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266266A
公开(公告)日:2013-08-28
申请号:CN201310201110.X
申请日:2013-05-27
Applicant: 钢铁研究总院 , 中达连铸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冶金领域,涉及一种采用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生产的低牌号无取向硅钢及其制备方法。其成分及重量百分比:C:0.001%~0.008%,Si:1.10%~1.70%,Al:0.20%~1.0%,Mn:0.20%~1.0%,P:0.02%~0.10%,N≤0.005%,S≤0.005%,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成分配比保证钢在1100℃时存在10%~30%的奥氏体相[γ1100℃=26.5+655(%C)-14.2(%Si)+4.2(%Mn)-2.68(%Al)+665(%N)-18.4(%P)]。采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所生产的50W470牌号无取向硅钢成品磁性能良好,且不发生瓦楞状缺陷;并且采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无需进行大规模的设备改造,省略了热轧板常化工序,也不需要进行二次冷轧,减少了生产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3278517B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310205545.1
申请日:2013-05-29
Applicant: 钢铁研究总院 , 中达连铸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N23/20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通过测量背散射测试晶体结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检测取向硅钢晶粒取向差的方法。本发明采用EBSD检测晶粒取向的原理,测量所取试样内每个晶粒的欧拉角,计算相邻晶粒间的取向差以及该晶粒与标准高斯织构的取向差,得到磁感应强度与取向差之间的对应关系。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测量速度快、测量区域大,表达直观易懂、所得结果具有代表性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278517A
公开(公告)日:2013-09-04
申请号:CN201310205545.1
申请日:2013-05-29
Applicant: 钢铁研究总院 , 中达连铸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N23/20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通过测量背散射测试晶体结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检测取向硅钢晶粒取向差的方法。本发明采用EBSD检测晶粒取向的原理,测量所取试样内每个晶粒的欧拉角,计算相邻晶粒间的取向差以及该晶粒与标准高斯织构的取向差,得到磁感应强度与取向差之间的对应关系。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测量速度快、测量区域大,表达直观易懂、所得结果具有代表性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266266B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申请号:CN201310201110.X
申请日:2013-05-27
Applicant: 钢铁研究总院 , 中达连铸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冶金领域,涉及一种采用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生产的低牌号无取向硅钢及其制备方法。其成分及重量百分比:C:0.001%~0.008%,Si:1.10%~1.70%,Al:0.20%~1.0%,Mn:0.20%~1.0%,P:0.02%~0.10%,N≤0.005%,S≤0.005%,其余为铁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成分配比保证钢在1100℃时存在10%~30%的奥氏体相[γ1100℃=26.5+655(%C)-14.2(%Si)+4.2(%Mn)-2.68(%Al)+665(%N)-18.4(%P)]。采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所生产的50W470牌号无取向硅钢成品磁性能良好,且不发生瓦楞状缺陷;并且采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无需进行大规模的设备改造,省略了热轧板常化工序,也不需要进行二次冷轧,减少了生产工序,降低了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03741031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310741741.0
申请日:2013-12-27
Applicant: 钢铁研究总院 , 四川省川威钒钛冶金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的含钒普通取向硅钢及其制造方法,属于取向电工钢技术领域。薄板坯的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比为:C0.025~0.055%、Si2.5~4%、Mn0.05~0.2%、Cu0.4~0.6%、S0.005~0.01%、Al0.005~0.02%、N0.004~0.02%、P0.001~0.02%、V0.002~0.02%,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该取向硅钢通过如下步骤制备:薄板坯连铸→均热炉加热→热连轧→第一次冷轧→脱碳退火→二次冷轧→回复退火→涂MgO隔离剂→高温退火→冷却。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采用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板坯加热温度低,均热时间短,降低了能耗;添加适量V形成辅助抑制剂,增强了抑制能力,提高成品磁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1240399B
公开(公告)日:2010-06-02
申请号:CN200810101339.5
申请日:2008-03-05
Applicant: 钢铁研究总院
IPC: C22C38/2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工模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低铬低成本热作模具钢。该钢的具体化学成分(重量%)为:C:0.38-0.42%,Si:0.9-1.1%,S≤0.030%,P≤0.030%,Mn:0.3-0.5%,W:0.9-1.2%,Mo:0.45-0.55%,Cr:2.8-3.2%,V:0.25-0.45%,Nb:0.08-0.15%,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钢能替代含有较高合金含量的H13,并与H13综合性能相近且具有良好的抗回火稳定性、低铬低成本的优点;合理的合金化配比比H13钢节约合金成本20%以上,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1240401A
公开(公告)日:2008-08-13
申请号:CN200810101342.7
申请日:2008-03-05
Applicant: 钢铁研究总院
IPC: C22C38/2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工模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钼低成本热作模具钢。该钢的具体化学成分(重量%)为:C:0.38-0.42%,Si:0.9-1.1%,S≤0.030%,P≤0.030%,Mn:0.3-0.5%,W:1.9-2.2%,Cr:4.8-5.2%,V:0.25-0.45%,Nb:0.08-0.15%,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钢能替代含有较高合金含量的H13,具有与H13综合性能相当且具有良好的抗回火稳定性、无钼低成本的优点;合理的合金化配比比H13钢节约合金成本20%以上,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3774042B
公开(公告)日:2016-05-25
申请号:CN201310718145.0
申请日:2013-12-23
Applicant: 钢铁研究总院 , 湖南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薄板坯连铸连轧高磁感取向硅钢及其制备方法,该取向硅钢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比为:C:0.035%~0.055%,Si:2.9%~3.3%,Mn:0.09%~0.15%,Cu:0.1%~0.2%,S≤0.005%,AlS:0.02%~0.04%,N:0.009%~0.013%,Sn:0.1%~0.2%;该取向硅钢通过如下步骤制备:薄板坯连铸→均热炉加热→热连轧→常化→一次冷轧→脱碳退火→高温退火,均热炉加热温度为1150~1180℃,保温时间为30~60分钟。本发明以AlN为主抑制剂,Cu2S为辅助抑制剂,同时为避免低温加热造成的抑制剂抑制能力不足的问题,在化学成分中添加微量元素Sn,利用其在晶界的偏聚能力作为辅助抑制剂,因此可采用薄板坯低温短时均热工艺生产出高磁感取向硅钢,有效降低了铸坯加热温度,缩短了均热时间,具有流程短、成本低、能耗低、生产效率高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3741031A
公开(公告)日:2014-04-23
申请号:CN201310741741.0
申请日:2013-12-27
Applicant: 钢铁研究总院 , 四川省川威钒钛冶金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的含钒普通取向硅钢及其制造方法,属于取向电工钢技术领域。薄板坯的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比为:C0.025~0.055%、Si2.5~4%、Mn0.05~0.2%、Cu0.4~0.6%、S0.005~0.01%、Al0.005~0.02%、N0.004~0.02%、P0.001~0.02%、V0.002~0.02%,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该取向硅钢通过如下步骤制备:薄板坯连铸→均热炉加热→热连轧→第一次冷轧→脱碳退火→二次冷轧→回复退火→涂MgO隔离剂→高温退火→冷却。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采用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板坯加热温度低,均热时间短,降低了能耗;添加适量V形成辅助抑制剂,增强了抑制能力,提高成品磁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1240400B
公开(公告)日:2010-11-24
申请号:CN200810101341.2
申请日:2008-03-05
Applicant: 钢铁研究总院
IPC: C22C38/2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工模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低成本热作模具钢。该钢的具体化学成分(重量%)为:C:0.38-0.42%,Si:0.9-1.1%,S≤0.030%,P≤0.030%,Mn:0.3-0.5%,W:0.9-1.2%,Mo:0.45-0.55%,Cr:4.8-5.2%,V:0.25-0.45%,Nb:0.08-0.15%,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钢能替代较高合金含量H13,具有与H13合金综合性能相当且具有良好的抗回火稳定性、低成本的优点;合理的合金化配比比H13钢节约合金成本20%以上,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