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数化的约束系统刚度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32364B

    公开(公告)日:2019-09-03

    申请号:CN201810480260.1

    申请日:2018-05-1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参数化的约束系统刚度设计方法,克服了逆向或者局部逆向设计方式难以满足现阶段对产品开发周期要求的问题,该方法的步骤如下:1)设定约束条件:(1)乘员胸部加速度限值G;G是正向设计时根据乘员保护要求提出的胸部加速度限值;(2)乘员最大相对位移Do/v;Do/v是总布置阶段已经确定好的乘员生存空间;(3)根据碰撞试验要求确定碰撞出速度v0及车体的双台阶波形的基本参数;2)定义简化曲线:(1)定义双台阶波;(2)定义梯形波;3)根据面积相等原理进行碰撞波形与约束系统刚度的耦合分析;4)引入振动方程求解乘员的相对运动响应;5)求解约束系统刚度;6)建立插值公式实现约束系统刚度的快速求解。

    概念设计阶段约束系统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647464B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810480248.0

    申请日:2018-05-1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概念设计阶段约束系统的设计方法,为克服传统设计方法中低水平重复寻优过程的问题,其步骤:1.确定输入条件:1)乘员胸部加速度限值G;2)车内生存空间S0;3)碰撞初速度v0;4)碰撞波形:在概念设计阶段,车体前端结构尚未设计完成,因此以幅值为A0的矩形波作为碰撞波形,tv的计算式为:式中:矩形波形中A0为矩形波幅值,tv为车体速度减为0的时刻,即停车时刻;2.简化曲线处理;3.约束刚度和碰撞波形的耦合作用分析;4.求解乘员相对运动响应和约束系统固有频率:1)引入振动方程;2)求解极限时间tL、极限相对速度vL、极限相对位移DL;3)求解约束系统固有频率ω;5.输出梯形约束刚度曲线。

    变厚度十二直角截面薄壁梁压溃特性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543229A

    公开(公告)日:2019-03-29

    申请号:CN201811239928.X

    申请日:2018-10-2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汽车被动安全性研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变厚度十二直角截面薄壁梁压溃特性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截面的边上任意处厚度使用参数表示出来;2、利用最大厚度、最小厚度,求出截面拐角处形成折叠单元的实际厚度;3、将不同区域的厚度带入到超级折叠单元不同区域的能量耗散计算公式,计算出变厚度超级折叠单元能量耗散;4、利用能量最低原理,求出变厚度超级折叠单元能量耗散表达式中的未知量;5、求解出平均压溃反力具体数值。本发明推导出了变厚度十二直角薄壁梁平均压溃反力解析表达式,可以在车身抗撞性概念设计阶段,实现对薄壁梁的正向设计,缩短开发周期。

    一种多参数碰撞波形质量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169235A

    公开(公告)日:2017-09-15

    申请号:CN201710445843.6

    申请日:2017-06-1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09 G06F1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参数碰撞波形质量评价方法,旨在克服现有技术在判断碰撞波形优劣时耗时耗财,且评判结果随意性较强的问题,方法的步骤为:1)详细波形处理模块由车体详细碰撞波形获得详细波形参数:(1)详细波形处理模块得到速度‑时间曲线;(2)详细波形处理模块再得到位移‑时间曲线;(3)从详细波形提取经验参数;2)等效双台阶波形化简模块简化车体详细碰撞波形及获得各特征参数;3)建立多参数碰撞波形评价准则图;4)信号输出模块给出评价结果即所述的中央处理模块(2)将信号处理模块(1)得到的碰撞波形特征参数值存入多参数波形评价准则图中,并将带有碰撞波形参数值的准则图输出到信号输出模块(3)中,即为评价结果。

    一种客车LFT座椅靠背骨架及其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54844B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1910456098.4

    申请日:2019-05-2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客车LFT座椅靠背骨架及其设计方法,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质量增加和设计盲目性问题,骨架包括座椅靠背骨架背板与座椅靠背骨架加强筋;座椅靠背骨架背板包括座椅靠背骨架背板中间板和座椅靠背骨架背板周向板;“U”形的座椅靠背骨架背板周向板布置在座椅靠背骨架背板中间板的周边;座椅靠背骨架加强筋包括环向加强筋、直杆筋板组件与X形筋板组件;“U”字形的环向加强筋布置在座椅靠背骨架背板中间板和座椅靠背骨架背板周向板的交界线上;直杆筋板组件左右对称地布置在座椅靠背骨架背板中间板上,X形筋板组件左右对称地布置在座椅靠背骨架背板周向板中的左右侧板上,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客车LFT座椅靠背骨架的设计方法。

    二维平纹机织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精细化建模仿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39451A

    公开(公告)日:2020-09-08

    申请号:CN202010511159.5

    申请日:2020-06-0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有限元仿真领域,涉及一种二维平纹机织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精细化建模仿真方法;包括(1)简化二维平纹机织复合材料微观结构;(2)获取RVE几何参数;(3)建立几何模型;(4)设置截面属性;(5)确定纤维丝束性能参数;(6)设置材料模型;(7)定义载荷条件和边界条件;(8)接触设置;(9)设置控制卡片和提交计算;本发明能够更加详细地模拟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纤维与基体的力学响应与失效过程,得到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界面开裂,纤维基体破坏等微观过程;本发明为相关结构设计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减少研究人员实际实验次数,缩短开发周期,同时降低设计开发成本。

    基于独立评价工况的前防撞梁总成轻量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484979B

    公开(公告)日:2019-05-07

    申请号:CN201610860567.5

    申请日:2016-09-2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独立评价工况的前防撞梁总成轻量化设计方法,克服前防撞梁总成在结构改进及轻量化设计阶段缺乏考虑多种碰撞工况对其性能影响及对其性能的验证只在整车中进行的问题,步骤:1)选取多种碰撞工况:选择能综合反映前防撞梁总成抗撞性能的多种形式的碰撞工况;2)确定前防撞梁总成的轻量化设计性能目标:在各个碰撞工况下基于整车抗撞性确定前防撞梁总成的性能目标;3)建立前防撞梁总成独立评价工况与其有效性验证:建立前防撞梁总成的独立评价工况,并对独立工况进行有效性验证;4)基于独立评价工况的前防撞梁总成轻量化设计:以确定的防撞梁总成的性能目标为约束条件,以独立评价工况为载体,对前防撞梁总成进行轻量化设计。

    长纤维复合材料乘用车后排座椅骨架初始材料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416175B

    公开(公告)日:2019-04-05

    申请号:CN201810400460.1

    申请日:2018-04-2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汽车用复合材料研究领域,涉及一种长纤维复合材料乘用车后排座椅骨架初始材料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乘用车后排座椅抗撞性要求;2、推导LFT平板最小穿透能量表达式;3、研究基于冲击能量要求下LFT平板材料设计方法;4、设计座椅背板骨架初始材料;5、验证初始设计结果有限元和试验;本发明以LFT平板最小穿透能量建立起能量吸收能力与材料参数及试验约束条件参数联系的桥梁,一方面估计LFT平板极限冲击能量,另一方面指导LFT材料初始设计和选择;本发明工程实际意义的应用是假设在确定冲击工况下,从安全系数的角度设定LFT平板需要吸收冲击能量的大致范围,计算得到LFT材料纤维体积分数及对应的平板厚度,实现材料初始设计。

    参数化的约束系统刚度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32364A

    公开(公告)日:2018-12-04

    申请号:CN201810480260.1

    申请日:2018-05-1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参数化的约束系统刚度设计方法,克服了逆向或者局部逆向设计方式难以满足现阶段对产品开发周期要求的问题,该方法的步骤如下:1)设定约束条件:(1)乘员胸部加速度限值G;G是正向设计时根据乘员保护要求提出的胸部加速度限值;(2)乘员最大相对位移Do/v;Do/v是总布置阶段已经确定好的乘员生存空间;(3)根据碰撞试验要求确定碰撞出速度v0及车体的双台阶波形的基本参数;2)定义简化曲线:(1)定义双台阶波;(2)定义梯形波;3)根据面积相等原理进行碰撞波形与约束系统刚度的耦合分析;4)引入振动方程求解乘员的相对运动响应;5)求解约束系统刚度;6)建立插值公式实现约束系统刚度的快速求解。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