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向多载荷的卫星有限元模型等效建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39420A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10910731.3

    申请日:2024-07-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向多载荷的卫星有限元模型等效建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建立卫星主结构有限元物理模型;建立载荷有限元物理模型,并计算得到载荷有限元物理模型的模态频率和模态振型;根据载荷有限元物理模型的模态频率及模态振型计算结果,建立载荷有限元等效模型;将载荷有限元物理模型和卫星主结构有限元物理模型通过多点约束模拟螺钉连接进行装配,得到含有载荷有限元物理模型的卫星有限元物理模型;将载荷有限元等效模型和卫星主结构有限元物理模型通过多点约束模拟螺钉连接进行装配,得到含有载荷有限元等效模型的卫星有限元混合模型。本发明可应用于卫星平台单机设备的有限元模型简化建模,而不局限于载荷的有限元模型简化建模。

    一种用于筛选航天器扰振源的微振动集成模型的构建方法、装置、计算机程序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9312477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367133.2

    申请日:2024-09-29

    Abstract: 一种用于筛选航天器扰振源的微振动集成模型的构建方法、装置、计算机程序及存储介质,涉及航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筛选航天器扰振源的微振动集成模型的构建方法。所述方法如下:S1、建立航天器扰振源的经验模型的步骤;S2、建立航天器结构的动力学模型的步骤;S3、建立航天器光学系统的模型的步骤;S4、建立微振动模型的步骤,输出结果的步骤。本发明提出的基于微振动集成模型的航天器扰振源筛选方法考虑到实际航天器结构与扰振源之间的动力耦合,而且可对扰振源产生的扰振的6个分量进行综合评价,避免出现个别扰振分量满足要求而其余分量不满足要求的情况。适用于航天器上扰振源的筛选,例如飞轮、控制力矩陀螺、SADA等。

    一种面向批量化生产的光学遥感卫星的扰振源快速筛选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003963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089921.X

    申请日:2024-08-0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向批量化生产的光学遥感卫星的扰振源快速筛选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得到扰振源产生的扰振F(t)与相机像移p(t)之间的传递函数H(s);得到扰振源产生的扰振与相机像移间的频率响应函数H(ω);得到像移X(ω)、Y(ω)的幅值的关系;得到每个频率ω处的扰振力和力矩;得到每个频率ω处的扰振力和力矩的容限;将测得的扰振源产生的扰振与上一中的结果进行对比,判断该扰振是否满足该卫星微振动指标要求。本发明的面向批量化生产的光学遥感卫星的扰振源快速筛选方法,不仅适用于单颗卫星,更适合于面向批量化生产的卫星,且扰振源不限于飞轮,对控制力矩陀螺、SADA等同样适用。

    一种高稳定性SAR卫星平台结构及装配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72985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497169.6

    申请日:2024-04-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稳定性SAR卫星平台结构及装配方法,属于卫星技术领域。该结构包括:舱体结构,所述舱体结构整体呈目字型,其包括:对接板,所述对接板上方安装有+X外板、‑X外板、+Y外板和‑Y外板;对接板上方中部间隔连接有一对隔板;所述舱体结构内安装有飞轮和多个单机设备,舱体结构上方安装有载荷安装板,其顶部外沿处安装有多个载荷天线支座;所述‑Y外板的外表面固定有太阳翼;所述载荷安装板上方中部设有多个高导热薄膜材料结构,每个所述高导热薄膜材料结构四周均设有多个电加热器和温度传感器。本申请通过机热一体化设计及低应力装配,具有较高的地面总装试验力学稳定性、发射入轨力学稳定性、在轨微振动稳定性及在轨热稳定性。

    一种面向搭载业务的卫星平台构型

    公开(公告)号:CN118025496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354910.3

    申请日:2024-03-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面向搭载业务的卫星平台构型,属于卫星结构技术领域,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无法满足多类型载荷的安装需求、搭载效率低、研发周期长以及研发成本高的问题。本发明包括:位于中部的碳纤维承力筒,设置在碳纤维承力筒一端部的相机安装板,光学载荷安装在相机安装板上,并位于碳纤维承力筒内;设置在碳纤维承力筒上侧面的搭载板;关于卫星平台构型质心对称设置在碳纤维承力筒左侧面和右侧面的两个太阳翼帆板;安装在左舱板和碳纤维承力筒上的平台单机;安装在搭载板的搭载区的多个搭载单机;安装在碳纤维承力筒右侧面的高功耗单机;安装在碳纤维承力筒下侧面的分离机构;以及安装在碳纤维承力筒下侧面的推进器。

    一种便于调节跨距和角度的交叉梁吊装

    公开(公告)号:CN118723758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816011.0

    申请日:2024-06-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于调节跨距和角度的交叉梁吊装,属于卫星起吊技术领域,包括上吊装部,其上端与天车吊钩相连接;下吊装部,其下端与被吊物体连接;支撑架,其被配置为分体式结构,所述支撑架包括多个承载块组件,所述上吊装部和所述下吊装部均通过吊环连接于所述承载块组件形成起吊点。本发明的一种便于调节跨距和角度的交叉梁吊装结构简单,专用吊装通用化,使得专用吊装可重复利用性大为提高、使用大量标准件,相比于传统吊装大量减少了焊接工艺的使用,便于后期维修维护,降低了吊装的研发和制造维修成本,且能够完全拆卸,便于收纳,占地空间小,零件互换性强,易损件可定期更换。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