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351684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486168.8
申请日:2024-10-23
IPC: C21D1/3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零件加工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预应力与热振时效协同调控残余应力的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制备零件,获取零件的泊松比和弹性模量;测量零件的初始残余应力;将零件的初始残余应力编为输入数据集,将零件通过夹具放置在固定的加热炉台上,通过夹具的拉伸形成预应力场,对零件进行热时效;热时效过程主要考虑材料热学性能因素;同时使布置在工作台上的激振器开始工作,对零件进行振动时效,通过将预应力技术和热振时效技术结合,实现了零件残余应力调控的整体化和均匀化,提高了零件的加工质量和加工精度,还可以预测尚未加工的零件的相关参数,解决了对于高强度复合材料残余应力难以调控的难题,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9303964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682612.3
申请日:2024-11-22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顺德创新学院
IPC: B21B37/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冷轧板形反馈调控动态分配方法和装置、系统、存储介质,包括:将实际板形偏差进行勒让德分解成4次多项式,计算板形偏差的四次项系数和二次项系数;将工作辊弯辊、中间辊弯辊的调控功效进行勒让德分解成4次多项式;计算板形偏差与工作辊弯辊、中间辊弯辊执行机构调控功效的相似度指标;比较各执行机构调控功效与板形偏差相似度的大小,引入归一化指数函数进行映射,实现各执行机构的动态分配控制。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动态分配控制,对板形实现更精确的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6809654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0762801.0
申请日:2023-06-27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顺德创新学院
IPC: B21B37/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的板带材板形反馈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压下倾斜调节后的板形偏差进行勒让德分解,得到四次多项式并计算板形偏差的四次项系数和二次项系数的比值;将WRB、IRB和IRS的调控功效映射为勒让德多项式的系数,分别计算WRB、IRB、IRS多项式的四次项系数和二次项系数的比值;比较板形偏差的比值分别与WRB、IRB、IRS的比值的相似度;根据所述相似度大小对应执行WRB、IRB、IRS的调控顺序。本方法的动态优先序列可以针对变化的板形与变化的调控功效动态地选择最优的优先序列,避免了其它优化策略出现执行机构间反向调节导致爆辊的可能。动态优先序列可以安全且充分地发挥机组的控制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685881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395464.8
申请日:2022-11-07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5B19/408 , B22F10/20 , B33Y1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基于计算智能的低应力高精度电弧增材工艺控制方法。基于改进的小波神经网络算法定量预测激光‑电磁‑超声协同作用下的电弧增材制造工件的残余应力、表面平整度、焊道熔宽、焊道余高,将各个指标预测值与目标值的接近程度和预测值的均匀性加权组合作为统一控制优化目标,最终利用改进灰狼优化算法科学的、高效的、准确的寻求最佳工艺参数组合,为低应力高精度金属电弧增材制造工艺的精确、稳定、快速的自动化控制提供关键工艺协同优化方法,对于开发低应力、高精度、高可靠性、高效率的大尺寸金属复杂构件电弧增材制造技术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5685880A
公开(公告)日:2023-02-03
申请号:CN202211384946.3
申请日:2022-11-07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IPC: G05B19/408 , B22F3/15 , B22F10/20 , B22F10/28 , B22F10/64 , B22F10/66 , B22F10/85 , B33Y40/20 , B33Y50/02 , C22F1/18 , C22F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金属增材制造构件应力‑组织‑性能最优协同控制方法。利用电磁辅助热等静压的方式对金属增材制造构件进行后处理,基于响应曲面法定量研究金属增材制造工艺参数与电磁辅助热等静压工艺参数协同作用对金属增材制造构件残余应力、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作用机制与影响规律,将各个指标预测值的平均值和均匀性加权组合作为统一控制优化目标,利用改进模拟退火算法科学的、高效的、准确的寻求最佳工艺组合,为增材制造宏/微观成形过程与后处理的精确化、稳定化控制提供关键工艺参考,对于促进增材制造技术应用于航空航天关键及主承力构件、大型复杂模具等高端领域意义重大。
-
公开(公告)号:CN119378153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486154.6
申请日:2024-10-23
IPC: G06F30/17 , G06N3/006 , G06F30/27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构件加工技术领域,且公开了空心轴类构件热振和胀形协调控制应力的优化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收集空心轴类SiCf/TC17复合构件在成型后构件的材料成分、样品形状尺寸、表面状态和应力测量方向,建立构件初始状态的仿真模型,将上述数据输入到仿真模型,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可以把热时效技术、振动时效技术和热胀形加工复合调控残余应力相结合起来。即把它们的加工过程通过数字化模型在虚拟空间建立出来,模拟实际加工流程,同时可以预测加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类情况,建立加工过程中的数据库,通过已有数据的保存即可通过数字孪生模型预测尚未加工的构件,提高加工构件的质量和加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287109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385505.4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带钢生产技术领域,且公开了超高强度带钢低热‑磁‑振耦合时效残余应力调控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热轧超高强度带钢进行低热‑磁‑振耦合作用下的残余应力时效处理。S2、在进行低热‑磁‑振耦合时效残余应力调控之前,重复步骤S1,并建立基于Kriging算法的热轧超高强度钢残余应力调控预测模型。S3、利用第二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寻求最佳的热轧超高强度带钢低热‑磁‑振耦合时效残余应力调控方案组合。该方法具有残余应力消减效果好、效率高以及低热‑磁‑振耦合残余应力消减过程利用热轧超高强度带钢余热进行,无需二次加热,因此同时具有绿色低碳、成本低等优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低热‑磁‑振耦合时效的工艺参数优化方法,该计算方法在计算速度、收敛性及鲁棒性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9406931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0610845.6
申请日:2024-05-16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顺德创新学院
IPC: B21B37/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冷轧带钢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板形调控功效智能辨识方法,包括:获取轧机机组生产过程中的工业数据,对工业数据进行预处理,基于预处理后的工业数据建立数据集,其中,工业数据包括过程记录数据和板形仪数据;对数据集中的板形仪数据进行降噪处理和分解重构,利用自适应矩估计算法对降噪处理和分解重构后的数据集进行调控功效的智能辨识。本发明能够实现调控机构调控能力的分析和明确,为后续板形控制计算调控量提供更多控制信息。
-
公开(公告)号:CN119303965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682683.3
申请日:2024-11-22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顺德创新学院
IPC: B21B37/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协同集成板形预设定控制方法和装置、系统、存储介质,包括:利用历史生产大数据建立预设定表格模型;根据当前轧制钢卷的来料和工艺信息建立预设定机器学习树模型;通过预设定表格模型和预设定机器学习树模型,基于3sigma原则协同集成输出最终预设定值。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现具有抗干扰能力的精准板形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6809654A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310762801.0
申请日:2023-06-27
Applicant: 北京科技大学顺德创新学院
IPC: B21B37/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的板带材板形反馈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压下倾斜调节后的板形偏差进行勒让德分解,得到四次多项式并计算板形偏差的四次项系数和二次项系数的比值;将WRB、IRB和IRS的调控功效映射为勒让德多项式的系数,分别计算WRB、IRB、IRS多项式的四次项系数和二次项系数的比值;比较板形偏差的比值分别与WRB、IRB、IRS的比值的相似度;根据所述相似度大小对应执行WRB、IRB、IRS的调控顺序。本方法的动态优先序列可以针对变化的板形与变化的调控功效动态地选择最优的优先序列,避免了其它优化策略出现执行机构间反向调节导致爆辊的可能。动态优先序列可以安全且充分地发挥机组的控制性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