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231875A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2010104965.0
申请日:2020-02-20
Applicant: 长安大学 , 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交通安全防护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蜂窝多孔橡胶和弹簧耦合系统的耗能防撞装置,包括橡胶防撞耗能装置、防撞主梁和弹簧耗能装置;橡胶防撞耗能装置上开设若干橡胶蜂窝孔,防撞主梁一端连接橡胶防撞耗能装置,另一端连接弹簧耗能装置;弹簧耗能装置包括活塞筒、活塞筒法兰和活塞连杆;活塞筒内设置活塞和第一压缩弹簧,活塞连杆一端穿过活塞连杆通孔连接活塞,活塞和活塞筒法兰压紧第一压缩弹簧;活塞筒外依次套设第二压缩弹簧和橡胶弹簧。橡胶防撞耗能装置、橡胶弹簧和压缩弹簧形成一个耦合变形系统,达到缓冲减震耗能的功能,减小碰撞对人车的损伤,避免单纯利用弹簧元件可能导致的二次损伤,且结构简单,便于维修,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02817333B
公开(公告)日:2014-09-03
申请号:CN201210353001.5
申请日:2012-09-21
Applicant: 长安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置球囊型防撞装置,包括外侧钢壁板和内衬钢壁板,外侧钢壁板与内衬钢壁板之间形成一个防撞腔,防撞腔底部设置有配重垫层,且配重垫层上部的防撞腔内填充有多个橡胶球囊;内衬钢壁板位于需防护装置外侧,且内衬钢壁板与需防护装置之间设置有吸能垫层;外侧钢壁板和内衬钢壁板布设于同一平面上,且二者的竖向高度相同,所述外侧钢壁板为一个向外凸出的圆弧形防撞板;需防护装置布设于航道或道路两侧,且需防护装置为防撞护栏、防撞墙或防撞柱。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投入成本低、施工方便且使用寿命长、使用效果好,能有效解决现有交通工具用防撞设施存在的投入成本较高、使用寿命较短、防撞效果较差等缺陷和不足。
-
公开(公告)号:CN102828477A
公开(公告)日:2012-12-19
申请号:CN201210356151.1
申请日:2012-09-21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E01F1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预应力钢筋的内置气囊型防撞装置,包括外侧钢壁板、内衬钢壁板、底端锚固在外侧钢壁板底部的多道预应力筋和扣装在外侧钢壁板外侧且下部通过多道预应力筋进行张拉的上扣钢板;外侧钢壁板与内衬钢壁板之间形成一个防撞腔,防撞腔底部设置有一层配重垫层,且配重垫层上部的防撞腔内填充有多个橡胶气囊,多个橡胶气囊布设于同一平面上;内衬钢壁板位于需防护装置外侧,内衬钢壁板与需防护装置间设置有吸能垫层;上扣钢板的上端部固定在吸能垫层的顶部。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投入成本低、施工方便且使用寿命长、使用效果好,能有效解决现有交通工具用防撞设施存在的投入成本较高、使用寿命较短、防撞效果较差等缺陷和不足。
-
公开(公告)号:CN108357447A
公开(公告)日:2018-08-03
申请号:CN201810036813.4
申请日:2018-01-15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B60R19/02 , B29C64/124 , B33Y10/00 , F16F7/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碰撞及能量吸收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梯度刻槽缓冲吸能元件,包括若干厚壁管和至少一个薄壁管;厚壁管与薄壁管均沿轴向间隔设置并连接成一个整体,厚壁管的内管中心轴线与薄壁管的内管中心轴线重合;每个薄壁管两端均连接有厚壁管,不同薄壁管的轴向长度和径向厚度均沿轴向梯度变化,轴向长度最长的薄壁管对应的径向厚度最小。本发明的厚壁管与薄壁管均沿轴向间隔设置并连接成一个整体,不同薄壁管轴向长度沿轴向梯度变化,使得压溃皱褶从最长一段至最短一段依次发生;不同薄壁管径向厚度均沿轴向梯度变化,使得压溃皱褶从最薄一段至最厚一段依次发生;轴向长度最长薄壁管对应的径向厚度最小,使得压溃皱褶发生的位置更加精确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3278300A
公开(公告)日:2013-09-04
申请号:CN201310196514.4
申请日:2013-05-23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G01M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接触式桥梁挠度传感器,包括外壳、布设在外壳内的电子线路板、对外壳的水平度进行测量的水准器和安装在外壳上部的桥梁挠度测试镜头,桥梁挠度测试镜头内安装有激光发射器,桥梁挠度测试镜头内安装有对经被测试桥梁梁体反射后的反射光束进行接收并将所接收的反射光束转换为电信号的光电接收器;电子线路板上安装有对光电接收器所输出电信号进行分析处理的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处理模块通过数据线与桥梁挠度数据采集仪相接。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加工制作及安装布设方便、使用操作简便且使用效果好、挠度测试数据准确,能有效解决现有桥梁挠度测试装置存在的安装布设及测试不便、使用操作复杂、挠度测试精度较差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2817333A
公开(公告)日:2012-12-12
申请号:CN201210353001.5
申请日:2012-09-21
Applicant: 长安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内置球囊型防撞装置,包括外侧钢壁板和内衬钢壁板,外侧钢壁板与内衬钢壁板之间形成一个防撞腔,防撞腔底部设置有配重垫层,且配重垫层上部的防撞腔内填充有多个橡胶球囊;内衬钢壁板位于需防护装置外侧,且内衬钢壁板与需防护装置之间设置有吸能垫层;外侧钢壁板和内衬钢壁板布设于同一平面上,且二者的竖向高度相同,所述外侧钢壁板为一个向外凸出的圆弧形防撞板;需防护装置布设于航道或道路两侧,且需防护装置为防撞护栏、防撞墙或防撞柱。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投入成本低、施工方便且使用寿命长、使用效果好,能有效解决现有交通工具用防撞设施存在的投入成本较高、使用寿命较短、防撞效果较差等缺陷和不足。
-
公开(公告)号:CN108266480A
公开(公告)日:2018-07-10
申请号:CN201810036421.8
申请日:2018-01-15
Applicant: 长安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10/295 , F16F7/128 , B22F3/1055 , B33Y50/00 , F16F7/00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碰撞及能量吸收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梯度深度刻槽缓冲吸能元件,包括若干厚壁管和至少一个薄壁管;厚壁管与薄壁管均沿轴向间隔设置并连接成一个整体,厚壁管的内管中心轴线与薄壁管的内管中心轴线重合;每个薄壁管两端均连接有厚壁管,所有薄壁管的轴向长度均相等;不同薄壁管的径向厚度均沿轴向梯度变化。本发明的厚壁管与薄壁管均沿轴向间隔设置并连接成一个整体,所有薄壁管的轴向长度均相等,不同薄壁管的径向厚度均沿轴向梯度变化,使得压溃皱褶从最薄一段至最厚一段依次发生;使得压溃皱褶发生的位置更加精确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02864751B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申请号:CN201210356152.6
申请日:2012-09-21
Applicant: 长安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预应力钢筋的内置球囊型防撞装置,包括外侧钢壁板、内衬钢壁板、底端锚固在外侧钢壁板底部的多道预应力筋和扣装在外侧钢壁板外侧且下部通过多道预应力筋进行张拉的上扣钢板;外侧钢壁板与内衬钢壁板间形成一个防撞腔,防撞腔底部设置有一层配重垫层,配重垫层上部的防撞腔内填充有多个橡胶球囊;内衬钢壁板位于需防护装置外侧,内衬钢壁板与需防护装置间设置有吸能垫层;外侧钢壁板、内衬钢壁板和吸能垫层布设于同一平面上且三者竖向高度相同。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投入成本低、施工方便且使用寿命长、使用效果好,能有效解决现有交通工具用防撞设施存在的投入成本较高、使用寿命较短、防撞效果较差等缺陷和不足。
-
公开(公告)号:CN102828477B
公开(公告)日:2014-08-27
申请号:CN201210356151.1
申请日:2012-09-21
Applicant: 长安大学
IPC: E01F1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预应力钢筋的内置气囊型防撞装置,包括外侧钢壁板、内衬钢壁板、底端锚固在外侧钢壁板底部的多道预应力筋和扣装在外侧钢壁板外侧且下部通过多道预应力筋进行张拉的上扣钢板;外侧钢壁板与内衬钢壁板之间形成一个防撞腔,防撞腔底部设置有一层配重垫层,且配重垫层上部的防撞腔内填充有多个橡胶气囊,多个橡胶气囊布设于同一平面上;内衬钢壁板位于需防护装置外侧,内衬钢壁板与需防护装置间设置有吸能垫层;上扣钢板的上端部固定在吸能垫层的顶部。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投入成本低、施工方便且使用寿命长、使用效果好,能有效解决现有交通工具用防撞设施存在的投入成本较高、使用寿命较短、防撞效果较差等缺陷和不足。
-
公开(公告)号:CN102864751A
公开(公告)日:2013-01-09
申请号:CN201210356152.6
申请日:2012-09-21
Applicant: 长安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A30/3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预应力钢筋的内置球囊型防撞装置,包括外侧钢壁板、内衬钢壁板、底端锚固在外侧钢壁板底部的多道预应力筋和扣装在外侧钢壁板外侧且下部通过多道预应力筋进行张拉的上扣钢板;外侧钢壁板与内衬钢壁板间形成一个防撞腔,防撞腔底部设置有一层配重垫层,配重垫层上部的防撞腔内填充有多个橡胶球囊;内衬钢壁板位于需防护装置外侧,内衬钢壁板与需防护装置间设置有吸能垫层;外侧钢壁板、内衬钢壁板和吸能垫层布设于同一平面上且三者竖向高度相同。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投入成本低、施工方便且使用寿命长、使用效果好,能有效解决现有交通工具用防撞设施存在的投入成本较高、使用寿命较短、防撞效果较差等缺陷和不足。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