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线面共轭的摆线行星传动齿轮

    公开(公告)号:CN102252058A

    公开(公告)日:2011-11-23

    申请号:CN201110184260.5

    申请日:2011-07-0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55/08 F16H1/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线面共轭的摆线行星传动齿轮,涉及一种摆线行星传动齿轮,包括摆线针轮行星传动啮合副,在啮合副中一个齿轮的齿面上选取一条光滑曲线Γ(2),其主法矢方向和该齿面法线方向一致,曲线Γ(2)与啮合副中另一齿轮齿面形成线面共轭啮合;所述齿轮的齿面为管状啮合面,管状啮合面为球心沿等距线Γ(3)运动的球族包络面∑(3),等距线Γ(3)为沿曲线Γ(2)主法矢方向相距r的光滑曲线,球族中球体的球半径为等距曲线Γ(3)与光滑曲线Γ(2)之间的距离r,r小于原齿面啮合段的最小曲率半径,本发明通过改变摆线针轮行星传动为线面共轭啮合副,其啮合过程为点接触,传动比大、刚性好、结构紧凑、传动精度高,可使其啮合近似纯滚动,可大大降低滑动率,从而大大提高效率和使用寿命,加工简单且精度高。

    基于线面共轭的摆线行星传动齿轮

    公开(公告)号:CN102252058B

    公开(公告)日:2014-10-08

    申请号:CN201110184260.5

    申请日:2011-07-0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55/08 F16H1/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线面共轭的摆线行星传动齿轮,涉及一种摆线行星传动齿轮,包括摆线针轮行星传动啮合副,在啮合副中一个齿轮的齿面上选取一条光滑曲线Γ(2),其主法矢方向和该齿面法线方向一致,曲线Γ(2)与啮合副中另一齿轮齿面形成线面共轭啮合;所述齿轮的齿面为管状啮合面,管状啮合面为球心沿等距线Γ(3)运动的球族包络面∑(3),等距线Γ(3)为沿曲线Γ(2)主法矢方向相距r的光滑曲线,球族中球体的球半径为等距曲线Γ(3)与光滑曲线Γ(2)之间的距离r,r小于原齿面啮合段的最小曲率半径,本发明通过改变摆线针轮行星传动为线面共轭啮合副,其啮合过程为点接触,传动比大、刚性好、结构紧凑、传动精度高,可使其啮合近似纯滚动,可大大降低滑动率,从而大大提高效率和使用寿命,加工简单且精度高。

    无隙行星传动装置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666367B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0910190974.X

    申请日:2009-09-25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隙行星传动装置,偏心套外圆转动配合套有双联外齿轮,双联外齿轮中一外齿轮与固定针轮少齿差啮合,另一外齿轮与动力输出针轮少齿差啮合,固定针轮和动力输出针轮的针齿均包括可绕其自身轴线转动的滚轮结构,双联外齿轮的两个外齿轮轮齿的齿廓曲线分别由与其啮合的固定针轮和动力输出针轮的外圆表面包络而成;本发明的外齿轮与滚轮为纯滚动啮合结构,避免相互啮合的轮齿之间产生滑动摩擦;无隙行星轮的双联齿轮与固定针轮和动力输出针轮的轮齿均相互接触,具有零传动误差和零回差特性;传动装置的精度高、噪声低、传动效率高、使用寿命长。

    无隙行星传动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666367A

    公开(公告)日:2010-03-10

    申请号:CN200910190974.X

    申请日:2009-09-25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隙行星传动装置,偏心套外圆转动配合套有双联外齿轮,双联外齿轮中一外齿轮与固定针轮少齿差啮合,另一外齿轮与动力输出针轮少齿差啮合,固定针轮和动力输出针轮的针齿均包括可绕其自身轴线转动的滚轮结构,双联外齿轮的两个外齿轮轮齿的齿廓曲线分别由与其啮合的固定针轮和动力输出针轮的外圆表面包络而成;本发明的外齿轮与滚轮为纯滚动啮合结构,避免相互啮合的轮齿之间产生滑动摩擦;无隙行星轮的双联齿轮与固定针轮和动力输出针轮的轮齿均相互接触,具有零传动误差和零回差特性;传动装置的精度高、噪声低、传动效率高、使用寿命长。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