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069873B
公开(公告)日:2013-06-05
申请号:CN201010551697.3
申请日:2010-11-1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J17/00 , B62J25/00 , B62K2202/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小型摩托车型车辆,在车身架上支承有同乘者用踏板,在从上方以及两侧方覆盖车身架的低底板部的底板罩以及乘车用座椅的下方,同乘者用踏板能够在展开位置和向车身罩侧折叠的收容位置之间动作,所述展开位置从具有从侧方覆盖车身架后部的座椅侧罩的车身罩突出,其中,能够以低成本容易地进行车身罩中的同乘者用踏板周边的零件更换。在底板罩(43)上设置有收容处于收容位置的同乘者用踏板(33)的收容凹部(70),与底板罩(43)以及座椅侧罩(44)分体形成的座椅下罩(45)沿收容凹部(70)的上缘向后上方倾斜并从侧面观察配置在底板罩(43)以及座椅侧罩(44)之间。
-
公开(公告)号:CN1607144B
公开(公告)日:2010-05-26
申请号:CN200410085010.6
申请日:2004-10-1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转向手柄的手柄罩的构造,可以不会受到手柄前罩和手柄后罩的上部结合线的妨碍地,将用于嵌合装配仪表单元的开口部设置在手柄后罩上,并可以使用大型的仪表单元。将覆盖着杆型转向手柄(4)的中间部的手柄罩(13)由手柄前罩(13F)和手柄后罩(13R)的对接和结合而形成;并在手柄后罩(13R)的上部,设置用于嵌合仪表单元(41)的上部外周面的开口部(47)。这时,使开口部(47)以由其将手柄前罩(13F)和手柄后罩(13R)的上部结合线(L)分割成左右的方式得到配置,并将手柄前罩(13F)的后缘以超越增强壁(48)、与开口部(47)的前缘为上下对合的方式进行配置。
-
公开(公告)号:CN100377959C
公开(公告)日:2008-04-02
申请号:CN200410078512.6
申请日:2004-09-10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载物架装置,其使后把手和侧把手与载物架形成为一体,在覆盖车体的尾部罩板侧不形成侧把手用凹凸部。使载物架(24)和后把手(26)及侧把手(27)形成为一体,使侧把手位于双人座席(12)的后部左右。安装覆盖形成于侧把手及载物架的下方和后罩板(23)的上端之间的空间,并且侧视呈大致三角形的尾部罩板(25)。尾部罩板的后端部通过螺栓(58)安装在撑条(59)上。撑条安装在车架后半部(8)上,并被焊接在支撑载物架的支架(51)上。尾部罩板的前端部位于侧把手的前部侧安装部附近。尾部罩板的左右宽度小于侧把手,在尾部罩板的上端部和侧把手的下端之间形成把手用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100522729C
公开(公告)日:2009-08-05
申请号:CN200410080841.4
申请日:2004-10-0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J2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不阻碍从正面主盖开口部进行维修,且提高正面主盖刚度的小轮摩托车型车辆的正面盖。覆盖车体车架(2)的顶管(2a)前侧的正面盖(15)由固定在车体车架(2)上的在上部中央具有左右两内侧缘构成V字形的开口部(20)的正面主盖(15M),以及覆盖上述开口部(20)且与该正面主盖(15M)相连的正面辅盖(15S)构成。其小轮摩托车型车辆的正面盖结构为相互连接上述开口部(20)的左右两内侧缘上端部的增强壁(21)整体形成在正面主盖(15M)上,由此,正面辅盖(15S)从前方覆盖上述开口部(20)和增强壁(21)。
-
公开(公告)号:CN1607143A
公开(公告)日:2005-04-20
申请号:CN200410080841.4
申请日:2004-10-0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J2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不阻碍从正面主盖开口部进行维修,且提高正面主盖刚度的小轮摩托车型车辆的正面盖。覆盖车体车架(2)的顶管(2a)前侧的正面盖(15)由固定在车体车架(2)上的在上部中央具有左右两内侧缘构成V字形的开口部(20)的正面主盖(15M),以及覆盖上述开口部(20)且与该正面主盖(15M)相连的正面辅盖(15S)构成。其小轮摩托车型车辆的正面盖结构为相互连接上述开口部(20)的左右两内侧缘上端部的增强壁(21)整体形成在正面主盖(15M)上,由此,正面辅盖(15S)从前方覆盖上述开口部(20)和增强壁(21)。
-
公开(公告)号:CN102556230B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110384445.0
申请日:2011-11-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J17/06 , B62J17/02 , B62K2202/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的内架结构,其能够容易地形成外形特别的内架。在上罩(33)设置有向上方开口的内架开口部(40),在下罩(34)的上部设置有向前方鼓出而形成的内架主体部(47),利用内架主体部(47)从下方及上方覆盖内架开口部(40),并且利用从上罩(33)的内架开口部(40)向下方延伸的下侧后壁部(43)从后方覆盖内架主体部(47),从而形成有作为收纳部的内架(35)。
-
公开(公告)号:CN102556230A
公开(公告)日:2012-07-11
申请号:CN201110384445.0
申请日:2011-11-2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J17/06 , B62J17/02 , B62K2202/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鞍乘型车辆的内架结构,其能够容易地形成外形特别的内架。在上罩(33)设置有向上方开口的内架开口部(40),在下罩(34)的上部设置有向前方鼓出而形成的内架主体部(47),利用内架主体部(47)从下方及上方覆盖内架开口部(40),并且利用从上罩(33)的内架开口部(40)向下方延伸的下侧后壁部(43)从后方覆盖内架主体部(47),从而形成有作为收纳部的内架(35)。
-
公开(公告)号:CN102069873A
公开(公告)日:2011-05-25
申请号:CN201010551697.3
申请日:2010-11-1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J17/00 , B62J25/00 , B62K2202/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小型摩托车型车辆,在车身架上支承有同乘者用踏板,在从上方以及两侧方覆盖车身架的低底板部的底板罩以及乘车用座椅的下方,同乘者用踏板能够在展开位置和向车身罩侧折叠的收容位置之间动作,所述展开位置从具有从侧方覆盖车身架后部的座椅侧罩的车身罩突出,其中,能够以低成本容易地进行车身罩中的同乘者用踏板周边的零件更换。在底板罩(43)上设置有收容处于收容位置的同乘者用踏板(33)的收容凹部(70),与底板罩(43)以及座椅侧罩(44)分体形成的座椅下罩(45)沿收容凹部(70)的上缘向后上方倾斜并从侧面观察配置在底板罩(43)以及座椅侧罩(44)之间。
-
公开(公告)号:CN102001380A
公开(公告)日:2011-04-06
申请号:CN201010266996.2
申请日:2010-08-24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J17/02 , B60L11/14 , B60L2200/12 , B62J17/04 , B62J99/00 , B62J2099/0033 , B62K2202/00 , Y02T10/70 , Y02T10/707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机动二轮车,其使安装在车把罩上且包括相互分离配置的前照灯和仪表单元的车把周边部的多个部件具有一体感。在构成车把罩(16)的前罩(17)上设置前照灯(20),在后罩(18)上设置仪表单元(38)。在前照灯(20)与仪表单元(38)之间配置仪表遮阳板(25)。在仪表遮阳板与前罩(17)之间配置有左右一对副罩(19)。副罩(19)与前照灯(20)、仪表遮阳板(25)、仪表单元(38)、前罩(17)及后罩(18)邻接。副罩(19)从前照灯(20)的左右后端延伸到仪表单元(38)的左右前端,呈将前照灯(20)与仪表单元(38)连结的外观。风挡玻璃支架(80)设置成上下贯通于副罩(19)。
-
公开(公告)号:CN1607144A
公开(公告)日:2005-04-20
申请号:CN200410085010.6
申请日:2004-10-1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转向手柄的手柄罩的构造,可以不会受到手柄前罩和手柄后罩的上部结合线的妨碍地,将用于嵌合装配仪表单元的开口部设置在手柄后罩上,并可以使用大型的仪表单元。将覆盖着杆型转向手柄(4)的中间部的手柄罩(13)由手柄前罩(13F)和手柄后罩(13R)的对接和结合而形成;并在手柄后罩(13R)的上部,设置用于嵌合仪表单元(41)的上部外周面的开口部(47)。这时,使开口部(47)以由其将手柄前罩(13F)和手柄后罩(13R)的上部结合线(L)分割成左右的方式得到配置,并将手柄前罩(13F)的后缘以超越增强壁(48)、与开口部(47)的前缘为上下对合的方式进行配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