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变换器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120738A

    公开(公告)日:2019-08-13

    申请号:CN201910105332.9

    申请日:2019-02-01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电力变换器。说明书提供一种适用于电力变换器的功率模块的利用方式,所述电力变换器具备多个并联连接的电力变换电路和切断各电力变换电路的连接的断路开关。本说明书所公开的电力变换器(10)具备并联连接的多个电力变换电路(14a、14b)以及切断各电力变换电路的连接的断路晶体管(5a、5b)。多个断路晶体管(5a、5b)汇集于功率模块(断路模块(7))。通过将多个电力变换电路(14a、14b)的断路晶体管(5a、5b)汇集于一个功率模块,能够使电力变换器小型化。

    冷却装置的控制方法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3842741B

    公开(公告)日:2015-09-16

    申请号:CN201180073970.9

    申请日:2011-10-05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稳定地冷却发热源的冷却装置的控制方法。冷却装置(1)包括:第一通路(21、22、34、36、24~27),其使从压缩机(12)排出的制冷剂向用于冷却EV设备31的冷却部(30)流动;第二通路(21、22、34、36a、51),其使制冷剂在热交换器(14)与冷却部(30)之间循环;切换阀(52),其对第一通路(21、22、34、36、24~27)的连通和第二通路(21、22、34、36a、51)的连通进行切换;以及蓄液器(40),其储存在热交换器(14)中冷凝的液态制冷剂。控制方法包括:增加步骤,增加储存于蓄液器(40)的液态制冷剂的量;和切换步骤,对切换阀(52)进行切换,以切断第一通路(21、22、34、36、24~27)且使第二通路(21、22、34、36a、51)连通。

    电动汽车和电动汽车的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41119B

    公开(公告)日:2022-05-03

    申请号:CN201811523548.9

    申请日:2018-12-13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涉及电动汽车和电动汽车的控制方法。电动汽车包含:行驶用的马达;与所述马达连接的变速器;电池;变换器,其构成为将所述电池输出的直流电力变换为用于驱动所述马达的交流电力;电容器,其连接在所述变换器的直流输入端的正极与所述变换器的所述直流输入端的负极之间;以及控制器,其构成为在满足条件i)和条件ii)这双方的情况下,变更所述变速器的变速档。所述条件i)是所述马达的转速处于预定范围内的条件。所述条件ii)是所述马达的输出超过预定的输出阈值的条件。

    电力变换器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120738B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1910105332.9

    申请日:2019-02-01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电力变换器。说明书提供一种适用于电力变换器的功率模块的利用方式,所述电力变换器具备多个并联连接的电力变换电路和切断各电力变换电路的连接的断路开关。本说明书所公开的电力变换器(10)具备并联连接的多个电力变换电路(14a、14b)以及切断各电力变换电路的连接的断路晶体管(5a、5b)。多个断路晶体管(5a、5b)汇集于功率模块(断路模块(7))。通过将多个电力变换电路(14a、14b)的断路晶体管(5a、5b)汇集于一个功率模块,能够使电力变换器小型化。

    冷却系统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717422A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申请号:CN201280037711.5

    申请日:2012-07-31

    Abstract: 一种冷却HV设备(31)的冷却系统(1),包括:压缩机(12),该压缩机使致冷剂循环;热交换器(14),该热交换器在致冷剂和外部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膨胀阀(16),该膨胀阀使致冷剂减压;热交换器(18),该热交换器在致冷剂和空调用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冷却部(30),该冷却部利用在热交换器(14)和膨胀阀(16)之间流动的致冷剂来冷却HV设备(31);气液分离器(40),该气液分离器将在热交换器(14)和冷却部(30)之间流动的致冷剂分离成液相致冷剂和气相致冷剂;和蓄液器(70),该蓄液器设置在气液分离器(40)和冷却部(30)之间,并且保持由气液分离器(40)分离出的液相致冷剂。

    冷却系统和车辆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561979A

    公开(公告)日:2014-02-05

    申请号:CN201280025702.4

    申请日:2012-05-22

    Abstract: 一种冷却系统(1)包括:压缩机(12);第一热交换器(14);膨胀阀(16);第二热交换器(18);管道,该管道连接这些部件并使致冷剂循环通过这些部件;冷却单元(30),该冷却单元设置在第一热交换器(14)与膨胀阀(16)之间的管道中并用致冷剂冷却发热源(31);和将第一通路(21)与第二通路(36)连通的连接通路,第一通路(21)是在压缩机(12)与热交换器(14)之间的管道,第二通路(36)是在冷却单元(30)与膨胀阀(16)之间的管道。第一热交换器(14)配置在比冷却单元(30)高的位置,并且管道配置成使得由第一热交换器(14)冷凝的致冷剂在重力作用下流入冷却单元(30)。

    热交换装置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477162A

    公开(公告)日:2013-12-25

    申请号:CN201280018221.0

    申请日:2012-04-12

    Abstract: 一种在致冷剂和温度被调节单元(31)之间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装置(1)包括:压缩机(12),该压缩机使致冷剂循环;热交换器(14),该热交换器在致冷剂和外部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膨胀阀(16),该膨胀阀使致冷剂减压;热交换器(18),该热交换器在致冷剂和空调用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冷却通路(32),该冷却通路形成供致冷剂在热交换器(14)和膨胀阀(16)之间流动的路径;和加热通路(33),该加热通路形成供致冷剂在膨胀阀(16)和热交换器(18)之间流动的路径。温度被调节单元(31)配置成能够与流过冷却通路(32)的致冷剂进行热交换以及能够与流过加热通路(33)的致冷剂进行热交换。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