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560277B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310564327.0
申请日:2023-05-17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 北京科技大学顺德创新学院
IPC: G05B19/042 , G06N3/042 , G06N3/0464 , G06N3/08 , G06N3/048 , G06N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图神经网络的冷轧工业过程监测方法,包括:获取工业数据,对所述工业数据进行处理,建立行单位数据集;基于行单位数据集,依据带钢轧制过程时空图结合专家经验知识库建立冷轧过程的图结构数据集;构建图神经网络过程监测模型,根据数据特性确定统计量阈值的计算方法并计算异常阈值;根据所述监测模型的所得值与所述异常阈值进行比较,通过比较结果对冷轧工业过程进行监测。本发明通过构建与真实机理模型相符的图结构来提高模型精度,并对数据模型有一定的可解释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982018A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510102934.4
申请日:2025-01-22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nventor: 周晓敏 , 程力 , 齐志冲 , 吴爱祥 , 刘波 , 纪洪广 , 乔兰 , 吴兆宏 , 刘书杰 , 张舸 , 范慧芳 , 李东阳 , 扎基鲁拉·扎基 , 刘勇 , 张基伟 , 胡开 , 武义乐 , 阿曼
IPC: E21F1/00 , E21F1/04 , E21F3/00 , E21B33/14 , E21B7/20 , E21F17/02 , E21F17/16 , E21F17/00 , F24F7/007 , F28D2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害矿井高效通风、降温、综合利用的新能源系统,涉及热害矿井通风降温技术领域,包括:液态空气储能电站,液空输送管道系统设置于液空输送地层钻孔内,井下液空存储输送系统设置于矿井区域的井下硐室,液空输送管道系统用于连接液态空气储能电站和井下液空存储输送系统;井下液空存储输送系统包括井下液空储站和井下液空输送系统;井下液空储站用于存储液态空气;井下液空输送系统的末端与井下采区连通,用于为井下采区通风、降温和能源综合利用。本发明提升了传统通风、降温工艺的效能、增加了井下使用液态气体进行工业生产手段,并大大降低矿井生产能耗成本,还能为地面供电系统提供储能和提效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195782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373227.0
申请日:2024-09-29
Applicant: 中铁隧道集团二处有限公司 , 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科技大学 , 大连大学 , 鞍钢基石矿业有限公司
Inventor: 孟佑强 , 周晓敏 , 谢春来 , 胡世超 , 马昊 , 徐衍 , 申建琛 , 杨仁树 , 郭志东 , 王坤 , 刘勇 , 董书滨 , 杨成春 , 杨志永 , 杨振朋 , 赵宝锋 , 林琳 , 王鑫 , 祝贺超 , 黎景雄 , 张名钟 , 刘金星 , 王浩 , 崔宇 , 刘佳雨 , 王子昊 , 张峰杰 , 高震 , 彭涛 , 龙剑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移动蹲梁反力顶推滑轨式TBM步进系统和方法,涉及全断面隧道掘进技术领域,包括:后配套设备吊装和运移的轨道路基、主机始发平台路基和斜井斜坡道硐内滑轨路基;主机始发平台路基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结构,在等腰梯形的顶部平面设置凹陷圆弧状仰拱,仰拱两侧对称设有台肩;仰拱内部设置滑轨和导向轨,滑轨内侧沿着轨道纵向均匀步距设置桩孔;TBM主机设置于仰拱内滑轨上;TBM主机尾端连接了步进油缸,步进油缸作用在蹲梁反力梁上,蹲梁反力梁插入桩孔内。本发明可完备目前尚不成熟的矿山TBM始发工法技术,解决现有施工技术存在的可靠性差、效率低以及成本高等工程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514047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311528401.X
申请日:2023-11-16
Applicant: 河北铸诚工矿机械有限公司 ,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下冻结孔打钻泥浆过滤回收装置,属于泥浆循环利用技术领域;所述过滤回收装置包括固定罐,固定罐顶部活动卡接有引导管,引导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板,第一过滤板的两侧铰接有第一活动杆,第一活动杆的底部铰接有第二活动杆,第二活动杆的底部铰接有第二过滤板,第二过滤板两侧的底部均铰接有第三活动杆,第三活动杆的底部铰接有第四活动杆,第四活动杆的中部连接有第一滚轮,第一滚轮的外侧连接有拉绳,拉绳顶部活动连接有第二滚轮,拉绳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电机。本发明通过第一活动杆、第二活动杆、第三活动杆、第四活动杆、第一滚轮、拉绳、电机等结构配合使得装置筛分效果良好,残渣通过过滤膜进行阻隔不能向下掉落。
-
公开(公告)号:CN117514047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528401.X
申请日:2023-11-16
Applicant: 河北铸诚工矿机械有限公司 ,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下冻结孔打钻泥浆过滤回收装置,属于泥浆循环利用技术领域;所述过滤回收装置包括固定罐,固定罐顶部活动卡接有引导管,引导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板,第一过滤板的两侧铰接有第一活动杆,第一活动杆的底部铰接有第二活动杆,第二活动杆的底部铰接有第二过滤板,第二过滤板两侧的底部均铰接有第三活动杆,第三活动杆的底部铰接有第四活动杆,第四活动杆的中部连接有第一滚轮,第一滚轮的外侧连接有拉绳,拉绳顶部活动连接有第二滚轮,拉绳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电机。本发明通过第一活动杆、第二活动杆、第三活动杆、第四活动杆、第一滚轮、拉绳、电机等结构配合使得装置筛分效果良好,残渣通过过滤膜进行阻隔不能向下掉落。
-
公开(公告)号:CN116727463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762794.4
申请日:2023-06-27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顺德创新学院
IPC: B21B38/00 , G06F18/2433 , G06N5/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因果分析的冷连轧板形质量诊断新方法,包括:根据同一个系统中的两个特征进行状态空间重构得到吸引子流形;根据特征时间延迟再重构一个吸引子流形;寻找最近邻点,计算最近邻估计;定义CME得分公式,计算CME得分,判断CME得分是否收敛于常数,若CME得分收敛于一个常数,则说明两个特征间存在的因果关系。将所发明诊断方法应用于冷连轧板形质量诊断,可有效监测板形质量异常。
-
公开(公告)号:CN113468479B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110668761.4
申请日:2021-06-16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6F18/2433 , G06F18/214 , G06F18/15 , G06F17/18 , G06Q10/0639 , G06Q50/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冷连轧工业过程监测与异常检测方法,包括:建立由历史数据构成的数据集,并对数据集中样本进行零均值处理;确定隐变量个数;确定核参数;建立KPLS过程监测模型,得到各统计量的阈值,将计算得到的统计量与对应的阈值进行比较,判断是否发生异常;建立KPLS异常诊断模型,确定异常变量。本发明能够对冷连轧工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进行监测,并进行故障的溯源和原因分析,以提早发现并及时处理问题,保障正常的生产过程及产品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5874919A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211435890.X
申请日:2022-11-16
Applicant: 中铁一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 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北京科技大学
IPC: E21B7/00 , E21B33/03 , E21B33/138 , E21B17/00 , E21B1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富水砂砾地层冻结孔钻进专用机具及其应用,包括导阻式冻结管及套在其外部的主动破岩式孔口管,所述导阻式冻结管的前端装有小坡度破岩钻头;小坡度破岩钻头基于传统三翼钻头进行改良,提升中部钻齿的高度,整体形成3~5°的钻孔坡脚。主动破岩式孔口管采用φ121×5mm低碳无缝钢管制作,前段设有鱼鳞扣,尾部一侧安装孔口管旁通,孔口管安装在隧道管片上,孔口管的后端安装球阀及孔口密封装置。通过发明新型钻头、钻杆、密封装置和孔口固定装置等,解决长距离钻,及泥浆携渣推挤磨损冻结管的问题,实现提高市政冻结工程中冻结孔钻进效率,防止塌孔,改善施工安全性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5685881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395464.8
申请日:2022-11-07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5B19/408 , B22F10/20 , B33Y1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基于计算智能的低应力高精度电弧增材工艺控制方法。基于改进的小波神经网络算法定量预测激光‑电磁‑超声协同作用下的电弧增材制造工件的残余应力、表面平整度、焊道熔宽、焊道余高,将各个指标预测值与目标值的接近程度和预测值的均匀性加权组合作为统一控制优化目标,最终利用改进灰狼优化算法科学的、高效的、准确的寻求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低应力高精度金属电弧增材制造工艺的精确、稳定、快速的自动化控制提供关键工艺协同优化方法,对于开发低应力、高精度、高可靠性、高效率的大尺寸金属复杂构件电弧增材制造技术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5685880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384946.3
申请日:2022-11-07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5B19/408 , B22F3/15 , B22F10/20 , B22F10/28 , B22F10/64 , B22F10/66 , B22F10/85 , B33Y40/20 , B33Y50/02 , C22F1/18 , C22F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金属增材制造构件应力‑组织‑性能最优协同控制方法。利用电磁辅助热等静压的方式对金属增材制造构件进行后处理,基于响应曲面法定量研究金属增材制造工艺参数与电磁辅助热等静压工艺参数协同作用对金属增材制造构件残余应力、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作用机制与影响规律,将各个指标预测值的平均值和均匀性加权组合作为统一控制优化目标,利用改进模拟退火算法科学的、高效的、准确的寻求最佳工艺组合,为增材制造宏/微观成形过程与后处理的精确化、稳定化控制提供关键工艺参考,对于促进增材制造技术应用于航空航天关键及主承力构件、大型复杂模具等高端领域意义重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