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火焰/等离子切割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9014491B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1810821500.X

    申请日:2018-07-24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实现脉冲供气火焰/等离子切割的方法与装置,属于金属材料切割技术领域。发明了一种脉冲气体供给装置,实现了将传统平稳供气切割转变为脉冲供气切割,产生了有利于切割的类似“锯齿切割”的冲击效应与应力集中效应。该脉冲供气切割方法利用该装置将火焰切割中使金属燃烧并吹除、起切割作用的那一路氧气转变成脉冲供气方式,将等离子切割中的工作气体(即离子气)也转变成脉冲供气方式。且确定了脉冲供气各项参数的调控方法与调控范围,解决了电磁气阀因频繁开关而引起密封面快速磨损以致使用寿命短的问题。无论手动、自动还是数控火焰切割与等离子切割,都能应用;一旦应用既可节约气体,又可提高切口质量。

    一种水下焊缝超声跟踪系统及算法

    公开(公告)号:CN112355440A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11179862.7

    申请日:2020-10-29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水下焊缝超声跟踪系统及算法,针对水下焊缝缺陷检测或湿法焊接,在水下自动爬行机构上位于检测探头或焊枪的前方设置一个用于焊缝跟踪的超声波探头。当爬行机构在水下沿焊缝爬行进行检测或焊接时,跟踪探头在焊缝的横向作超过焊缝宽度的扫描,同时不断发射超声波脉冲,并不断接收焊缝或坡口及焊件表面反射回来的超声波脉冲,将其转化为电信号,传给水上的超声波探伤仪。超声波探伤仪对其进行采样等处理,再传给水上的焊缝自动跟踪控制器。自动跟踪控制器按照“累积回波幅度偏差负反馈控制算法”或“累积距离/时间偏差负反馈控制算法”进行处理,然后向水下爬行机构的方向调节机构发出控制信号,以调节其跟踪方向。

    一种陶瓷表面超声压印金属化的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746912B

    公开(公告)日:2020-08-18

    申请号:CN201810621923.7

    申请日:2018-06-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材料表面改性的设备及方法,具体地说是一种陶瓷表面超声压印金属化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由超声系统、加热系统、行走机构组成,其中所述超声系统设有超声波发生器、换能器、传振杆、聚能器和焊头,其中换能器、传振杆、聚能器和焊头构成的组合体经夹具固定于行走机构中的机械手臂上,超声波发生器通过换能器将电信号转化为机械振动,经传振杆、聚能器传递到焊头并作用于待金属化母材表面,本发明在较低的温度下即可实现陶瓷材料、金属材料、碳质材料、复合材料等的表面改性,获得连续、均匀、结合力强的表面金属化层,极大的简化了工艺过程并且有效的控制了生产成本,几乎对环境不造成污染。

    薄板加热用多功能及小型化红外复合箱式加热炉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18486A

    公开(公告)日:2019-08-13

    申请号:CN201910451665.7

    申请日:2019-05-2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热冲压成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薄板加热用多功能及小型化红外复合箱式加热炉及方法,红外加热层采用上置式或下置式;同时可对加热炉体的高度进行升降调控;并采用协同调控红外加热管的输出功率、辐射距离以及灯管间距,实现对坯料的加热温度、加热速度以及温度场均匀性实时调整。本发明的复合加热箱式炉,兼具占地小、成本低、工艺柔性好以及能效高等众多优势,是未来薄板材加热的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加热方式。

    一种Ti-Ni高温钎料钎焊TZM合金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834540B

    公开(公告)日:2019-02-12

    申请号:CN201610348402.X

    申请日:2016-05-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Ti‑Ni高温钎料钎焊TZM合金的方法,尤其是提供了一种适合在真空环境下钎焊TZM合金的Ti‑Ni高温钎料,其由Ti和Ni制成,本发明解决了采用银基钎料获得的TZM合金钎焊接头使用温度低、易氧化、力学性能差以及原材料价格昂贵等问题,具体方法为:按重量比称取的Ti丝(箔)和Ni丝(箔)制备合金钎料锭,并用线切割机加工成箔片并打磨;将TZM合金待焊表面打磨平滑;用丙酮溶液对钎料和待焊TZM合金试样进行超声清洗;装配钎料箔片以及TZM合金;将组件放入真空钎焊炉中,进行加热钎焊。本发明制作方法简便,获得的TZM合金钎焊接头剪切强度可达121MPa,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一种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在线可控连续自阻加热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270218B

    公开(公告)日:2018-04-17

    申请号:CN201610936789.0

    申请日:2016-11-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在线可控连续自阻加热控制方法,包括:坯料在进入第一对电极辊之前,由坯料视觉检测系统完成外部轮廓的扫描并将信息传送至电脑主机,根据此特征信息由电脑主机根据加热目标温度需要以及坯料在特定温度下的屈服强度等特征信息,对第一对电极辊之间的加载电流、辊速以及接触压力进行初步设定,沿坯料厚度方向加载电流完成坯料的第一道次自阻加热;依次进行第二道次自阻加热;本发明同时公开一种自阻加热控制系统。本发明每对电极辊之间加载电流、电极辊的转速以及与坯料之间的接触压力可控,与坯料视觉检测系统以及红外测温装置配合,形成闭环控制系统,可完成沿坯料长度方向的精确化可控加热目的。

    一种超声辅助半固态焊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522246B

    公开(公告)日:2017-12-15

    申请号:CN201610131734.2

    申请日:2016-03-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声辅助半固态焊接方法,它分为采用超声波清洗母材;进行焊料熔化冷却;在冷却过程中对焊料施加半固态搅拌;将焊料冷却至600‑630℃时,将其浇入恒温注料器进行保温;对焊接母材加热和施加超声辅助振动;打开恒温注料器的出料口开始注入焊料;待原位感应加热器和恒温注料器移动20mm后,使滚动压头施加比压力于焊缝初始位置,并使滚动压头保持与原位感应加热器、恒温注料器同样的速度沿焊缝向未焊接区域移动,在移动过程中保持比压力不变,最后得到焊接构件几个步骤。本发明可以焊接出力学性能高、使用性能更好的构件,具有应用材料范围广、生产效率高和焊接条件好等优点,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和应用空间。

    一种快速形成陶瓷金属互连的超声钎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63861A

    公开(公告)日:2017-04-19

    申请号:CN201610909875.2

    申请日:2016-10-1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K1/06 B23K1/20 B23K1/2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焊接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简单、快速并易于实现的快速形成陶瓷金属互连的超声钎焊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对待互连母材进行表面处理,然后将待互连试件装配为母材一/中间层/母材三的夹层状结构,并置于加热台上;对步骤2中的结构进行加热加压使中间层熔化,停止施加超声,撤去对试件的压载,待试件冷却:后,取下试件,完成互连过程;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组织致密均匀的接头,避免了过长等温时间带来的可靠性问题,此外超声作用破坏了待互连表面氧化膜,有助于熔融态中间层在母材上的润湿和铺展,提高了接头质量。

    一种超声辅助挤压铸造成型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562658A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610131203.3

    申请日:2016-03-0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2D18/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声辅助挤压铸造成型装置及方法,它的结构包括加料腔板、超声器、凹模、下压头、挤压活塞;凹模的中间插置有顶杆;凹模的下端设置有加料腔板;加料腔板的中间开置有加料腔;加料腔的下端设置有下压头;下压头的下端与超声器相连接;下压头的下端、超声器的上端均安装在固定板上;固定板的两端分别与设置于两端下方的推力筒相连接;推力筒的下端均固定在推板上;推板的下端中间设置有挤压活塞;超声器位于固定板、推力筒和推板形成的空腔内。本发明可以提高铸造制件组织的均匀性并且细化结晶颗粒,从而提高制件的力学性能;此外,本发明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生产效率高,并且可以铸造出不同的具有复杂形状的制件。

    一种模块化热冲压模具冷却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480752A

    公开(公告)日:2014-01-01

    申请号:CN201310477872.2

    申请日:2013-10-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模块化热冲压模具冷却装置,其包括分流模板、进出水控制块、若干冷却模块、密封盖板;所述冷却模块上纵向设有进出水孔,沿工作表面的形状在其内部设有若干与进出水孔连通的型面冷却管道;所述分流模板上对应每一冷却模块的进出水孔设有进出水口;冷却水从分流模板的一出水口进入一冷却模块的进水孔,分散到该冷却模块的型面冷却管道中,而后从该冷却模块的出水孔回流进入分流模板的一进水口,进而通过分流模板中冷却水通路进入另一冷却模块。本发明构造合理,使用方便,分流模板和冷却模块间连接和密封可靠,冷却模块分流与汇流控制简单,逐一实现对每个冷却模块的冷却。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