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90292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454490.2
申请日:2024-10-17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B60M1/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应于时速400公里高速铁路的接触网锚段关节结构,通过第一锚段在过渡区内的第一接触线和第一承力索之间仅通过吊弦连接,第二锚段在过渡区内的第二接触线和第二承力索之间仅通过吊弦连接,取消过渡区内的弹性吊索,根据发明人研究发现,取消过渡区内的弹性吊索后,依然可以保证弓网间受流质量需求,不会对弓网间受流质量造成降低,通过取消过渡跨悬挂点的弹性吊索,获取了更合理的接触网弹性,突破了接触网行业传统认知:“认为只有增加弹性吊索才能有更好的弓网受流质量”;且在过渡区不存在弹性吊索,进而避免过渡区内存在弹性吊索而与腕臂干涉,提高运营安全,且在过渡区内没有设置弹性吊索,可以降低采购、安装和运营的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567963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791725.7
申请日:2024-12-06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接触网限位定位装置,定位装置包括定位线夹、限位定位器、定位支座、定位管、定位环,所述限位定位器包括依次连接的连接管、定位钩,所述连接管远离所述定位钩的一端与定位线夹连接,所述定位钩远离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定位支座连接;在静态状态下,所述连接管与水平面所成的夹角为10‑25°,所述连接管与所述定位钩之间的夹角为121‑132°,所述定位支座与水平面所成的夹角为61‑85°。定位装置的抬升量能够根据使用要求进行调节和改变,最大抬升量达到300mm以上,能够适应更高速度等级的受电弓滑板平稳通过,确保接触线的稳定性,以保障列车的安全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7022060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0858946.0
申请日:2023-07-12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邵岩 , 钟源 , 杨佳 , 邓志光 , 赖志强 , 陈可 , 唐伟 , 刘习文 , 张佳怡 , 杨洋 , 刘高健 , 彭程勇 , 林宗良 , 肖琨 , 邓云川 , 刘涛 , 陈科 , 旷永为 , 黄果
IPC: B60M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接触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弹性支撑定位的接触网预埋槽道施工方法,使用弹性支撑装置和拍摄装置进行接触网预埋槽道施工,包括步骤一:测量及定位,步骤二:弹性支撑装置和预埋槽道预配,步骤三:弹性支撑装置和预埋槽道安装,步骤四:预埋槽道视频检测,步骤五:浇筑二衬。该发明将槽道通过弹性支撑装置与二衬钢筋连接,安装快速,调整方便,能够流水化施工,安装过程中通过智能仪器扫描提高安装精度、焊接质量等,同时做到隐蔽工程影像资料的留存,做到全施工周期的质量管控。缩短槽道施工工期的同时,在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从施工便宜性、提升容错水平、减小错误率、智能化技术应用等方面均进行了优化、改进与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721746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110142983.2
申请日:2021-02-02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B60M1/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接触网领域,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大载流量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系统整体吊弦装置。本发明通过采用一体式悬吊方式,通过整体吊弦装置将接触线分别与两支承力索相连,结构简单;保障了双承单导接触网系统接触线与两支承力索可靠电气连接,通过同时连接两个承力索,以及与卡轮相匹配的弯管,大大提升了悬吊接触导线的弹性均匀度,而采用整体吊弦也保证了双承单导接触网系统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227095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211595225.7
申请日:2022-12-13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鲁小兵 , 杨佳 , 邓云川 , 宋洋 , 段甫川 , 刘涛 , 陈可 , 缪晓宇 , 杨洋 , 黄鑫 , 林宗良 , 肖琨 , 陈纪纲 , 冉惟可 , 唐伟 , 李朝阳 , 陈科 , 冯原 , 黄文 , 陈奋飞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屋脊高度的高速铁路接触网锚段关节建模方法和系统,建模方法包括:S1:建立接触网基本有限元模型;S2:根据接触网基本有限元模型计算接触网形态;S3:将目标屋脊高度设置为输入屋脊高度;建立锚段关节模型,根据锚段关节模型得到各吊弦点高度;S4:将各吊弦点高度代入接触网形态,进行接触网静态形态计算;提取实际屋脊高度;S5:比较实际屋脊高度和目标屋脊高度的大小,若满足收敛条件,则完成基于屋脊高度的锚段关节建模;若不满足收敛条件,则更新输入屋脊高度,重复S3‑S4。本发明基于屋脊高度的建模所得结果与现场实际相符,无论用于接触网动态特性分析,或是用于接触网架设过程中的吊线预配计算和精调精修都更为精确。
-
公开(公告)号:CN115994220A
公开(公告)日:2023-04-21
申请号:CN202211595240.1
申请日:2022-12-13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蔡俊宇 , 陈可 , 王健 , 谢晨琳 , 杨佳 , 邓云川 , 林宗良 , 陈科 , 于龙 , 钟源 , 丁润 , 刘涛 , 鲁小兵 , 李默然 , 杨洋 , 邵岩 , 谭磊 , 刘习文 , 王彦哲 , 梁婧文 , 陈子文 , 朱晟颉 , 代玉林
IPC: G06F16/35 , G06F40/30 , G06Q10/0635 , G06Q50/06 , G06Q50/26 , G06N3/0464 , G06N3/0455 , G06N3/047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语义挖掘的接触网文本数据缺陷识别方法及设备,包括:获取原始接触网文本数据,对原始接触网文本数据进行预处理;将预处理后的接触网文本数据输入至预先建立的文本挖掘‑缺陷分类模型,利用预先建立的文本挖掘‑缺陷分类模型生成接触网文本数据的缺陷类别;其中,预先建立的文本挖掘‑缺陷分类模型为:BERT‑DTCN联合模型;其中,BERT子模型用于对预处理后的接触网文本数据进行语义挖掘,DTCN子模型用于对BERT子模型输出的语义挖掘文本进行缺陷分类。本发明针对接触网文本数据,设计相应的语义挖掘模型与缺陷分类模型,基于语义挖掘模型高效、准确地挖掘缺陷记录中包含的缺陷知识,同时配合缺陷分类模型确定缺陷严重程度识别。
-
公开(公告)号:CN112721746B
公开(公告)日:2023-01-20
申请号:CN202110142983.2
申请日:2021-02-02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B60M1/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接触网领域,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大载流量电气化铁路接触网系统整体吊弦装置。本发明通过采用一体式悬吊方式,通过整体吊弦装置将接触线分别与两支承力索相连,结构简单;保障了双承单导接触网系统接触线与两支承力索可靠电气连接,通过同时连接两个承力索,以及与卡轮相匹配的弯管,大大提升了悬吊接触导线的弹性均匀度,而采用整体吊弦也保证了双承单导接触网系统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214396489U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120300501.7
申请日:2021-02-02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IPC: B60M1/2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接触网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适用于大载流量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横向电连接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一体式电连接,电连接线分别与两支承力索相连,结构简单,为双承单导接触网系统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横向电连接装置,保障了双承单导接触网系统接触线与两支承力索可靠电气连接,提高了双承单导接触网系统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215705810U
公开(公告)日:2022-02-01
申请号:CN202122008993.5
申请日:2021-08-24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气化铁路架空接触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绝缘悬挂结构及绝缘接触网悬挂系统,其中绝缘悬挂结构包括立柱、平腕臂和斜腕臂,斜腕臂上设有定位连接管,斜腕臂的一端连接于平腕臂的自由端、另一端连接于立柱上,平腕臂的另一端连接于立柱上,立柱、平腕臂、斜腕臂和定位连接管均为采用复合绝缘材料的一体成型结构。本实用新型取消了绝缘子的设置,将平腕臂和斜腕臂直接与立柱相连接,并将传统的立柱、平腕臂、斜腕臂和定位连接管等金属构件整体设计成一体成型的复合绝缘材料构件,减少了连接件、紧固件等零部件的使用,提高了绝缘爬电距离,增大了接触网上耐受电压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214412182U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120546065.1
申请日:2021-03-16
Applicant: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隧道内的电缆支架,包含支撑座和若干个电缆夹,所述支撑座包含滑槽,所述电缆夹能够沿所述滑槽滑动,所述电缆夹能够相对于所述支撑座固定,所述电缆夹包含凹槽部,所述凹槽部铰接有扣合部,所述凹槽部和扣合部形成的区域用于设置电缆。采用本装置有效降低波形安装的施工难度,提高施工效率,既保证了支架的稳定性又提高了布置的灵活性,还能提高安装美观度,同时,在后期更换电缆时,通过调节所述电缆夹的位置,即可方便快捷的使用冗长部分,快速实现电缆的替换和连接,电缆包裹在所述凹槽部和扣合部形成的区域中,便于有效固定电缆,提高安装便利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