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下部车身结构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53382C

    公开(公告)日:2009-01-21

    申请号:CN200510082413.X

    申请日:2005-06-2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同时确保车辆刚性和增大燃料箱容积的车辆下部车身结构。该车辆下部车身结构,具有底板(2、6)、以及在该底板后方沿车宽方向保持指定间隔并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后纵梁(12),在左右一对后纵梁(12、12)之间设置有燃料箱(13),另外还设置有沿车宽方向延伸并将所述一对后纵梁(12、12)的前端部连接起来的横梁(14),且所述横梁(14)被设置在位于燃料箱(13)前方的底板(2)下方。

    车用收纳箱设置结构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376356A

    公开(公告)日:2009-03-04

    申请号:CN200810215814.1

    申请日:2008-08-27

    Abstract: 本发明的车用收纳箱设置结构中,作为乘员座椅设置在底板(1)上的多个单位座椅(7至9、10、11)中,至少一个单位座椅的靠背(18、21)的背面上,设有装卸自如地卡止物品收纳用的收纳箱(40)的箱支撑部(36)。上述靠背(18、21),可在向上方立起的立起状态和倒伏于座垫(17、20)上的倒伏状态之间位移,上述收纳箱(40),包括主体部(42)和盖部(43),其中,主体部(42)具有在上述靠背(18、21)处于倒伏状态时开口向上的收纳空间(41),盖部(43)可开闭地闭合主体部(42)的上面开口。采用本发明,既能确保最大乘车人数又能提高收纳箱的使用便利性。

    车辆的下部车身结构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715117A

    公开(公告)日:2006-01-04

    申请号:CN200510082413.X

    申请日:2005-06-28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同时确保车辆刚性和增大燃料箱容积的车辆下部车身结构。该车辆下部车身结构,具有底板(2、6)、以及在该底板后方沿车宽方向保持指定间隔并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后纵梁(12),在左右一对后纵梁(12、12)之间设置有燃料箱(13),另外还设置有沿车宽方向延伸并将所述一对后纵梁(12、12)的前端部连接起来的横梁(14),且所述横梁(14)被设置在位于燃料箱(13)前方的底板(2)下方。

    车辆的行李舱盖装置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205856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110072809.1

    申请日:2011-03-15

    Inventor: 楠弘隆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5/048

    Abstract: 本发明的车辆的行李舱盖装置包括:后方开口部(1),形成在车身的后方侧;后背门(3),能够开闭地将后方开口部覆盖;后部行李舱(5),形成在后方开口部的前方;行李舱盖板(7),以水平展开的状态设置在后部行李舱的上部,而且具有在车辆的前后方向分割而成的多个分割板(9~11),其中相邻的分割板通过沿车宽方向延伸的铰链部(13)能够折曲地连结;由第一连结部件(22)及第二连结部件(23)构成的折叠机构,在后背门的开启操作时,向上方牵拉多个分割板中的至少一个,并使各分割板以铰链部为支点折曲从而使行李舱盖板转换成折叠状态。由此,能够使行李容易地进出后部行李舱。

    车辆的行李舱盖装置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2205856A

    公开(公告)日:2011-10-05

    申请号:CN201110072809.1

    申请日:2011-03-15

    Inventor: 楠弘隆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5/048

    Abstract: 本发明的车辆的行李舱盖装置包括:后方开口部(1),形成在车身的后方侧;后背门(3),能够开闭地将后方开口部覆盖;后部行李舱(5),形成在后方开口部的前方;行李舱盖板(7),以水平展开的状态设置在后部行李舱的上部,而且具有在车辆的前后方向分割而成的多个分割板(9~11),其中相邻的分割板通过沿车宽方向延伸的铰链部(13)能够折曲地连结;由第一连结部件(22)及第二连结部件(23)构成的折叠机构,在后背门的开启操作时,向上方牵拉多个分割板中的至少一个,并使各分割板以铰链部为支点折曲从而使行李舱盖板转换成折叠状态。由此,能够使行李容易地进出后部行李舱。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