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30557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112172.6
申请日:2025-01-23
Applicant: 杭州师范大学
IPC: C07D307/84 , A61K36/537 , C07C67/48 , C07C67/52 , C07C69/732 , C07C51/42 , C07C51/43 , C07C59/52 , C07C45/78 , C07C47/565 , B01D11/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对丹参中五种酚酸类成分同时提取的方法,属于中药提取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提取方法利用电驱动膜萃取技术对丹参中原儿茶醛、咖啡酸、丹酚酸B、迷迭香酸和丹酚酸A五种酚酸类成分进行同时提取,并限定了样品相溶液和受体相溶液的组成以及提取过程的工艺参数。本发明通过利用电驱动膜萃取技术对丹参中五种酚酸类成分进行提取,实现酚酸类成分在溶剂中向特定方向迁移,并配合支撑液膜的选择性,同时控制提取过程工艺参数,实现对丹参中五种酚酸类成分的选择透过。实施例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提取方法可以实现对丹参中原儿茶醛、咖啡酸、丹酚酸B、迷迭香酸和丹酚酸A五种酚酸类成分的同时提取。
-
公开(公告)号:CN118164939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265731.2
申请日:2024-03-08
Applicant: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IPC: C07D307/84 , A61K9/00 , A61K31/343 , A61P11/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溶性酚酸salviamarinic acid C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本发明证实了salviamarinic acid C对过敏性哮喘小鼠中Th17细胞及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4、IL‑6、IL‑17A水平较正常小鼠显著升高,而Treg细胞及抑炎细胞因子IL‑35水平显著降低,具有明显减轻哮喘小鼠的咳喘症状,降低小鼠血清中IgE水平,减轻气道炎症,并抑制小鼠气道高反应性与肥大细胞脱颗粒。
-
公开(公告)号:CN114456136B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210101670.7
申请日:2022-01-27
Applicant: 广西中医药大学
IPC: C07D307/84 , C07D407/12 , C07D405/12 , C07D413/12 , C07D417/12 , A61P29/00 , A61K31/496 , A61K31/4178 , A61K31/41 , A61K31/423 , A61K31/428 , A61K31/4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靶点非甾体抗炎化合物,具有以下通式:#imgabs0#其中,n=3或6。本发明具有活性好、不良反应少的优点,本发明的方法将能与受体结合且结合位点不同的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片段连接并发挥“片段与受体结合力”的加和效应,制备得到安全有效的双靶点新型非甾体抗炎化合物,应用各种免疫技术进行体内外毒性抗炎活性及机制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4751883B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210380720.X
申请日:2022-04-12
Applicant: 浙江理工大学
IPC: C07D307/8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苯并呋喃‑3‑甲酰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钯催化剂、配体、碱、添加剂、水、一氧化碳替代物、2‑炔基苯酚以及硝基芳烃加入到有机溶剂中,于90℃反应24小时,反应完全后,后处理得到所述的苯并呋喃‑3‑甲酰胺化合物。该制备方法操作简单,起始原料廉价易得,反应效率高,底物兼容性好,一步高效、快速合成苯并呋喃‑3‑甲酰胺化合物,便于操作的同时拓宽了此方法的实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746392B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1911059430.X
申请日:2019-10-31
Applicant: 重庆医科大学
IPC: C07D307/79 , C07D307/84 , C07D307/80 , C07D307/91 , C07D307/935 , C07D307/46 , A61P35/00 , A61K31/341 , A61K31/34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类具有抗癌活性的多取代呋喃化合物。其结构通式如下所示:所述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对人宫颈癌细胞株(HeLa)和人结肠癌细胞株(SW620)有抑制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875569B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010806910.4
申请日:2020-08-12
Applicant: 浙江中医药大学
IPC: C07D307/84 , C07C67/30 , C07C69/732 , C07C51/00 , C07C59/52 , C07C65/03 , B01J31/02 , B01J31/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药物化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天然低共熔溶剂作为溶剂兼催化剂催化转化丹酚酸B生成其他丹酚酸类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天然低共熔溶剂(NaDES)作为溶剂兼催化剂,将丹参中含量丰富的丹酚酸B催化转化为丹酚酸A、紫草酸、丹参素、原儿茶醛等天然丹参中含量较低的活性成分。主要步骤包括:(1)将丹参根茎粉碎,加水后超声辅助提取,大孔树脂分离纯化丹酚酸B;(2)将纯度大于90%的丹酚酸B加入到不同组成的NaDES水溶液中,加热反应催化丹酚酸B为活性成分混合物,该混合物利用柱层析分离,得到丹酚酸A、紫草酸、丹参素、原儿茶醛等活性成分。本发明方法具有操作简单、转化率高、绿色环保等优势,有望用于工业化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3754619B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111175604.6
申请日:2021-10-09
Applicant: 广州大学
IPC: C07D307/84 , C07D307/7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钌催化制备多取代苯并呋喃‑4‑甲酸类化合物的方法。将间羟基苯甲酸类化合物与二芳基炔烃类化合物、钌催化剂、添加剂和溶剂在空气或氧气环境下加热反应,反应产物经分离纯化,得到多取代苯并呋喃‑4‑甲酸类化合物。本发明方法所用钌催化体系的高催化活性使得反应可以使用空气或氧气作为绿色氧化剂,避免了使用有毒、危险或昂贵的氧化剂。本反应原料易得,溶剂量少,对水不敏感,操作简便、安全,能很好地放大至克级规模,便于实现工业化。以本发明的反应作为关键步骤,能便捷地合成具备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diptoindonesin G,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957176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775154.2
申请日:2022-07-01
Applicant: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IPC: C07D307/81 , C07D307/84 , C07D307/80 , A61P9/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化合物和合成方法,该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是首先从已知的ZINC12数据库中筛选出式Ⅱ所示的化合物,然后将该化合物中的苯基对位上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同时对其支链上的羰基进行修饰得到的。本发明修饰后的化合物是含有分支的大分子化合物,不需要金属离子辅助就可以完全结合ACE I的底物结合区,使其能够单独直接作为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进行应用,从而降低了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副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2279796B
公开(公告)日:2022-02-15
申请号:CN202010568854.5
申请日:2020-06-19
Applicant: 西北大学
IPC: C07C391/00 , C07D207/48 , C07D209/42 , C07D307/68 , C07D307/84 , C07D333/38 , C07D333/68 , C07J5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二氟甲基硒酯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其步骤是以硒二氟甲基化试剂和廉价易得的醛或者含醛基的生物活性分子为起始原料,偶氮类化合物作为自由基引发剂,1,2‑二氯乙烷为溶剂,在氩气氛围下,通过自由基反应合成二氟甲基硒酯类化合物。本发明合成方法条件温和、底物适用范围广、官能团耐受性良好、特别是无金属参与,具有操作简单,环境友好,完全的区域选择性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031585A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11413825.2
申请日:2021-11-25
Applicant: 兰州大学
IPC: C07D307/84 , A61P3/10 , A61K31/34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天然药物化学领域,提供一种diethyl lithospermate的新应用,具体涉及diethyl lithospermate的制备及其在治疗糖尿病中的应用。本发明从党参中分离得到从未报道过的化合物diethyl lithospermate,采用体外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实验方法,通过对活性实验数据的分析表明,该化合物能够通过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从而对治疗糖尿病有潜在作用,说明该化合物可用于制备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也可用于制备预防或辅助治疗糖尿病的药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