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490379A
公开(公告)日:2009-07-22
申请号:CN200780027673.4
申请日:2007-07-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P3/02 , F02F1/108 , F02F1/14 , F02F2001/104 , Y10T29/49231
Abstract: 通道分离部件在缸膛的轴向上的位置是通过使间隔件接触水套的底表面来确定的。当分离部件被插入水套中时,分离部件的宽度由于弹性变形而减小,因此能够将分离部件布置在水套中。分离部件在被布置后由于弹性恢复力而与水套的内表面紧密接触。该紧密接触防止了分离部件在水套中向上移动。结果,防止了冷却液在分离部件的上部与下部之间移动。获得了分离部件的上部和下部中的冷却液的单独冷却的优点。这可靠地减小了沿缸膛形成体的轴向的温差。
-
公开(公告)号:CN101495741B
公开(公告)日:2012-02-15
申请号:CN200780028761.6
申请日:2007-07-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F1/14 , F01P2003/021 , Y10T29/492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内燃机的气缸体中使用的分隔部件。所述分隔部件布置在冷却热介质流经的槽状冷却通道中。所述分隔部件包括分离壁和柔性唇缘部件。所述分离壁将所述冷却通道分隔成内通道和外通道。所述内通道的位置接近缸膛,所述外通道位于所述内通道的外侧。所述唇缘部件从所述分离壁朝向开口以如下方式延伸:当所述分隔部件布置在所述冷却通道中时,所述唇缘部件与形成所述冷却通道的所述气缸体的内表面中的一个内表面接触。当所述分隔部件布置在所述冷却通道中时,所述柔性唇缘部件的远侧边缘部基于通过所述唇缘部件的柔性形状恢复所产生的力而与所述内表面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101490379B
公开(公告)日:2012-01-04
申请号:CN200780027673.4
申请日:2007-07-1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P3/02 , F02F1/108 , F02F1/14 , F02F2001/104 , Y10T29/49231
Abstract: 通道分离部件在缸膛的轴向上的位置是通过使间隔件接触水套的底表面来确定的。当分离部件被插入水套中时,分离部件的宽度由于弹性变形而减小,因此能够将分离部件布置在水套中。分离部件在被布置后由于弹性恢复力而与水套的内表面紧密接触。该紧密接触防止了分离部件在水套中向上移动。结果,防止了冷却液在分离部件的上部与下部之间移动。获得了分离部件的上部和下部中的冷却液的单独冷却的优点。这可靠地减小了沿缸膛形成体的轴向的温差。
-
公开(公告)号:CN101495741A
公开(公告)日:2009-07-29
申请号:CN200780028761.6
申请日:2007-07-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2F1/14 , F01P2003/021 , Y10T29/492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内燃机的气缸体中使用的分隔部件。所述分隔部件布置在冷却热介质流经的槽状冷却通道中。所述分隔部件包括分离壁和柔性唇缘部件。所述分离壁将所述冷却通道分隔成内通道和外通道。所述内通道的位置接近缸膛,所述外通道位于所述内通道的外侧。所述唇缘部件从所述分离壁朝向开口以如下方式延伸:当所述分隔部件布置在所述冷却通道中时,所述唇缘部件与形成所述冷却通道的所述气缸体的内表面中的一个内表面接触。当所述分隔部件布置在所述冷却通道中时,所述柔性唇缘部件的远侧边缘部基于通过所述唇缘部件的柔性形状恢复所产生的力而与所述内表面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103415680A
公开(公告)日:2013-11-27
申请号:CN201180068772.3
申请日:2011-03-0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P7/00 , F01P7/162 , F01P7/164 , F01P9/02 , F01P2003/027 , F01P2003/028 , F01P2037/02
Abstract: 在为了促进内燃机(1)的暖机而正在对冷却水从内燃机(1)的通过进行限制的过程中、且该内燃机(1)的内部的冷却水处于核状沸腾时,维持对上述冷却水从内燃机(1)的通过的限制。详细而言,在从内燃机(1)的内部的冷却水中发生核状沸腾起到经过维持期间为止的核状沸腾中,维持对上述冷却水从内燃机(1)的通过的限制。由此,通过对冷却水从内燃机(1)的通过进行限制而实现的、对该内燃机(1)的暖机促进将被有效地实现。此外,对上述冷却水从内燃机(1)的通过的限制在经过了上述维持期间的时间点上被解除。由此,由于温度较低的冷却水流入至内燃机(1)且通过该冷却水而使内燃机(1)被冷却,因此抑制了该内燃机(1)的内部中的冷却水的膜状沸腾。
-
公开(公告)号:CN103797224A
公开(公告)日:2014-05-14
申请号:CN201180071816.8
申请日:2011-06-2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F01P7/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D15/0094 , F01P5/12 , F01P7/16 , F01P7/164 , F01P11/16 , F01P11/18 , F01P2005/125 , F01P2037/02 , F01P2060/08 , F04B49/02 , F04D15/0066
Abstract: 在使被搭载于车辆等上的发动机的冷却水进行循环的电动水泵中,将对泵电机的通电相进行切换的时间间隔设定为与通常流量控制时(能够检测出非通電相上所产生的电动势的流量以上的流量控制时)相比而较长,在该极低流量状态下,泵排出压力(或冷却水的水温)反复增加和减少时,判断为电动水泵在按照要求正常进行旋转。通过这种控制,从而能够实现在现有的控制中不可能的极低流量控制。由此,在发动机冷却系统水停止控制中,能够在上述的水停止状态与水循环状态之间设定极低流量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1395354A
公开(公告)日:2009-03-25
申请号:CN200780007788.7
申请日:2007-12-2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P5/12 , F04D13/025 , F04D13/026 , F04D13/027
Abstract: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一种水泵(10)构造成将旋转以非接触状态从驱动端旋转件(20)传递到从动端旋转件(30),其中发动机的旋转传递到驱动端旋转件(20),从动端旋转件(30)具有泵轮(31)。驱动端旋转件(20)包括真空腔(50)和一对以不同极性相互对置设置的永磁体(26a、26b)。从动端旋转件(30)包括具有感应部(32b)的感应环(32),感应部(32b)设置成在该对永磁体(26a、26b)之间形成预定间隔。而且,由于引入到真空腔(50)的真空,该对永磁体(26a、26b)相对于感应部(32b)沿旋转轴线方向移动,并且该对永磁体(26a、26b)与感应部(32b)的沿旋转轴线方向的重叠量(L1)被改变。
-
公开(公告)号:CN103415680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180068772.3
申请日:2011-03-0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P7/00 , F01P7/162 , F01P7/164 , F01P9/02 , F01P2003/027 , F01P2003/028 , F01P2037/02
Abstract: 在为了促进内燃机(1)的暖机而正在对冷却水从内燃机(1)的通过进行限制的过程中、且该内燃机(1)的内部的冷却水处于核状沸腾时,维持对上述冷却水从内燃机(1)的通过的限制。详细而言,在从内燃机(1)的内部的冷却水中发生核状沸腾起到经过维持期间为止的核状沸腾中,维持对上述冷却水从内燃机(1)的通过的限制。由此,通过对冷却水从内燃机(1)的通过进行限制而实现的、对该内燃机(1)的暖机促进将被有效地实现。此外,对上述冷却水从内燃机(1)的通过的限制在经过了上述维持期间的时间点上被解除。由此,由于温度较低的冷却水流入至内燃机(1)且通过该冷却水而使内燃机(1)被冷却,因此抑制了该内燃机(1)的内部中的冷却水的膜状沸腾。
-
公开(公告)号:CN103797224B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180071816.8
申请日:2011-06-22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F01P7/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D15/0094 , F01P5/12 , F01P7/16 , F01P7/164 , F01P11/16 , F01P11/18 , F01P2005/125 , F01P2037/02 , F01P2060/08 , F04B49/02 , F04D15/0066
Abstract: 在使被搭载于车辆等上的发动机的冷却水进行循环的电动水泵中,将对泵电机的通电相进行切换的时间间隔设定为与通常流量控制时(能够检测出非通電相上所产生的电动势的流量以上的流量控制时)相比而较长,在该极低流量状态下,泵排出压力(或冷却水的水温)反复增加和减少时,判断为电动水泵在按照要求正常进行旋转。通过这种控制,从而能够实现在现有的控制中不可能的极低流量控制。由此,在发动机冷却系统水停止控制中,能够在上述的水停止状态与水循环状态之间设定极低流量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1395354B
公开(公告)日:2010-09-29
申请号:CN200780007788.7
申请日:2007-12-26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1P5/12 , F04D13/025 , F04D13/026 , F04D13/027
Abstract: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一种水泵(10)构造成将旋转以非接触状态从驱动端旋转件(20)传递到从动端旋转件(30),其中发动机的旋转传递到驱动端旋转件(20),从动端旋转件(30)具有泵轮(31)。驱动端旋转件(20)包括真空腔(50)和一对以不同极性相互对置设置的永磁体(26a、26b)。从动端旋转件(30)包括具有感应部(32b)的感应环(32),感应部(32b)设置成在该对永磁体(26a、26b)之间形成预定间隔。而且,由于引入到真空腔(50)的真空,该对永磁体(26a、26b)相对于感应部(32b)沿旋转轴线方向移动,并且该对永磁体(26a、26b)与感应部(32b)的沿旋转轴线方向的重叠量(L1)被改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