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254589B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申请号:CN201910582256.0
申请日:2019-06-30
Applicant: 重庆隆鑫通航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IPC: B62K2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稳定操控性摩托车,包括车架、发动机、车前轮和车后轮,车前轮通过前叉组件连接于摩托车转向系统;前叉组件具有前叉中心线,所述前叉中心线与竖直线之间形成夹角,该夹角为前伸角,所述前伸角23°‑32°;本发明配置合适的前伸角,结合整车重心设置以及其他结构参数的设定,使得转向顺畅,并适当控制轴距,有效避免了前伸角过小和过大导致的技术问题;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由于减少附加力矩,还能有效降低能耗;本发明合理配置重心等结构安装参数,提高车身稳定性,提高在转弯等操控过程上的稳定性和操控性,从而提高行驶安全性,并对于节能降耗具有好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0715014A
公开(公告)日:2020-01-21
申请号:CN201911025641.1
申请日:2019-10-25
Applicant: 重庆隆鑫通航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阻尼型减震的机动车,在迎向内筒安装在外筒内底部设置触底阻尼件,内筒下行外套于触底阻尼件时与触底阻尼件在横向上具有阻尼间隙;内筒通过活塞内套于外筒,外筒中与活塞下行相对的空间装有液压油,且该空间连通于内筒;本发明在内筒下行并外套于触底阻尼件的过程中,外筒内的液压油仅能通过阻尼间隙进入内筒,从而形成有效阻尼;由于触底阻尼件位于外筒内底部,触底阻尼件在进入内筒下端口开始形成阻尼,调整触底阻尼件的高度,可设定阻尼开始的部位,避免在较为不平的路面行驶时减震器触底,提高行驶舒适性以及保证操控性,利于保证减震器的使用寿命,在较小改进(仅增加一个触底阻尼件),即可达到防触底、保护部件不被触底造成损害的目的,提高操控性、舒适性和平稳性以及安全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630380A
公开(公告)日:2019-12-31
申请号:CN201910997219.6
申请日:2019-10-20
Applicant: 重庆隆鑫通航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IPC: F02B77/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电机组,包括发电机组件和外罩于发电机组件的隔声罩;所述隔声罩包括隔声罩本体和设置于所述隔声罩本体上的检修门;检修门上开设有功能口;所述功能口处设置有多个上下并列设置的防水消声片,且相邻防水消声片之间形成功能通道;所述防水消声片包括防水部和消声部,所述防水部位于隔声罩本体的外侧且在功能通道方向上倾斜设置用于将水引流向隔声罩本体的外侧,所述消声部位于防水部内侧用于消除噪声;利于在保证良好进气和散热的前提下,防止雨水进入隔声罩内,形成对发电机组的保护,同时利于提高宽频范围内噪音的消声量,减少噪声向外辐射以有效降低发电机组噪声,减少噪声对环境的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10344929A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910651803.6
申请日:2019-07-18
Applicant: 重庆隆鑫通航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IPC: F02B37/00 , F02B39/00 , F01N13/18 , F16L55/0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增压系统的发动机,包括发动机本体、进气系统、排气系统和增压系统,增压系统通过对应的减振波纹管段连通于进气系统和/或排气系统,进气系统包括进气管道,所述进气管道设有进气谐振腔,所述进气谐振腔位于增压系统与发动机进气口之间;本发明利用波纹管本身具有较好的轴向以及径向交变力的适应特性,采用波纹管连通排气或/和进气波动并隔离发动机振动,从而使得增压系统具有较好的隔振性能,有效避免发动机本身以及进或/和排气振动全部传递至增压系统,波纹管段与进气谐振相结合,从源头上和从机械隔离上共同消除进气或/和排气的频动特性,从而利于保持发动机的增压系统稳定运行避免发生共振,进而利于保证增压系统的正常运行,降低故障率,从而降低使用及维护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0254589A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910582256.0
申请日:2019-06-30
Applicant: 重庆隆鑫通航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IPC: B62K2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稳定操控性摩托车,包括车架、发动机、车前轮和车后轮,车前轮通过前叉组件连接于摩托车转向系统;前叉组件具有前叉中心线,所述前叉中心线与竖直线之间形成夹角,该夹角为前伸角,所述前伸角23°-32°;本发明配置合适的前伸角,结合整车重心设置以及其他结构参数的设定,使得转向顺畅,并适当控制轴距,有效避免了前伸角过小和过大导致的技术问题;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由于减少附加力矩,还能有效降低能耗;本发明合理配置重心等结构安装参数,提高车身稳定性,提高在转弯等操控过程上的稳定性和操控性,从而提高行驶安全性,并对于节能降耗具有好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0925343A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911275952.3
申请日:2019-12-12
Applicant: 重庆隆鑫通航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舒适形阻尼防触底减震器及三轮摩托车,包括内筒、外筒和减震主弹簧,所述减震主弹簧同时外套于内筒和外筒,所述主减震弹簧为由长节距段和短节距段构成的突变节距弹簧,还包括迎向内筒安装在外筒内底部的防触底阻尼件,所述内筒下行外套于防触底阻尼件时,与防触底阻尼件在横向上具有间隙;所述内筒通过活塞内套于外筒,所述内筒位于活塞上方的位置开有润滑孔,外筒中与活塞下行相对的空间装有油液,且该空间连通于内筒;本发明采用突变节距弹簧以及防触底阻尼件,防触底阻尼件形成的阻尼力与突变节距弹簧共同作用,避免在较为不平的路面行驶时减震器触底,提高行驶舒适性以及保证操控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254588A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910582253.7
申请日:2019-06-30
Applicant: 重庆隆鑫通航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IPC: B62K2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稳态型摩托车,过车后轮接地点做垂直于前叉中心线的垂直线,所述发动机的曲轴中心点位于垂直线或位于所述垂直线附近;本发明发动机曲轴中心点位于或者在由车后轮接地点到前叉中心线的垂直线附近,可保证摩托车行驶过程中尽量避免发生偏转的多余力矩,从而避免车辆被偏转力矩(附加力矩)所影响;同时,由于发动机为摩托车上重量较为集中的部件,该结构可有效调整整车重心位置也基本位于该垂直线或者位于该垂直线附近,从而进一步避免偏转力矩的产生,保证行车安全;在车辆行驶过程中,由于减少附加力矩,还能有效降低能耗;本发明合理配置重心等结构安装参数,提高车身稳定性,提高在转弯等操控过程上的稳定性和操控性,从而提高行驶安全性,并对于节能降耗具有好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2861405B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110179896.4
申请日:2021-02-07
Applicant: 重庆隆鑫通航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IPC: G06F30/23 , G06F30/15 , G06F119/1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虚拟路面和显式瞬态动力学的摩托车强度的CAE分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构建用于测试摩托车疲劳强度的虚拟路面,确定摩托车所用材料对应的应力应变曲线;S2:确定摩托车的减震器的刚度和阻尼力曲线;S3:通过有限元软件构建摩托车的轮胎模型;S4:通过有限元软件构建与摩托车吻合的整车3D模型;S5:在有限元软件构建整车与虚拟路面的行驶系统模型;S6:通过有限元软件计算整车在虚拟路面上的行驶过程,并从计算过程中获取加速度、位移和应力信息;S7:通过加速度、位移和应力信息,利用有限元软件自带的优化函数,对整车优化改进,并进入步骤S4,直至优化完成,获得最优加速度、位移和应力信息,并结束。
-
公开(公告)号:CN110822002B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1911275951.9
申请日:2019-12-12
Applicant: 重庆隆鑫通航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阻尼型防触底减震器及三轮摩托车,包括内筒、外筒和减震主弹簧,所述减震主弹簧同时外套于内筒和外筒,还包括迎向内筒安装在外筒内底部的防触底阻尼件,所述内筒下行外套于防触底阻尼件时,与防触底阻尼件在横向上具有间隙;所述内筒通过活塞内套于外筒,所述内筒位于活塞上方的位置开有润滑孔,外筒中与活塞下行相对的空间装有油液,且该空间连通于内筒;本发明的减震器采用设置于外筒底部的防触底阻尼件,在内筒下行并外套于防触底阻尼件的过程中,外筒内的液压油仅能通过间隙进入内筒,从而形成有效压缩阻尼力,可有效防止触底,同时液压油受压通过润滑孔流动至活塞的上方,利于活塞的润滑,并改善活塞的应力集中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12664317B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011562604.7
申请日:2020-12-25
Applicant: 重庆隆鑫通航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悬置安装构造,包括发动机安装支座、机身支架以及设置于发动机安装支座和机身支架之间用于减振的悬置机构;所述悬置机构包括用于与机身支架连接的悬置支柱以及与发动机安装支座连接设置的悬置组件,本技术方案的发动机悬置安装构造采用外置式悬置结构,保证了悬置橡胶具有足够大的尺寸和变形空间,同时增加了悬置橡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得悬置橡胶能够及时散热,悬臂式防失效结构,确保悬置橡胶失效后,发动机也能短时间正常运行,保证了机构可靠性,整体结构设计简单,便于加工和装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