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策略的棒控棒位设备工况标注方法、装置及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9480180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333484.1

    申请日:2024-09-2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策略的棒控棒位设备工况标注方法、装置及设备,涉及工业时序数据处理技术领域,针对棒控棒位设备的运行数据,通过规则知识判别的工况按预设规则进行自动化标注,需专业人员根据经验标注的工况以人机交互的方式高效识别和标注,标注过程更加高效、快捷、准确,标注后的数据能够组成故障诊断模型构建的数据集,提高模型精度。所述方法包括:获取棒控棒位设备的待标注工况运行数据;采用滑动窗方式按照预设工况识别规则对待标注工况运行数据进行工况标注;将标注后的工况运行数据发送至用户所持终端,以使用户对标注后的工况运行数据进行纠正和标注;获取用户基于所持终端反馈的工况运行数据标注结果并存储至数据库。

    一种基于多源多维的核电材料数据的汇交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862364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569727.6

    申请日:2022-05-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源多维的核电材料数据的汇交系统及方法,包括文件读取模块、数据标准判断模块、数据存储模块、数据封装模块。文件读取模块:对核电材料数据文件进行准备,并读取核电材料数据文件中的数据内容;数据标准判断模块:对读取的数据内容在系统中判定是否存在数据标准,当存在数据标准时则对该数据进行同步;数据校验模块:对同步后的数据进行有效性判断,并筛选出有效数据;数据封装模块:对有效数据进行唯一标识关联,并进行封装存储。本发明通过使用数据标准,能直接将多源异构原始核电材料数据入库存储,减轻操作人员的学习成本,提升数据整合的效率,快捷实现数据的汇交融合。

    反应堆控制棒驱动系统动态数字化建模方法、系统及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7591103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612591.3

    申请日:2023-11-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反应堆控制棒驱动系统动态数字化建模方法、系统及设备,该方法包括:通过理论、仿真与实际运行相结合的模式,建立控制棒驱动系统的电磁场二维数据表;电磁场二维数据表的输入信号是驱动机构的三个线圈的电流值和位移值,输出信号为驱动机构的三个线圈的电阻值、电感值和电磁力值;根据电磁场二维数据表,建立控制棒驱动系统电气性能的动态数字化模型;动态数字化模型以控制命令和驱动机构的三个线圈的电流实测值为输入,即可预测出控制棒驱动系统在下一时刻驱动机构的三个线圈的电阻值和电感值变化。本发明为后续能够实现高效率的自适应控制策略打下坚实的基础,解决人工多次手动整定控制参数的问题从而减轻操纵员和维修人员负担。

    一种反应堆堆顶送风冷却系统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650112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501339.X

    申请日:2024-10-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压水型核反应堆堆顶结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反应堆堆顶送风冷却系统,包括围筒,其将控制棒驱动机构包围在内部并形成冷却通风流道,还包括分离式送风管路,围筒底部设有进风口,围筒顶部设有出风口,分离式送风管路的进口端安装于反应堆堆坑顶部,分离式送风管路出口端与进风口相对,且分离式送风管路出口端与进风口之间留有间隙。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空气流动由抽风改为送风,取消了风管与围筒之间的连接结构的同时,保证大部分冷却空气进入围筒内部,避免拆装连接结构增加反应堆换料和维修周期,也避免了风机直接安装于围筒上而导致堆顶结构复杂,以及避免了风机振动直接作用于反应堆上带来的风险。

    反应堆控制棒驱动系统动态数字化建模方法、系统及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7591103B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311612591.3

    申请日:2023-11-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反应堆控制棒驱动系统动态数字化建模方法、系统及设备,该方法包括:通过理论、仿真与实际运行相结合的模式,建立控制棒驱动系统的电磁场二维数据表;电磁场二维数据表的输入信号是驱动机构的三个线圈的电流值和位移值,输出信号为驱动机构的三个线圈的电阻值、电感值和电磁力值;根据电磁场二维数据表,建立控制棒驱动系统电气性能的动态数字化模型;动态数字化模型以控制命令和驱动机构的三个线圈的电流实测值为输入,即可预测出控制棒驱动系统在下一时刻驱动机构的三个线圈的电阻值和电感值变化。本发明为后续能够实现高效率的自适应控制策略打下坚实的基础,解决人工多次手动整定控制参数的问题从而减轻操纵员和维修人员负担。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