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878181A
公开(公告)日:2014-06-25
申请号:CN201210560321.8
申请日:2012-12-21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提高型钢轧辊使用寿命的轧辊孔型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建立数学模型,对目标轧制工艺下轧件轧制状态进行计算;(2)预测当前生产工艺条件下轧辊磨损状况,对轧辊磨损状态进行评价,将轧辊磨损量转化为轧辊修复量;(3)通过轧辊切削量的评价对轧辊孔型、轧制工艺进行优化;本发明方法有效改变型钢轧制过程轧辊磨损状态、减少轧辊不均匀磨损,改善轧辊修复时切削的不均匀性,减少每次恢复孔型时所需车削量3~10mm,增加轧辊车削次数1~2次,提高型钢轧辊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5132814B
公开(公告)日:2018-02-27
申请号:CN201410250902.0
申请日:2014-06-09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耙片用带钢及生产方法与耙片热处理方法,其化学成分wt%为:C0.27~0.37%、Si0.1~0.40%、Mn1.1~1.7%、B0.002~0.006%、Cr0.10~0.80%、Al0.01~0.050%、Ti≤0.1%、V≤0.1%、N≤0.0070%、P≤0.020%、S≤0.010%,余为Fe和杂质。采用连铸连轧,铸坯入炉温度>830℃,加热温度1100~1200℃,保温1~2h;粗轧终轧温度920~980℃。精轧后以30~80℃/S冷速快冷至500~600℃卷取,并加罩缓冷48h以上。耙片毛坯加热温度830~950℃,保温15~40min;淬火前温度≥820℃,油淬15~40min,出淬火油温度≤200℃;回火温度200~300,保温1~4h。本发明耙片硬度>50HRC,冲击功>27J,并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韧塑性,最大热压弧度达60°,使用寿命明显高于65Mn耙片。
-
公开(公告)号:CN105132814A
公开(公告)日:2015-12-09
申请号:CN201410250902.0
申请日:2014-06-09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耙片用带钢及生产方法与耙片热处理方法,其化学成分wt%为:C0.27~0.37%、Si0.1~0.40%、Mn1.1~1.7%、B0.002~0.006%、Cr0.10~0.80%、Al0.01~0.050%、Ti≤0.1%、V≤0.1%、N≤0.0070%、P≤0.020%、S≤0.010%,余为Fe和杂质。采用连铸连轧,铸坯入炉温度>830℃,加热温度1100~1200℃,保温1~2h;粗轧终轧温度920~980℃。精轧后以30~80℃/S冷速快冷至500~600℃卷取,并加罩缓冷48h以上。耙片毛坯加热温度830~950℃,保温15~40min;淬火前温度≥820℃,油淬15~40min,出淬火油温度≤200℃;回火温度200~300,保温1~4h。本发明耙片硬度>50HRC,冲击功>27J,并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韧塑性,最大热压弧度达60°,使用寿命明显高于65Mn耙片。
-
公开(公告)号:CN103878181B
公开(公告)日:2015-11-18
申请号:CN201210560321.8
申请日:2012-12-21
Applicant: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可提高型钢轧辊使用寿命的轧辊孔型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建立数学模型,对目标轧制工艺下轧件轧制状态进行计算;(2)预测当前生产工艺条件下轧辊磨损状况,对轧辊磨损状态进行评价,将轧辊磨损量转化为轧辊修复量;(3)通过轧辊切削量的评价对轧辊孔型、轧制工艺进行优化;本发明方法有效改变型钢轧制过程轧辊磨损状态、减少轧辊不均匀磨损,改善轧辊修复时切削的不均匀性,减少每次恢复孔型时所需车削量3~10mm,增加轧辊车削次数1~2次,提高型钢轧辊的使用寿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