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曲线共轭的对称弧面共轭曲线齿轮及其啮合副

    公开(公告)号:CN102853054A

    公开(公告)日:2013-01-02

    申请号:CN201210365975.5

    申请日:2012-09-2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曲线共轭的对称弧面共轭曲线齿轮及其啮合副,包括相互点接触啮合的齿轮Ⅰ和齿轮Ⅱ,所述齿轮Ⅰ齿廓曲面上由啮合点构成的接触曲线Γ1与所述齿轮Ⅱ齿廓曲面上由啮合点构成的接触曲线Γ2为共轭曲线。本发明基于曲线共轭的对称弧面共轭曲线齿轮啮合副,组成啮合副的齿轮Ⅰ接触曲线Γ1与齿轮Ⅱ接触曲线Γ2互为共轭曲线,齿轮Ⅰ和齿轮Ⅱ之间的啮合点沿着接触曲线移动;该啮合副继承了点接触啮合的特点,并且点接触的齿廓具有高的接触强度,接触传动过程沿轴向接近纯滚,传动效率高;在同传动比、同中心距条件下可实现小齿数、大模数的选择确定,能够满足高速、重载、大功率及高效率的传动要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基于曲线共轭的对称弧面共轭曲线齿轮及其啮合副

    公开(公告)号:CN102853054B

    公开(公告)日:2015-03-04

    申请号:CN201210365975.5

    申请日:2012-09-27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曲线共轭的对称弧面共轭曲线齿轮及其啮合副,包括相互点接触啮合的齿轮Ⅰ和齿轮Ⅱ,所述齿轮Ⅰ齿廓曲面上由啮合点构成的接触曲线Γ1与所述齿轮Ⅱ齿廓曲面上由啮合点构成的接触曲线Γ2为共轭曲线。本发明基于曲线共轭的对称弧面共轭曲线齿轮啮合副,组成啮合副的齿轮Ⅰ接触曲线Γ1与齿轮Ⅱ接触曲线Γ2互为共轭曲线,齿轮Ⅰ和齿轮Ⅱ之间的啮合点沿着接触曲线移动;该啮合副继承了点接触啮合的特点,并且点接触的齿廓具有高的接触强度,接触传动过程沿轴向接近纯滚,传动效率高;在同传动比、同中心距条件下可实现小齿数、大模数的选择确定,能够满足高速、重载、大功率及高效率的传动要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基于线面共轭的摆线行星传动齿轮

    公开(公告)号:CN102252058B

    公开(公告)日:2014-10-08

    申请号:CN201110184260.5

    申请日:2011-07-0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55/08 F16H1/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线面共轭的摆线行星传动齿轮,涉及一种摆线行星传动齿轮,包括摆线针轮行星传动啮合副,在啮合副中一个齿轮的齿面上选取一条光滑曲线Γ(2),其主法矢方向和该齿面法线方向一致,曲线Γ(2)与啮合副中另一齿轮齿面形成线面共轭啮合;所述齿轮的齿面为管状啮合面,管状啮合面为球心沿等距线Γ(3)运动的球族包络面∑(3),等距线Γ(3)为沿曲线Γ(2)主法矢方向相距r的光滑曲线,球族中球体的球半径为等距曲线Γ(3)与光滑曲线Γ(2)之间的距离r,r小于原齿面啮合段的最小曲率半径,本发明通过改变摆线针轮行星传动为线面共轭啮合副,其啮合过程为点接触,传动比大、刚性好、结构紧凑、传动精度高,可使其啮合近似纯滚动,可大大降低滑动率,从而大大提高效率和使用寿命,加工简单且精度高。

    基于线面共轭的摆线行星传动齿轮

    公开(公告)号:CN102252058A

    公开(公告)日:2011-11-23

    申请号:CN201110184260.5

    申请日:2011-07-0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H55/08 F16H1/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线面共轭的摆线行星传动齿轮,涉及一种摆线行星传动齿轮,包括摆线针轮行星传动啮合副,在啮合副中一个齿轮的齿面上选取一条光滑曲线Γ(2),其主法矢方向和该齿面法线方向一致,曲线Γ(2)与啮合副中另一齿轮齿面形成线面共轭啮合;所述齿轮的齿面为管状啮合面,管状啮合面为球心沿等距线Γ(3)运动的球族包络面∑(3),等距线Γ(3)为沿曲线Γ(2)主法矢方向相距r的光滑曲线,球族中球体的球半径为等距曲线Γ(3)与光滑曲线Γ(2)之间的距离r,r小于原齿面啮合段的最小曲率半径,本发明通过改变摆线针轮行星传动为线面共轭啮合副,其啮合过程为点接触,传动比大、刚性好、结构紧凑、传动精度高,可使其啮合近似纯滚动,可大大降低滑动率,从而大大提高效率和使用寿命,加工简单且精度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