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52794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510127450.5
申请日:2025-02-05
Applicant: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sbhR基因缺失的冰城链霉菌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为了提高利用冰城链霉菌生产南昌霉素的产量,本发明通过对冰城链霉菌的全基因组以及转录组进行分析,发现了一个由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sbhR基因编码的DeoR家族转录调控因子,通过在冰城链霉菌(Streptomyces bingchenggensis)BC04中敲除sbhR基因,构建了sbhR基因缺失的冰城链霉菌重组菌株RsbhR,发现菌株RsbhR相比于出发菌株BC04,发酵生产南昌霉素的产量提高了约5.95倍,可用于提高南昌霉素的产量。
-
公开(公告)号:CN118421673B
公开(公告)日:2025-01-21
申请号:CN202410625529.6
申请日:2024-05-20
Applicant: 合肥师范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改造林可链霉菌SLCG_2951基因提高林可霉素产量的方法,通过基因工程途径敲除林可链霉菌的SLCG_2951基因,获得林可霉素高产菌株,用所得菌株发酵生产林可霉素A;其中,SLCG_295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方法的应用。本发明筛选到了影响菌丝体形态的SLCG_2951基因,通过基因工程途径敲除林可链霉菌基因组上的SLCG_2951基因,可延缓林可链霉菌A134在发酵罐上的菌丝体断裂,从而提高林可霉素A的产量,为工业生产提高林可霉素产量提供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8910115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1122596.2
申请日:2024-08-15
Applicant: 宁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通过敲除林可链霉菌ectA基因提高林可霉素产量的方法。该方法是将林可链霉菌的ectA基因敲除,用所得突变株发酵生产林可霉素。实验结果表明,林可链霉菌的ectA基因缺失后,林可霉素产量极显著增加。本发明还提供了ectA基因缺失型林可链霉菌突变株的构建方法,该方法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定向改造林可链霉菌的编码基因,使ectA基因被与四氢嘧啶合成无关的基因取代,所得ectA基因缺失型林可链霉菌突变株为林可霉素高产工程菌株,可用于高效生产林可霉素或其合成过程中的产物。
-
公开(公告)号:CN118910100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972013.9
申请日:2024-07-19
Applicant: 烟台新药创制山东省实验室
IPC: C12N15/53 , C12N15/31 , C12P17/18 , C12N15/76 , C07D491/16 , C07D491/06 , A61P35/00 , A61P31/04 , A61P31/10 , C12R1/4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芳香聚酮类抗生素albofungins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制备方法及应用。本发明所述albofungins的生物合成基因簇来源为链霉菌Streptomyces monomycini NRRL B‑24309,芳香聚酮类抗生素albofungins的生物合成基因簇的核苷酸序列为NCBI Reference Sequence:NZ_KL571059.1的核苷酸序列的第9893‑69075位碱基。本发明所涉及的基因簇直接克隆结合异源表达的方法,可为新颖天然产物的发现提供有效策略。本发明分离得到的式1、式2和式3所示化合物对多种细菌和真菌表现出极强的抗菌活性,对其进行生物工程改造或化学修饰可望开发成为抗菌新药。并且,本发明提供式1、式2和式3所示化合物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促进GLP‑1分泌药物、降糖药物中的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8879593A
公开(公告)日:2024-11-01
申请号:CN202410903881.1
申请日:2024-07-05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非达霉素异源表达工程菌株及其构建和应用。该工程菌株的宿主菌为白色链霉菌J1074;该工程菌株表达改造后的非达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非达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来源于德干高原游动放线菌YP‑1,接合转移效率为德干高原游动放线菌YP‑1的256倍;该工程菌株能够异源合成非达霉素,并用于非达霉素的发酵生产,其非达霉素发酵产量较德干高原游动放线菌YP‑1提高了7.6倍。本发明提高了非达霉素的生物合成效率,缩短了发酵周期,提高了非达霉素的生产效率,具有良好的产业化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8853709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671759.6
申请日:2024-05-28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IPC: C12N15/57 , C12N9/50 , C12N15/76 , C12N1/21 , C12P13/04 , C12P21/00 , A61K35/60 , A61P39/06 , A61P17/18 , A61P29/00 , A61P17/00 , A61P17/16 , A61K8/98 , A61Q19/00 , A61Q19/08 , A61Q17/04 , C12R1/4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链霉菌重组菌及其在固态发酵鱼皮生产胶原蛋白水解物的方法及应用。利用重组链霉菌固态发酵处理鱼皮生产氨基酸、寡肽的方法,包括胶原蛋白酶Col3使用scutP1启动的过表达重组菌的构建,及向含有鱼皮的发酵培养基中接种重组链霉菌种子发酵液,分离得到上清液;并对上清液的生物活性进行深入探究。本发明首次实现使用鱼皮固态发酵高效生产大量氨基酸和活性寡肽,蛋白回收率达到85%,鱼皮发酵生产率达到24.6g/(L*d),小于2500Da的寡肽超过90%;且水解产物显示抗氧化、抗炎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8421673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625529.6
申请日:2024-05-20
Applicant: 合肥师范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改造林可链霉菌SLCG_2951基因提高林可霉素产量的方法,通过基因工程途径敲除林可链霉菌的SLCG_2951基因,获得林可霉素高产菌株,用所得菌株发酵生产林可霉素A;其中,SLCG_295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方法的应用。本发明筛选到了影响菌丝体形态的SLCG_2951基因,通过基因工程途径敲除林可链霉菌基因组上的SLCG_2951基因,可延缓林可链霉菌A134在发酵罐上的菌丝体断裂,从而提高林可霉素A的产量,为工业生产提高林可霉素产量提供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8374532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550046.4
申请日:2024-05-06
Applicant: 河南师范大学
IPC: C12N15/76 , C12N15/64 , C12N15/90 , C07K14/36 , C12N1/20 , C12N3/00 , C12N9/10 , C12N15/31 , C12N1/21 , C12R1/4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产转谷氨酰胺酶的重组载体、重组菌株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通过构建dasR基因过表达轮枝链霉菌菌株以提高TGase发酵水平,通过在轮枝链霉菌中利用强启动子ermEp*提高其自身dasR基因的转录水平,进而提高TGase的发酵水平。在实验室摇瓶发酵条件下,轮枝链霉菌dasR基因过表达菌株的TGase相对酶活是野生菌株的4倍左右,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方法能够显著提高轮枝链霉菌中TGase的发酵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8360353A
公开(公告)日:2024-07-19
申请号:CN202410566760.2
申请日:2024-05-09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通过疮痂病链霉菌relA基因提高thaxtomin A产量的方法,先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在疮痂病链霉菌中过表达relA基因,获得疮痂病链霉菌thaxtomin A高产菌株,再利用所得高产菌株发酵生产thaxtomin A;其中,rel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鉴定到了与thaxtomin A生物合成具有正相关的GTP焦磷酸激酶基因relA,通过基因工程途径在疮痂病链霉菌87.22中过表达relA基因,能够获得thaxtomin A高产菌株,为工业生产提高thaxtomin A发酵产量提供技术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8325934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626932.0
申请日:2024-05-21
Applicant: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工程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利用糖基化元件构建异戊酰螺旋霉素类似物的方法;本发明选用螺旋霉素产生菌S.spiramyceticus WSJ‑1和链霉菌整合型质粒pSET152组合构建pSET361::F质粒,选用螺旋霉素产生菌S.spiramyceticusWSJ‑1和质粒pWHM3组合构成pWHM3::bsm28‑31质粒,然后将质粒pSET361::F和pWHM3::bsm28‑31共转化入碳霉素产生菌耐热链霉菌中,由于两质粒分别具有安普抗性和硫链丝菌素抗性,经双抗筛选、传代,以及转化子的菌落PCR验证,成功获得异源表达菌株FE1,异源表达菌株FE1发酵产物为可利霉素中的ISPII组分,并且耐热链霉菌中的原始产物碳霉素几乎全部被转化为ISPII组分。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