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65856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011091.9
申请日:2024-07-26
Applicant: 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IPC: E02B3/02 , C02F3/32 , E02B5/02 , E02B5/08 , E02B8/06 , E02B11/02 , E02B11/00 , E02B13/02 , E02D3/00 , E03F5/10 , E03F1/00 , E03F3/02 , E03F3/04 , E03F7/02 , E03F5/22 , A01G22/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基于湿地单元的生态湿地蓄洪区水质净化系统的构建方法,包括:(1)将湿地区域进行功能分区布局;(2)对各功能分区进行植物配置;(3)将各功能分区进行湿地单元划定,对湿地的进出水建筑物的规模和位置进行布局;(4)对湿地的生态修复区域实施生态修复工程;(5)根据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后湿地的进出水水质,评估湿地的水质净化效果是否达到预设要求;(6)根据各湿地单元的进出水水质,评估各湿地单元的水质净化效果是否达到预设要求。本申请在尽可能减少工程量的前提下,构建出了可充分发挥水质净化效果的水质净化系统,尤其适合面积大、地形复杂且土地利用类型多样的生态湿地蓄洪区的建设。
-
公开(公告)号:CN117682673B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311804692.0
申请日:2023-12-26
Applicant: 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 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多目标协同提升的蓄洪区生态湿地构建方法,包括:一,以提升农业生产为目标,对蓄洪区进行生态湿地构建;二,根据生态湿地蓄洪区的水质净化目标和蓄洪区内部当前的污染情况,当蓄洪区当前未达到水质净化目标,进行基于提升水质净化目标的生态湿地构建;三,以提升生物多样性为目标,对蓄洪区进行如下生态湿地构建。本发明方法统筹考虑蓄洪区农业生产、水质净化、生物多样性提升,是蓄洪区多目标协同提升的最有效途径,可科学地指导生态湿地蓄洪区的建设。
-
公开(公告)号:CN119465856B
公开(公告)日:2025-05-13
申请号:CN202411011091.9
申请日:2024-07-26
Applicant: 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IPC: E02B3/02 , C02F3/32 , E02B5/02 , E02B5/08 , E02B8/06 , E02B11/02 , E02B11/00 , E02B13/02 , E02D3/00 , E03F5/10 , E03F1/00 , E03F3/02 , E03F3/04 , E03F7/02 , E03F5/22 , A01G22/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基于湿地单元的生态湿地蓄洪区水质净化系统的构建方法,包括:(1)将湿地区域进行功能分区布局;(2)对各功能分区进行植物配置;(3)将各功能分区进行湿地单元划定,对湿地的进出水建筑物的规模和位置进行布局;(4)对湿地的生态修复区域实施生态修复工程;(5)根据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后湿地的进出水水质,评估湿地的水质净化效果是否达到预设要求;(6)根据各湿地单元的进出水水质,评估各湿地单元的水质净化效果是否达到预设要求。本申请在尽可能减少工程量的前提下,构建出了可充分发挥水质净化效果的水质净化系统,尤其适合面积大、地形复杂且土地利用类型多样的生态湿地蓄洪区的建设。
-
公开(公告)号:CN117808373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410217737.2
申请日:2024-02-28
Applicant: 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 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9 , G06Q50/26 , G01N33/18 ,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基于湿地单元的水质净化效果评估方法,包括:(1)将湿地的生态修复区域进行功能分区布局;(2)对各功能分区进行植物配置;(3)将多田湿地区、沼泽湿地区和林草湿地区进行湿地单元划定,以及对湿地的进出水建筑物的规模和位置进行布局;(4)对生态修复区域实施生态修复工程;(5)根据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后湿地的进出水水质,评估湿地的水质净化效果是否达到预设要求;(6)根据各湿地单元的进出水水质,评估各湿地单元的水质净化效果是否达到预设要求;对未达到预设要求的湿地单元进行生态修复工程的优化。本发明可从空间上识别出净化效果欠佳的湿地单元,从而为生态修复工程的局部优化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8417296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721329.0
申请日:2024-06-05
Applicant: 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 中向旭曜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土地生态修复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土地整治用生态修复装置,包括处理箱和固定安装在所述处理箱顶部的进料斗;均转动安装在所述处理箱内的一组破碎辊;分别固定套设在一组所述破碎辊输出杆上的一组连接齿轮,一组所述连接齿轮相啮合;固定安装在所述处理箱一侧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任一所述连接齿轮的输出杆固定连接;装配在所述处理箱内的筛板;安装在所述处理箱一侧的排料斗,所述排料斗位于所述筛板的一侧。本方案提供的土地整治用生态修复装置通过破碎辊对土壤进行破碎,有效解决了土壤中的石块导致的硬化和包裹问题,使得淋洗修复液能够更充分地渗入土壤中,有利于提高修复效果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952469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410133362.1
申请日:2024-01-30
Applicant: 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IPC: G06Q10/0639 , G06Q50/06 , G06Q50/26 , G06F18/24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洪水调蓄湿地生态碳汇潜力评估方法,涉及湿地生态系统碳汇核算技术领域。所述评估方法包括步骤如下:S1、获取目标洪水调蓄湿地的空间数据;S2、将目标洪水调蓄湿地划分为六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区域;S3、对六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区域进行样地划分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地;S4、分别测量每个被选取的样地内植物的CO2通量,并计算平均值;S5、分别测量每个被选取的样地内水体的碳汇量,并计算平均值;S6、根据洪水调蓄湿地碳汇潜力评估模型计算目标洪水调蓄湿地的年碳汇潜力;所述评估方法能够针对洪水调蓄湿地生态碳汇潜力进行准确的定量评估,弥补洪湿地生态系统碳汇潜力评估工作上的空白。
-
公开(公告)号:CN117699985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410100053.4
申请日:2024-01-24
Applicant: 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IPC: C02F3/32 , C02F3/34 , C02F101/30 , C02F101/20 , C02F101/16 , C02F10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基于使用复合菌剂的生态湿地蓄洪区多样性生境营造方法,涉及湿地多样性生境营造技术领域。具体包括:S1.生态湿地蓄洪区内植物的选择;S2.复合菌剂的选择和制备;S3.湿地底泥改善;S4.湿地植物恢复。本发明的复合菌剂投入湿地后,可增强植物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促进植物生长;具有产铁载体特性,能够增强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更好抵御病原菌对植物的侵害,增强植物抗逆性,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平衡;具有固氮固碳能力,有利于维持湿地的碳氮循环;能促进植物对磷素吸收,减少湿地内磷酸钙等不溶性物质的积累;能吸附重金属,降解有机污染物,提高湿地土壤质量,从而创造出适宜多种生物生息繁衍的环境,更大程度的体现湿地的生态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2691444B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011504826.3
申请日:2020-12-18
Applicant: 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B01D36/0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水利水电工程的水工建筑物设计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交替竖向过滤溢流取水型沉沙池。按照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扩散段、一级沉沙池、溢流段、第二扩散段和二级沉沙池;第一水闸和所述引水渠呈30°~60°斜交,斜向引水;一级沉沙池内水流经一段整流板上的冒水孔进入一级过滤槽,经过一段过滤层过滤后分别从一对溢流水道流入集水口,和一级过滤槽出水端的阻流墙溢流进入集水口;二级沉沙池内水流经二段整流板上的冒水孔进入二级过滤槽,经过第二反滤层过滤后分别从二级过滤槽出水端的阻流墙溢流进入出水口,向下沉沙,向上取水;以上的,斜向引水、向上取水的方式有效过滤大颗粒泥沙入池。
-
公开(公告)号:CN118095689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311754094.7
申请日:2023-12-20
Applicant: 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IPC: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蓄洪区进退洪协同调度方法,包括:(1)确定蓄洪区分洪规模;(2)蓄洪区的进洪方式采用建闸进洪,退洪方式采用开闸退洪和关闸泵站抽排;(3)确定进洪闸和退洪闸的位置;(4)根据蓄洪区的现状地形地貌,遵循最小工程量原则,对蓄洪区进行生态湿地构建,并筛选出具净化能力且耐水淹的植物进行配置;(5)蓄洪区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运行进洪工况,退洪工况或湿地运行工况。本发明方法可减缓蓄洪区的生态湿地功能和蓄洪功能的相互影响,在蓄洪区所在流域发生超标准洪水时,发挥蓄洪功能;在未发生超标准洪水时,发挥生态湿地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391316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710324.X
申请日:2023-12-13
Applicant: 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 , 安徽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 , G06Q50/02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蓄洪区水质净化能力的预评估方法,包括:(1)获取蓄洪区湿地功能分区的规划植被类型及种植面积;(2)分别预测湿地功能分区种植各规划植被类型时的日平均水力负荷;(3)根据蓄洪区近年水质监测数据,获得正常工况和极端工况下的水质指标值;(4)以蓄洪区出口断面目标水质作为水质指标目标值,分别预测正常工况和极端工况下污染物应达到的去除率;(5)分别获取蓄洪区在各场景下的预测参数集;(6)分别将各场景下的预测参数集与蓄洪区设计规范要求进行比较,判断蓄洪区水质净化目标是否可达。本发明可科学预测蓄洪区的水质净化能力,预测结果可用来指导和/或优化蓄洪区的农业生产等建设。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