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改进最大相关熵EKF算法的SOC估计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9619856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770807.3

    申请日:2024-12-04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改进最大相关熵EKF算法的SOC估计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首先,采用二阶RC等效电路模型,描述电池的瞬态和动态特性即推导出锂离子电池的状态空间方程,对SOC和OCV数据进行曲线拟合,得到SOC与OCV的映射关系式;然后,基于二阶RC等效电路模型和参数数据,通过广义混合最大相关熵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对电池等效电路模型进行状态更新,实现不同工作条件下的SOC估计;本发明通过优化卡尔曼滤波过程并引入广义混合最大相关熵准则,解决了传统方法在非高斯噪声环境下的不足,显著提高了SOC估计的精度、鲁棒性;相较于现有技术,该方法能够更好地适应电池系统中的复杂噪声和动态工况,为电池管理系统的优化提供了一种更加先进和可靠的解决方案。

    一种SMA-13沥青混合料VVTM体积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102293B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211328200.0

    申请日:2022-10-2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交通土建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SMA‑13沥青混合料VVTM体积设计方法。本发明采用基于振动压实(VVTM)的体积设计方法进行SMA‑13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包括SMA‑13沥青混合料物理参数的测定、矿料级配的设计、最佳油石比的确定步骤。由实施例的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设计方法设计的SMA‑13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好、沥青用量少且操作简便。与Marshall法相比,采用振动成型方法可大幅提升SMA‑13混合料高温性能和水稳定性能,低温变形能力仅略有降低;同时,采用体积设计配合比方法可进一步提升振动成型试件的高温性能及水稳定性并改善低温抗变形能力。

    一种采用均热板的堆叠式热电发电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210218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309644.9

    申请日:2024-09-19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用均热板的堆叠式热电发电系统,包括换热器,均热板,散热器,温度传感器,热电模块,控制系统。均热板上设置热电模块,各热电模块上以及换热器出入口处设置温度传感器;热电模块的冷端设置散热器,散热器的入水口和出水口与受决策计算机控制的水箱相连接。本发明将均热板和热电发电机相结合,进而提升了热电发电机搭载的热电模块数量,并解决了热流温降对相互串联的热电模块的输出性能的影响。此外还提出一种控制策略来应对热流温度和流量的变化,进一步提升热电发电机的输出性能和热电模块的转化效率。

    一种排气颗粒物捕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533573A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410596564.6

    申请日:2014-10-29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排气颗粒物捕集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先后利用旋风式捕集器产生的旋风式流动和壁流式颗粒物滤芯的吸附对颗粒物进行两级去除,提高了颗粒物捕集效率;并且由于在排气进入壁流式颗粒物滤芯前首先利用旋风流动去除体积较大的颗粒物,减轻了成本较高的壁流式颗粒物滤芯的工作强度,延长了再生周期和工作寿命。在再生方式上,本发明在排气管处设置了第二进气阀门,可利用排气进行反向倒吹,结构简单,不影响发动机的正常运行,且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和控制难度。

    一种热电电池热管理系统及方法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928507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219667.9

    申请日:2025-02-26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电电池热管理系统及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混合动力汽车中余热利用效率低、电池温度管理不足以及系统协同性差的问题。系统包括甲醇储存模块、甲醇发动机模块、余热回收模块、热电热管理模块、动力电池组模块、后备储能模块、散热模块以及协调控制模块。通过余热回收模块和热电转换装置,将甲醇发动机产生的高温尾气余热转化为电能,用于热管理系统的自供能和动力电池的温控支持。热管理方法通过协调控制模块实时监测电池电量和温度,智能调整工作模式,确保动力电池在最佳温度范围内运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系统稳定性。本发明实现了热能回收、储能和温控管理的有机结合,为甲醇混合动力汽车的高效运行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一种蜂窝翅片的余热回收装置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197179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301714.6

    申请日:2024-09-18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电发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蜂窝翅片的余热回收装置;包括:蜂窝型翅片,n个蜂窝型翅片间隔设置,n>1,其中相邻蜂窝型翅片沿径向形成相同角度夹角依次排列;若干列热电模块,热电模块与蜂窝型翅片贴合相连;液冷板,其中液冷板与热电模块贴合相连。本发明的翅片结构与现有结构不同在于,其设置的多个翅片在排列时,相邻翅片之间形成夹角,夹角为沿径向形成的固定角度,这种结构不仅增大了废气与翅片之间的热交换面积,翅片之间形成的复杂的流道设计更进一步延长了尾气在装置内的停留时间,使得热量能够更充分、更均匀地传递给工作介质,进而转化为电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