
公开(公告)号:CN113382593A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010159730.1
申请日:2020-03-09
Applicant: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5K7/2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应用于轻轨列车的制冷装置,包括:箱体,箱体内部设置有主循环泵和风机,箱体的表面设置有出风口以及用于将冷却风引入箱体内部的进风口,箱体内部设置有用于对冷却风进行热交换的散热器组,散热器组通过循环管道连接在主循环泵与目标轻轨列车的多个被冷对象之间,循环管道上设置有用于保持循环管道压力恒定的膨胀水箱,箱体内部还设置有用于对冷却风进行风冷的制动电阻,并且,制动电阻经过冷却风风冷之后,将冷却风通过出风口排出。显然,通过该制冷装置可以显著减少在对目标轻轨列车上的多个被冷对象进行制冷散热过程中所产生的噪声,并提升乘客在乘坐目标轻轨列车时的用户体验。
-
公开(公告)号:CN112776678A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1911093866.0
申请日:2019-11-11
Applicant: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储能列车切换供电方式的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在进行接触网供电和储能系统供电切换过程中,通过控制双向DC‑DC变换电路进入升压斩波抬压模式,提高列车母线电压,使得列车母线电压比受电弓接触的接触网电压或受电弓即将接触的接触网电压高,从而使得供电方式切换过程中,接触网与受电弓之间没有电流传递,进而避免了受电弓与接触网脱离瞬间出现的拉弧问题,以及受电弓与接触网接触瞬间导致的负载突投造成地面变电站冲击的问题。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