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276224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0709562.2
申请日:2023-06-15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即使在需要变更传递模塑型功率模块的形状的情况下,也通过使功率模块的电极端子与电极分离,将分离后的电极端子高精度地后安装于电极,从而使模块的电极位置的变更变得容易。半导体装置具有:半导体芯片;模塑树脂(2),将半导体芯片包在内部;电极(3),与半导体芯片电连接,在设置于模塑树脂(2)的开口部(5)露出;以及电极端子(4),具有将电极(3)覆盖且与电极电接触的接触部(9)、以将接触部(9)包围的方式形成且设置于开口部(5)的侧面(13)与接触部(9)之间的多个凸起(7、8),该电极端子具有存在接触部(9)的接触端部(11)和与接触端部(11)不同的端部即开放端部(12)。还涉及半导体装置组及电力变换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106463420B
公开(公告)日:2019-07-26
申请号:CN201480078993.2
申请日:2014-05-12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PC: H01L21/60
Abstract: 准备引线框,在其芯片焊盘(3)之上固接电力用半导体元件(5)。在芯片焊盘(3)的下表面隔着绝缘膜(9)而固接金属板(8)。在下模具(12a)与上模具(12b)之间的腔室(13)内配置内部引线(1a)、芯片焊盘(3)、电力用半导体元件(5)、绝缘膜(9)以及金属板(8),利用封装树脂(10)进行封装。下模具(12a)在内部引线(1a)的下方具有设置于腔室(13)的底面的台阶部(14)。台阶部(14)的上表面的高度比在腔室(13)内配置的电力用半导体元件(5)的上表面的高度高。在将封装树脂(10)注入至腔室(13)内时,金属板(8)的下表面与腔室(13)的底面相接触,使封装树脂(10)从台阶部(14)的上方朝向电力用半导体元件(5)的上表面而流动至下方。
-
公开(公告)号:CN105489586B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510640172.X
申请日:2015-09-30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PC: H01L23/498 , H01L21/6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4/48 , H01L23/057 , H01L24/45 , H01L24/83 , H01L24/84 , H01L24/85 , H01L25/072 , H01L2224/37599 , H01L2224/40137 , H01L2224/45124 , H01L2224/48472 , H01L2224/73221 , H01L2924/00014 , H01L2924/13055 , H01L2924/00 , H01L2224/37099 , H01L2224/05599 , H01L2224/85399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导体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其不需要进行树脂壳体的严格的尺寸管理、半导体装置的装配精度的管理,能够在期望的间隔范围内将半导体元件与配线端子容易地接合。本发明的半导体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绝缘基板(1),其设置有电路图案(3);半导体元件(5、6),其在电路图案(3)上利用钎焊材料(13)进行接合;以及配线端子(8),其在设置于半导体元件(5、6)的与电路图案(3)相反侧的电极上,利用钎焊材料(14)进行接合,配线端子(8)的一部分与绝缘基板(1)接触,并且与电路图案(3)绝缘。
-
公开(公告)号:CN108604578A
公开(公告)日:2018-09-28
申请号:CN201680081114.0
申请日:2016-02-09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引线框(4)具有内部引线(5)、电力用芯片焊盘(7)以及与内部引线(5)连接的外部引线(2)。电力用半导体元件(9)接合于电力用芯片焊盘(7)之上。第1金属细线(11)将内部引线(5)和电力用半导体元件(9)进行电连接。封装树脂(1)对内部引线(5)、电力用芯片焊盘(7)、电力用半导体元件(9)以及第1金属细线(11)进行封装。封装树脂(1)在电力用芯片焊盘(7)的正下方具有绝缘部(15)。绝缘部(15)的厚度是封装树脂(1)内的无机物颗粒的最大粒径的1~4倍。在封装树脂(1)的上表面,在电力用芯片焊盘(7)的正上方,在不存在第1金属细线(11)以及电力用半导体元件(9)的区域设置有第1凹部(14)。
-
公开(公告)号:CN106463420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申请号:CN201480078993.2
申请日:2014-05-12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IPC: H01L21/60
Abstract: 准备引线框,在其芯片焊盘(3)之上固接电力用半导体元件(5)。在芯片焊盘(3)的下表面隔着绝缘膜(9)而固接金属板(8)。在下模具(12a)与上模具(12b)之间的腔室(13)内配置内部引线(1a)、芯片焊盘(3)、电力用半导体元件(5)、绝缘膜(9)以及金属板(8),利用封装树脂(10)进行封装。下模具(12a)在内部引线(1a)的下方具有设置于腔室(13)的底面的台阶部(14)。台阶部(14)的上表面的高度比在腔室(13)内配置的电力用半导体元件(5)的上表面的高度高。在将封装树脂(10)注入至腔室(13)内时,金属板(8)的下表面与腔室(13)的底面相接触,使封装树脂(10)从台阶部(14)的上方朝向电力用半导体元件(5)的上表面而流动至下方。
-
公开(公告)号:CN102623360A
公开(公告)日:2012-08-01
申请号:CN201110364928.4
申请日:2011-11-17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3/3107 , H01L21/4842 , H01L23/49548 , H01L23/49562 , H01L23/49575 , H01L24/48 , H01L24/49 , H01L2224/48247 , H01L2224/49175 , H01L2924/00014 , H01L2924/1305 , H01L2924/13055 , H01L2924/181 , H01L2224/45099 , H01L2924/00 , H01L2924/0001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得到一种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能够容易地除去树脂飞边,并且,能够抑制引线框架的端子间的放电。使用具有封装外部区域(5)和封装内部区域(6)的引线框架(1)。在引线框架(1)的侧面的上端设置有毛刺面(7),在侧面的上端附近设置有断裂面(8)。在封装外部区域(5),对引线框架(1)的侧面的上端进行倒角加工。在封装内部区域(6),将半导体元件(10)搭载在引线框架(1)上,用模塑树脂(12)进行密封。在倒角加工以及树脂密封之后,在封装外部区域(5),将在引线框架(1)的侧面设置的树脂飞边(13)除去。
-
公开(公告)号:CN117497521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0938395.9
申请日:2023-07-28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装置及半导体装置的制造方法。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降低半导体装置整体的应力的技术。半导体装置具有:多个子模块,它们包含第1封装部件;绝缘基板,其设置有与多个子模块的导体板的至少任意1者电连接的第1电路图案;连接部件,其与多个子模块的导体片的至少任意1者电连接;以及第2封装部件,其将多个子模块、绝缘基板、连接部件封装,与第1封装部件相比硬度低。
-
公开(公告)号:CN106796931B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480082449.5
申请日:2014-10-03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特征在于,具有:第1引线端子;第2引线端子,其设置为与该第1引线端子平行;以及连接杆,其将该第1引线端子和该第2引线端子连接,该连接杆具有:第1窄部,其与该第1引线端子接触;第2窄部,其与该第2引线端子接触;以及宽部,其宽度大于该第1窄部和该第2窄部,将该第1窄部和该第2窄部连接,在该宽部中的位于该第1窄部和该第2窄部之间的部分形成了通孔。
-
公开(公告)号:CN107078127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480083227.5
申请日:2014-11-07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具有:电力用半导体元件;控制元件;第1及第2引线框,它们分别保持电力用半导体元件和控制元件;第1金属配线,其将电力用半导体元件和第1引线框电连接;第2金属配线,其将电力用半导体元件和控制元件电连接;以及封装体,其对它们进行覆盖,第1引线框包含有:芯片焊盘,其具有搭载有电力用半导体元件的搭载面;以及第1内部引线,其具有与第1金属配线的一端连接的连接面,在封装体的表面中的与沿搭载面的方向相交叉的侧面,在第1及第2引线框没有从此处凸出的侧面部分,形成有与其他区域相比表面粗糙度大的树脂注入口痕迹,树脂注入口痕迹在从沿搭载面的方向观察时,相对于连接面而形成在第1金属配线所在侧的相反侧。
-
公开(公告)号:CN106796931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480082449.5
申请日:2014-10-03
Applicant: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Abstract: 特征在于,具有:第1引线端子;第2引线端子,其设置为与该第1引线端子平行;以及连接杆,其将该第1引线端子和该第2引线端子连接,该连接杆具有:第1窄部,其与该第1引线端子接触;第2窄部,其与该第2引线端子接触;以及宽部,其宽度大于该第1窄部和该第2窄部,将该第1窄部和该第2窄部连接,在该宽部中的位于该第1窄部和该第2窄部之间的部分形成了通孔。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