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590881B
公开(公告)日:2012-07-18
申请号:CN200910135067.5
申请日:2009-04-2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J17/06 , B62K19/46 , B62K2202/00
Abstract: 一种机动两轮车,能够提高机动两轮车的美观性,并且能够在保持机动两轮车美观性的同时增大内物架的容量。该机动两轮车(10)包括:具有弯曲部(61a)的上部内构件(61);下部内构件(62),其与上部内构件的背面接合;和前罩(51),其与上部内构件和下部内构件接合并覆盖车身前部,通过使上部内构件的比弯曲部靠下的下半部的车宽方向内侧朝向车辆前方鼓出,从而形成了内物架(70)的前壁(71)、底壁(72)和侧壁(73),下部内构件的上部在从车辆侧面观察时形成为平坦的面,使该上部沿着上部内构件的侧壁重叠并接合,并且利用前罩覆盖前壁、底壁和侧壁,内物架通过将上部内构件的隆起部(63a)和下部内构件上部的凹部(64)接合起来而形成。
-
公开(公告)号:CN101190701A
公开(公告)日:2008-06-04
申请号:CN200710193483.1
申请日:2007-11-2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防止内罩从收容盒浮起的鞍乘型车辆。在构成车架(11)一部分的横向架(61)上,设置有向上方开口的收容盒(45),该收容盒(45)的上方,设置有覆盖其开口部(45k)的内罩(67),在该内罩(67)的上方,设置有乘员乘坐的、具有底板(68)、缓冲材料(69)及座位皮革(71)的座位(46),在该座位(46)和车架(11)之间设置有开闭自如地支承座位(46)的座位铰链(72)。在底板(68)上开孔(73),从该孔(73)中凸出地设置缓冲材料(69),在座位(46)关闭时,通过缓冲材料(69)按压内罩(67)。
-
公开(公告)号:CN100522728C
公开(公告)日:2009-08-05
申请号:CN200610142826.7
申请日:2006-10-2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J6/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前照灯支承构造体,其能够更稳定地固定支承前照灯组件。在将由单一罩体构成的左右2灯式前照灯组件(30)配置在车体罩里面侧的摩托车的前照灯支承构造体中,在前照灯组件(30)后面侧的大致中央设置卡合轴(47),使其与连接在车体框架上的前照灯组件支杆(31)的先端固定的索环(48)卡合。该卡合部与所述车体罩支承的支承轴(36)以及凸缘(37)相同,配置在作为光轴调整轴的O-O线上,因此,可进行调整轴支杆的光轴调整,同时稳定地支承作为重量物的前照灯组件(30)。在前照灯支杆(31)上连接支承蓄电池(55)及辅助器(53、54)蓄电池支杆(50)及辅助支杆(53、52)。
-
公开(公告)号:CN1373068A
公开(公告)日:2002-10-09
申请号:CN02104732.4
申请日:2002-02-0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小田桐大
IPC: B62J1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小型摩托车车身外罩结构。为了构成易于制造的前罩,前罩(4)被分成三个部分:一个中间部分(50)及右和左侧部(51),中间部分位于中间,各部分是由金属压制成形的。右和左侧部(51)在垂直方向上被一个中间部分中的一个连接构件(35)连接,该连接构件(35)也用作电池盘,电池由连接构件支承。右和左侧部(51)在上端被一横板(54)且在下端被一横板(57)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1181919A
公开(公告)日:2008-05-21
申请号:CN200710168140.X
申请日:2007-11-1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具有在不扩大车宽度的情况下能够谋求车辆小型化的车架结构的自动二轮车。自动二轮车(10)包括:具有左右2个车架(24L、24R)的主车架(25)、摆动自如地设置在该主车架(25)的后端部的动力单元(15)、设置在该动力单元(15)的后部和主车架(25)之间的后缓冲单元(31),在自动二轮车(10)的车架结构中,从上看车辆时,在左右车架(24L、24R)中任意一个车架上设置与动力单元(15)重合的重复部(81),在该重复部(81)上从动力单元(15)向车辆上方避让地形成避让部(82)。
-
公开(公告)号:CN1958380A
公开(公告)日:2007-05-09
申请号:CN200610142826.7
申请日:2006-10-2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J6/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前照灯支承构造体,其能够更稳定地固定支承前照灯组件。在将由单一罩体构成的左右2灯式前照灯组件(30)配置在车体罩里面侧的摩托车的前照灯支承构造体中,在前照灯组件(30)后面侧的大致中央设置卡合轴(47),使其与连接在车体框架上的前照灯组件支杆(31)的先端固定的索环(48)卡合。该卡合部与所述车体罩支承的支承轴(36)以及凸缘(37)相同,配置在作为光轴调整轴的O-O线上,因此,可进行调整轴支杆的光轴调整,同时稳定地支承作为重量物的前照灯组件(30)。在前照灯支杆(31)上连接支承蓄电池(55)及辅助器(53、54)蓄电池支杆(50)及辅助支杆(53、52)。
-
公开(公告)号:CN1273345C
公开(公告)日:2006-09-06
申请号:CN02104732.4
申请日:2002-02-09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nventor: 小田桐大
IPC: B62J1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小型摩托车车身外罩结构。为了构成易于制造的前罩,前罩(4)被分成三个部分:一个中间部分(50)及右和左侧部(51),中间部分位于中间,各部分是由金属压制成形的。右和左侧部(51)在垂直方向上被一个中间部分中的一个连接构件(35)连接,该连接构件(35)也用作电池盘,电池由连接构件支承。右和左侧部(51)在上端被一横板(54)且在下端被一横板(57)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01468699B
公开(公告)日:2012-03-14
申请号:CN200810214462.8
申请日:2008-08-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型车辆,其具有左右后车架彼此不对称的车体框架,可以提高对于燃料喷射装置的作业性。在该小型车辆中,车体框架(2)的左右后车架(11、12)形成从侧面看彼此不同的形状,发动机(31)的进气系统具备燃料喷射装置,从侧面看,该燃料喷射装置的喷油器(69)配置在所述左右后车架(11、12)的外侧边缘的宽度以内。
-
公开(公告)号:CN101468699A
公开(公告)日:2009-07-01
申请号:CN200810214462.8
申请日:2008-08-2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型车辆,其具有左右后车架彼此不对称的车体框架,可以提高对于燃料喷射装置的作业性。在该小型车辆中,车体框架(2)的左右后车架(11、12)形成从侧面看彼此不同的形状,发动机(31)的进气系统具备燃料喷射装置,从侧面看,该燃料喷射装置的喷油器(69)配置在所述左右后车架(11、12)的外侧边缘的宽度以内。
-
公开(公告)号:CN101244746A
公开(公告)日:2008-08-20
申请号:CN200810009478.5
申请日:2008-02-0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B62M7/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14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动力装置,将后跟导向件与空气通道兼用,零件件数及组装工数少且成本低。在车身侧方突设后座踏板(15r),安装后跟导向件(150)以使其从侧方重合罩在动力传递机构的侧方的传动箱罩(36)的前部,后跟导向件(150)延伸出的导向部(150u)在后座踏板(15r)的近旁设置在车身宽度方向中央侧,在重合后跟导向件(150)的传动箱罩(36)的前部形成箱体吸风口(36c),后跟导向件(150)在从传动箱罩(36)延伸设置的导向部(150u)形成空气导入口(154),并且,从同空气导入口(154)到箱体吸风口(36c)形成空气通路(160)。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