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模型计算的连铸连轧物流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282653A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610207367.X

    申请日:2016-04-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模型计算的连铸连轧物流控制方法,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进行模型计算,后台操作系统为AIX,后台程序采用C开发,数据库系统采用oracie,模型采用存储过程编码。系统接收到板坯数据后,调用模型存储过程,根据板坯信息自动匹配生产计划,计算运输路径,辊道自动运输板坯到指定位置,对下线入库板坯自动生成吊车作业命令,合理调度和均衡吊车作业率,通过封锁吊车和辊道,利用横移台车的缓冲作用,保证轧制顺序,匹配铸机与轧机之间的节奏,从而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原料库占用率,加快资金周转率,实现连铸连轧产能的最大化。

    一种基于吊车定位系统的钢卷库存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427064A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410478773.0

    申请日:2014-09-19

    Abstract: 一种基于吊车定位系统的钢卷库存控制方法,安装吊车激光定位系统级运输链跟踪定位系统,对钢卷库内库位及轧线运输链进行坐标定位,建立对每一个钢卷的库位跟踪,利用激光测量技术检测吊车的运行坐标,将坐标信息与吊车作业命令相结合,针对钢卷在运输链的运行位置进行跟踪,直到钢卷下线入钢卷库为止。通过确定钢卷库内堆放原则,建立数学模型及算法,结合吊车定位系统进行钢卷库库存的优化控制,可准确系统地分析钢卷库存状况,完善钢卷库管理系统的功能,使吊车定位与钢卷库管理高度契合,实现钢卷库作业自动化,提高库存量,同时提高钢卷库的周转率和人员的作业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加快生产节奏。

    消除手动干预速度影响的精轧机前滑系数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028609A

    公开(公告)日:2013-04-10

    申请号:CN201110293202.6

    申请日:2011-09-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消除手动干预速度影响的精轧机前滑系数控制方法,修改过程控制模型参数,将第2架~第5架精轧机机架间活套学习目标角度值调低2°~3°,增加轧制过程中活套角度大时前滑系数的学习量;同时修改过程控制模型的前滑系数学习策略,当实际接收到的各机架间活套角度值在≥15°~<25°之间时,前滑系数不学习。本发明可有效消除手动干预速度对精轧机前滑系数的影响,显著改善活套控制情况,减少带钢穿带时造成的活套角度大的问题,提高轧制的稳定性。

    一种轧制力系数限值分规格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48927B

    公开(公告)日:2019-12-13

    申请号:CN201710569364.5

    申请日:2017-07-13

    Abstract: 一种轧制力系数限值分层别控制方法,具体方法如下:1)对轧制力系数限值采取分规格控制方式;2)确定各规格轧制力系数限值的初始值:依据钢质的软硬程度,将所生产的带钢分为3种类型,分别是硬度偏软型,硬度适中型和硬度偏硬型,给出3种轧制力系数限值,作为初始值,然后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各规格的实际需要,对轧制力进行优化调整,每次调整的幅度在0.01~0.05。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种轧制力系数限值分层别控制方法,扩展轧制力系数变化范围,提高轧制力计算精度。相对于之前轧制力系数达到限值的钢质规格,其轧制力计算精度得到较大提高,厚度控制得到了改善,减少了厚度超差问题。

    一种基于模型计算的连铸连轧物流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282653B

    公开(公告)日:2018-11-06

    申请号:CN201610207367.X

    申请日:2016-04-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模型计算的连铸连轧物流控制方法,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进行模型计算,后台操作系统为AIX,后台程序采用C开发,数据库系统采用oracie,模型采用存储过程编码。系统接收到板坯数据后,调用模型存储过程,根据板坯信息自动匹配生产计划,计算运输路径,辊道自动运输板坯到指定位置,对下线入库板坯自动生成吊车作业命令,合理调度和均衡吊车作业率,通过封锁吊车和辊道,利用横移台车的缓冲作用,保证轧制顺序,匹配铸机与轧机之间的节奏,从而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原料库占用率,加快资金周转率,实现连铸连轧产能的最大化。

    一种热轧硅钢前滑系数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553934B

    公开(公告)日:2014-03-12

    申请号:CN201010589041.0

    申请日:2010-12-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轧硅钢前滑系数控制方法,在精轧模型控制程序中增设前滑控制模块,根据硅钢牌号和轧制规格确定各架精轧机的设定前滑系数,根据实际轧制情况和活套状态对前滑系数进行学习和调整,在下一轧制周期自动恢复调整后的前滑系数,使各架精轧机的前滑系数更加适合于硅钢特性及轧制特点,从而提高前滑系数的适应性,减少活套累积和出现质量事故的可能性,解决硅钢轧制尤其是每个换辊周期初始阶段轧制不稳定的问题,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

    一种层流模型水温参数给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57672A

    公开(公告)日:2013-06-19

    申请号:CN201310096221.9

    申请日:2013-03-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连轧生产中层流水温控制模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层流模型水温参数给定方法,将层流水温度引入到水温参数计算过程中,水温参数给定值ctw的计算公式如下,使水温参数变化值与层流水温度值成比例变化:ctw=1.225-0.005*tw,其中:tw是实时测定的层流水温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方案实施后,取得了较好效果,解决了水温参数没有过渡的问题,避免了月份交替期间层流温度控制超差的现象,提高了层流冷却温度的控制精度,改善了轧制稳定性。

    一种钢板宽度控制方法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927265B

    公开(公告)日:2012-08-29

    申请号:CN200910012206.5

    申请日:2009-06-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钢板宽度控制方法,在粗轧数学模型设定宽展系数的基础上,根据来料板坯宽度与成品带钢宽度之间的宽度差即侧压量,确定并在数学模型中添加-0.1~-0.65的宽展补偿系数;轧制过程中,根据实际轧制状态及带钢宽度检测结果,对宽展补偿系数进行2~3次调整,每次调整幅度为0.1。从而基本消除了钢板宽度振荡现象,降低了因宽度超差而产生的带钢封锁率,提高了带钢的宽度精度合格率,使带钢因宽度超差产生的封锁率降低0.011%,宽度精度合格率提高4.2%,具有十分显著的经济效益。

    一种热轧加热炉动态炉温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248928B

    公开(公告)日:2019-10-29

    申请号:CN201710569362.6

    申请日:2017-07-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轧加热炉动态炉温控制方法,周期计算炉内钢坯实时温度;预测炉内钢坯剩余在炉时间;预计板坯出炉某区域温度;确定加热炉内各段需要的必要炉温;针对不同钢种做炉温动态调整,确定最终炉温设定值:炉温设定值是根据一块板坯和加热炉工作情况计算而得,此计算对每一块钢坯都要进行一次;对于一个炉段来说,段内钢坯数较多,而炉温设定值只有一个,因此要检索每个炉段内存在的所有钢种,若存在特定钢种,要做炉温特定控制。优点是:针对不同的钢种经过综合处理参与炉温设定,并且能够针对生产的特定钢种进行特殊控制。

    热轧加热炉板坯温度自学习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687140B

    公开(公告)日:2019-06-28

    申请号:CN201810446635.2

    申请日:2018-05-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轧板坯加热温度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热轧加热炉板坯温度自学习控制方法。根据粗轧区域测得的两个粗轧机出口温度RDT,利用回归分析和计算轧机温降,反推板坯的出炉实际温度,再与板坯目标温度比较,实现板坯温度自学习,完成对加热炉二级控制模型参数的调整。本发明方法的应用不仅可以改善因为出炉温度无法准确测量造成的加热质量问题,还能优化加热炉自动燃烧模型,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燃料消耗。显著提高钢坯加热温度控制准确性,提升粗轧出口目标温度RDT指标。改善钢坯加热质量,提高成材率,减少封锁量和废品量。更重要的是实现节能降耗,通过学习调整加热炉模型可以减少加热炉多余能源浪费,经济效益可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