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在制品工序流的机床序列编排动态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034540A

    公开(公告)日:2018-12-18

    申请号:CN201810693793.8

    申请日:2018-06-29

    Applicant: 长安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Q10/0633 G06Q10/0637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在制品工序流的机床序列编排动态预测方法,包括建立预测模型和设计预测算法两个阶段。对以往在制品制造过程中的机床序列进行统计,建立机床序列预测模型,所述预测算法包括四个步骤:(1)定义t时刻具有最大概率的机床序列;(2)从第一道o1工序开始,预测确定以最大概率执行后一道ot+1工序的机床编号it+1;(3)加入最后一道工序oT,动态预测确定与在制品加工工序流对应的、拥有最大概率的机床序列i1~iT;(4)确定与在制品工序流对应的机床序列。由于本发明将车间机床、在制品的实时数据引入到机床序列编排中,并对执行当前工序流的机床序列进行动态预测,确保机床序列更好地适应动态变化的制造车间,提高制造车间的智能化、自治化程度。

    一种智能车间加工任务自治分配模型的创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78395B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申请号:CN201910252240.3

    申请日:2019-03-29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车间加工任务自治分配模型的创成方法,属于智能制造与生产系统工程领域,目的是解决车间智能加工设备在自治分配订单加工任务时缺乏决策模型支撑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初始理论模型建立和最优模型参数创成两个部分。在初始理论模型建立部分,基于隐马尔科夫方法,由订单信息、生产状态、加工设备、加工工艺信息等建立初始的加工任务自治分配模型;在最优模型参数创成部分,基于车间历史订单数据和当前订单数据,通过期望最大化,创成出适应当前车间生产状态的最优加工任务自治分配模型,使用本方法创成的模型来预测与订单加工工艺过程相适应的加工设备序列,可实现与理想的加工设备序列的偏差显著减小。

    一种智能车间加工任务自治分配模型的创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978395A

    公开(公告)日:2019-07-05

    申请号:CN201910252240.3

    申请日:2019-03-29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车间加工任务自治分配模型的创成方法,属于智能制造与生产系统工程领域,目的是解决车间智能加工设备在自治分配订单加工任务时缺乏决策模型支撑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初始理论模型建立和最优模型参数创成两个部分。在初始理论模型建立部分,基于隐马尔科夫方法,由订单信息、生产状态、加工设备、加工工艺信息等建立初始的加工任务自治分配模型;在最优模型参数创成部分,基于车间历史订单数据和当前订单数据,通过期望最大化,创成出适应当前车间生产状态的最优加工任务自治分配模型,使用本方法创成的模型来预测与订单加工工艺过程相适应的加工设备序列,可实现与理想的加工设备序列的偏差显著减小。

    一种基于在制品工序流的机床序列编排动态预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034540B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1810693793.8

    申请日:2018-06-29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在制品工序流的机床序列编排动态预测方法,包括建立预测模型和设计预测算法两个阶段。对以往在制品制造过程中的机床序列进行统计,建立机床序列预测模型,所述预测算法包括四个步骤:(1)定义t时刻具有最大概率的机床序列;(2)从第一道o1工序开始,预测确定以最大概率执行后一道ot+1工序的机床编号it+1;(3)加入最后一道工序oT,动态预测确定与在制品加工工序流对应的、拥有最大概率的机床序列i1~iT;(4)确定与在制品工序流对应的机床序列。由于本发明将车间机床、在制品的实时数据引入到机床序列编排中,并对执行当前工序流的机床序列进行动态预测,确保机床序列更好地适应动态变化的制造车间,提高制造车间的智能化、自治化程度。

    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车间级智能制造系统及其配置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427390A

    公开(公告)日:2018-08-21

    申请号:CN201810339946.9

    申请日:2018-04-16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车间级智能制造系统及其配置方法,制造系统采用物理层、网络层和信息层组成的体系架构。智能制造系统的配置方法通过建立在制品与制造资源的数字孪生体,并建立与数字孪生体之间的映射关系,形成车间“人-机-物”自治交互机制,实现了车间“感知-计算-执行-反馈-决策”闭环制造逻辑。本发明通过将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车间级智能制造系统建模与仿真中,给出优化的智能车间生产运作方案,为企业车间生产柔性、自治能力和动态响应能力的提升提供支撑,为传统制造车间的智能化转型升级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车间级智能制造系统及其配置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427390B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1810339946.9

    申请日:2018-04-16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数字孪生的车间级智能制造系统及其配置方法,制造系统采用物理层、网络层和信息层组成的体系架构。智能制造系统的配置方法通过建立在制品与制造资源的数字孪生体,并建立与数字孪生体之间的映射关系,形成车间“人‑机‑物”自治交互机制,实现了车间“感知‑计算‑执行‑反馈‑决策”闭环制造逻辑。本发明通过将数字孪生技术应用于车间级智能制造系统建模与仿真中,给出优化的智能车间生产运作方案,为企业车间生产柔性、自治能力和动态响应能力的提升提供支撑,为传统制造车间的智能化转型升级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种高地温隧道用高强喷射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10954B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1910892544.6

    申请日:2019-09-20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地温隧道用高强喷射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该混凝土包含以下原料组分:水泥、粉煤灰、矿渣粉、砂、粗骨料、玻化微珠、PVA纤维、钢纤维、改性橡胶、减水剂、速凝剂和水。本发明采用低熔点水溶性PVA纤维,使得在混凝土在达到纤维熔点后,纤维融化,形成孔道便于高温下混凝土内部水汽的散失,减小了混凝土内部蒸汽压力,降低爆裂风险;同时水溶性PVA纤维的溶解,大大增强了混凝土的内部粘聚力,避免了胶结面的开裂。通过各原料相互配合,制备的混凝土具有导热系数低,抗渗性能好,界面粘结强度高,后期强度损失小的特点,大大提高了混凝土喷射后的后期强度,解决了高地温混凝土的开裂问题。

    一种高地温隧道用高强喷射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10954A

    公开(公告)日:2019-11-29

    申请号:CN201910892544.6

    申请日:2019-09-20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地温隧道用高强喷射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该混凝土包含以下原料组分:水泥、粉煤灰、矿渣粉、砂、粗骨料、玻化微珠、PVA纤维、钢纤维、改性橡胶、减水剂、速凝剂和水。本发明采用低熔点水溶性PVA纤维,使得在混凝土在达到纤维熔点后,纤维融化,形成孔道便于高温下混凝土内部水汽的散失,减小了混凝土内部蒸汽压力,降低爆裂风险;同时水溶性PVA纤维的溶解,大大增强了混凝土的内部粘聚力,避免了胶结面的开裂。通过各原料相互配合,制备的混凝土具有导热系数低,抗渗性能好,界面粘结强度高,后期强度损失小的特点,大大提高了混凝土喷射后的后期强度,解决了高地温混凝土的开裂问题。

    一种组合式泥石流拦挡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0512573A

    公开(公告)日:2019-11-29

    申请号:CN201910794873.7

    申请日:2019-08-27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式泥石流拦挡结构,包括:垫层、坝体和固定机构;其中,坝体包含从下往上依次设置的下子坝体、中子坝体和上子坝体;中子坝体和上子坝体之间设置有第一橡胶垫,下子坝体和中子坝体之间设置第二橡胶垫;垫层位于下子坝体的下方,垫层和下子坝体之间设置有第三橡胶垫;垫层和坝体之间通过固定机构连接。该结构基于耗能、防护、修筑与维修四位一体,当坝体受到巨石冲击发生偏移时,橡胶垫能够减小其位移,预应力钢绞线则将会使其回到初始位置,冲击能量会同时被水平的橡胶垫和竖向的预应力钢绞线消耗,从而减小巨石冲力的大小,安全性好,便于施工与维护,实用性强。

    一种手持式柿子采摘装置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8490264U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721863219.X

    申请日:2017-12-27

    Applicant: 长安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持式柿子采摘装置,包括采摘机构,还包括伸缩机构。采摘机构包括采摘剪刀,采摘剪刀包括剪把,剪把的端部与采摘拉线的一端固接,采摘拉线的另一端与采摘手柄固接。伸缩机构包括伸缩杆,伸缩杆的底部固接在固定外壳顶部,固定外壳底部与采摘手柄固接,固定外壳的一个侧壁贯穿设置有卷线轴。伸缩杆由多个伸缩节嵌套而成,伸缩杆顶端的伸缩节内壁上固接有拉环,拉环与回收拉线的一端固接,回收拉线的另一端与卷线轴靠近伸缩杆的端部固接。伸缩杆顶端的伸缩节与采摘剪刀通过支杆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使用前只需拉动伸缩杆即可使用;使用后只需转动卷线轴就可将整个装置收缩至初始状态,无需使用者组装或拆卸,极大地方便了使用者。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