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445568A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10555264.7
申请日:2024-05-07
IPC: G06F18/20 , G06F18/213 , G06F18/15 , G06N3/045 , G06N3/0442 , G06N3/0464 , G06N3/08 , G06N3/04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TCN‑TRANS‑ATTENION‑GRU的太阳辐照度预测方法,属于深度学习预测领域。本发明包括步骤:获得历史太阳辐照度数据以及其他气象数据,并对时序数据进行数据预处理;构建双通道特征提取网络,将预处理好的特征数据分别送入不同的特征提取网络,该方法通过不同的特征提取网络对特征数据进行提取,然后进行叠加,使特征数据可以被提取到更深层次的特征;构建通道注意力网络,分配不同权重,突出重要特征;构建GRU网络,提取多序列时序数据的时间相关性;构建特征输出网络,将从GRU网络获取到的特征向量输入到全连接层通过激活函数得到最后的太阳辐照度预测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485877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716372.8
申请日:2024-06-04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6V10/764 , G06V10/25 , G06V10/40 , G06V10/77 , G06V10/774 , G06V10/776 , G06V10/74 , G06V10/8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小样本度量学习的接触网定位线夹缺陷检测方法,包括:构建接触网系统4C图像数据集;采用二级级联方式对线夹图像以及螺栓螺母图像定位,构建螺栓螺母图像数据集;构建基于小样本度量学习的缺陷检测模型;结合定位线夹和螺栓螺母图像提取的特征,通过度量学习确定各自类别的特征原型,并根据其特征分布,对测试阶段的支撑集样本赋予不同的权重;通过特征度量距离的方式,将待测样本的特征与测试集中的支撑集样本的特征进行距离比较;判定待测样本的检测结果;该方法仅需使用少量接触网定位线夹的图像样本,通过对原型计算过程中的样本赋予不同的权重,可训练出泛化能力强的缺陷检测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17807386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1553088.5
申请日:2023-11-20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6F18/20 , G06F16/2458 , G06Q10/20 , G06Q50/40 , G06F12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接触网零部件关联特性时间演化分析方法,包括:获取接触网零部件历史故障关联数据;建立不同时间分布下的故障关联数据库;定义接触网零部件故障关联关系以及随时间演化的故障关联关系;构建故障关联关系的可信度模型以及不可信度模型;计算不同时间分布下各关联关系的风险系数以及某个零部件对系统的风险系数;根据零部件对系统的风险系数,建立零部件对系统的风险系数时间序列;根据风险系数时间序列定义风险衰减节点和风险平稳节点;本发明能揭示接触网零部件之间故障关联关系的时间演化特征,避免对高风险故障关联关系的误判,有效评估零部件故障后对接触网系统造成的风险,为制定主动维修策略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4030395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111305180.0
申请日:2021-11-05
Applicant: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IPC: B60M1/2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接触网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接触悬挂吊弦区域异物检测方法,包括吊弦区域图像获取步骤、边缘检测步骤、轮廓线检测步骤、轮廓线细化处理步骤和曲率特征提取步骤,根据吊弦异物的曲率特征进行异物检测,对应的,还提供了一种接触悬挂吊弦区域异物检测装置,包括图像采集设备、边缘检测单元、轮廓线检测单元、轮廓线细化单元和异物检测单元,充分利用了吊弦区域目标的多为直线的背景特征,避免了深度学习方法由于异物样本缺乏导致的异物检测准确度低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519280A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2210415423.4
申请日:2022-04-20
Applicant: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 武汉大学 , 成都唐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吴兴文 , 谢钦 , 廖永亮 , 任愈 , 张敏 , 舒冬 , 郭钦 , 雷崇 , 殷勤 , 姚应峰 , 代刚 , 石航 , 张明 , 王俊 , 葛红 , 种传强 , 刘曦洋 , 赵文涛 , 于龙 , 占栋
IPC: G06F30/20 , G06Q10/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服役周期内限界动态演变预测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00:获取车辆悬挂元件动力学参数的非线性特性,建立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仿真模拟车辆在实际运营条件下悬挂元件的位移、速度、加速度之类的响应特性;S200:根据车辆悬挂元件的动力学参数分布特性修正所述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获取车辆各截面控制点的随机动态偏移量;S300:基于悬挂元件的退化过程,获取不同车辆服役时间各截面控制点的退化动态偏移量;S400:获取车辆静态轮廓的各截面控制点数据,基于S200和S300所述的随机动态偏移量和退化动态偏移量,最终获得车辆服役周期范围内限界动态演化规律,使得车辆运行限界的设置更加安全、经济、合理。
-
公开(公告)号:CN114030395A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11305180.0
申请日:2021-11-05
Applicant: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接触网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接触悬挂吊弦区域异物检测方法,包括吊弦区域图像获取步骤、边缘检测步骤、轮廓线检测步骤、轮廓线细化处理步骤和曲率特征提取步骤,根据吊弦异物的曲率特征进行异物检测,对应的,还提供了一种接触悬挂吊弦区域异物检测装置,包括图像采集设备、边缘检测单元、轮廓线检测单元、轮廓线细化单元和异物检测单元,充分利用了吊弦区域目标的多为直线的背景特征,避免了深度学习方法由于异物样本缺乏导致的异物检测准确度低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723794A
公开(公告)日:2020-09-29
申请号:CN202010592105.6
申请日:2020-06-24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成都唐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本发明接触网智能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实时柔性接触网定位点识别方法,包括图像预处理步骤、柔性接触线区域定位步骤和柔性定位点定位步骤,先对图像中的柔性接触线区域进行初步识别,然后在进行柔性定位点的具体精确定位,是一种基于图像处理检测技术的非接触式的柔性接触线定位点检测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1127381A
公开(公告)日:2020-05-08
申请号:CN201811194488.0
申请日:2018-10-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受电弓异常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受电弓滑板不平行检测方法。包括以下过程:实时输入不同类型的受电弓图像;通过高斯平滑的方法对受电弓图像进行滤波去噪处理;采用梯度计算去除垂直方向上的轮廓干扰,再进行形态学处理和纹理特征计算,提取到受电弓图像轮廓;筛除干扰直线,进行直线聚类判别,提取受电弓滑板图像;根据受电弓滑板图像获取滑板空间几何特征,判断滑板异常状态。发明的技术方案对光源不敏感,适用于不同光照情况;算法参数修改方便,非专业人员也可操作;现场适用性强,适用于多个不同现场情况下、不同类型受电弓的提取;检测正确率高,误检率、漏检率低。
-
公开(公告)号:CN110442640A
公开(公告)日:2019-11-12
申请号:CN201910716075.2
申请日:2019-08-05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 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先验权重和多层TFP算法的地铁故障关联推荐方法,涉及轨道交通中牵引供电系统技术领域。本发明先对现场收集的接触网故障数据进行分析,根据相应的编码规则对所有故障种类进行编码,将故障数据分为三层故障数据库,即故障种类层、故障设备层以及故障属性层,针对数据的分层特点,根据地铁故障的现场情况制定相应的权重并计算各层各项的权重,生成相应的关联规则路,利用产生的强关联规则库,在其基础之上挖掘出top-k个最频繁模式以达到减少挖掘返回的模式数量的目的,最终将支持度最高的k条强关联故障规则返回给用户。
-
公开(公告)号:CN109084697A
公开(公告)日:2018-12-25
申请号:CN201810721823.1
申请日:2018-07-04
Applicant: 西南交通大学
IPC: G01B1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感应板廓形检测方法,包括廓形匹配方法、廓形曲线分割和廓形形变评价方法。感应板廓形检测结构包括感应板,感应板包括左右感应板,分别安装在左右轨道上;在左右感应板上方并排安装两台2D激光测量组件;2D激光传感器分别在左右感应板上各投射激光光条;通过2D激光传感器检测出感应板断面廓形,将检测廓形与感应板的标准设计形貌进行比较,得出廓形变化情况,依此评价感应板形变。本发明将检测廓形与标准廓形进行匹配,再通过匹配完成后的结果,对廓形形变进行评价,得到感应板的廓形形变指标,结构合理,方法精准,适于在工程上应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