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828037A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2010859055.3
申请日:2020-08-24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长距离岩石顶管中继间布置方法,确定管岩全接触状态下管节的最大单位长度摩阻力,并通过管节的最大单位长度摩阻力、中继间的最大推力和安全系数,确定应对管节与围岩处于全接触这种极端情况的第一中继间与机头之间的最大距离,以及相邻中继间之间的最大间距,并将最大距离与经验阈值范围进行比较,若最大距离小于经验阈值范围,则按照最大距离布置第一中继间,反之,按照经验阈值范围布置第一中继间,对于其余中继间可以按照最大间距布置,并在施工后期可以根据顶进施工情况适当调整安全系数,如此就可以保证拥有足够的顶力储备应对管节处于不同接触状态的顶力需求,还可以减少中继间数量,节约施工成本和后期拆卸工作量。
-
公开(公告)号:CN111946356B
公开(公告)日:2022-04-08
申请号:CN202010859795.7
申请日:2020-08-24
Applicant: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 重庆大学 , 中铁十八局集团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长距离硬岩顶管施工方法,包括:首先开挖工作井并安装顶管施工设备,然后进行顶管机的始发,在主机进行始发洞内前需安装首节管并连接防偏转装置,并通过预埋件将后续安装的13节管节连成整体,以防止主机进入洞内时产生“栽头”和旋转现象。之后将其他管节或者中继间依次顶入隧洞中。顶进过程中,实时监测顶力、机头反力换算管节的单位长度摩阻力及获取顶管机顶力,通过分别对比实测单位长度摩阻力、顶管机顶力与单位长度摩阻力阈值和中继间启用阈值,及时对管节底部沉渣进行清理和启用中继间。其中,第一个中继间为实体中继间,后续中继间可为虚拟中继间,在顶力不足时再启用,节约成本同时能够减轻后续拆除的工作量。
-
公开(公告)号:CN111981197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10851074.1
申请日:2020-08-2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长距离岩石顶管施工清渣控制方法,首先,可以确定在长距离岩石顶管施工中根据管节上的注浆孔的分布位置确定管节的单位长度摩阻力阈值,然后,通过顶管机现有的设备实时监测顶力和机头阻力,并根据监测结果确定管节的单位长度摩阻力,最后,通过对比管节的单位长度摩阻力和单位长度摩阻力阈值,判断是否需要对管节底部进行清渣,如果管节单位长度摩阻力超过单位长度摩阻力阈值,则表明管节底部的沉渣范围超过了注浆孔,需要进行清渣,反之,则不会影响到注浆效果,不需要进行清渣。如此,就可以有效地指导工程清渣,避免堵塞注浆孔,以保持良好地润滑效果,降低了摩阻力,有效地预防了卡管。并且不用频繁清渣,避免延长工程时间。
-
-
公开(公告)号:CN111828037B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010859055.3
申请日:2020-08-24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长距离岩石顶管中继间布置方法,确定管岩全接触状态下管节的最大单位长度摩阻力,并通过管节的最大单位长度摩阻力、中继间的最大推力和安全系数,确定应对管节与围岩处于全接触这种极端情况的第一中继间与机头之间的最大距离,以及相邻中继间之间的最大间距,并将最大距离与经验阈值范围进行比较,若最大距离小于经验阈值范围,则按照最大距离布置第一中继间,反之,按照经验阈值范围布置第一中继间,对于其余中继间可以按照最大间距布置,并在施工后期可以根据顶进施工情况适当调整安全系数,如此就可以保证拥有足够的顶力储备应对管节处于不同接触状态的顶力需求,还可以减少中继间数量,节约施工成本和后期拆卸工作量。
-
公开(公告)号:CN111981197B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010851074.1
申请日:2020-08-2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长距离岩石顶管施工清渣控制方法,首先,可以确定在长距离岩石顶管施工中根据管节上的注浆孔的分布位置确定管节的单位长度摩阻力阈值,然后,通过顶管机现有的设备实时监测顶力和机头阻力,并根据监测结果确定管节的单位长度摩阻力,最后,通过对比管节的单位长度摩阻力和单位长度摩阻力阈值,判断是否需要对管节底部进行清渣,如果管节单位长度摩阻力超过单位长度摩阻力阈值,则表明管节底部的沉渣范围超过了注浆孔,需要进行清渣,反之,则不会影响到注浆效果,不需要进行清渣。如此,就可以有效地指导工程清渣,避免堵塞注浆孔,以保持良好地润滑效果,降低了摩阻力,有效地预防了卡管。并且不用频繁清渣,避免延长工程时间。
-
-
公开(公告)号:CN111946356A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2010859795.7
申请日:2020-08-24
Applicant: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 重庆大学 , 中铁十八局集团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长距离硬岩顶管施工方法,包括:首先开挖工作井并安装顶管施工设备,然后进行顶管机的始发,在主机进行始发洞内前需安装首节管并连接防偏转装置,并通过预埋件将后续安装的13节管节连成整体,以防止主机进入洞内时产生“栽头”和旋转现象。之后将其他管节或者中继间依次顶入隧洞中。顶进过程中,实时监测顶力、机头反力换算管节的单位长度摩阻力及获取顶管机顶力,通过分别对比实测单位长度摩阻力、顶管机顶力与单位长度摩阻力阈值和中继间启用阈值,及时对管节底部沉渣进行清理和启用中继间。其中,第一个中继间为实体中继间,后续中继间可为虚拟中继间,在顶力不足时再启用,节约成本同时能够减轻后续拆除的工作量。
-
公开(公告)号:CN111914373A
公开(公告)日:2020-11-10
申请号:CN202010849905.1
申请日:2020-08-2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IPC: G06F30/17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长距离岩石顶管摩阻力计算方法及管岩接触状态检测方法,首先采集施工参数,然后根据采集到的施工参数采用不同接触状态对应的摩阻力计算模型,计算出管节与围岩处于不同接触状态时所受到的摩阻力。以此确定不同管岩接触状态下对应的管节单位长度摩阻力阈值范围。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检测顶管机的顶力和机头阻力确定顶管受的摩阻力的实测值,并根据理论计算方法得出的不同管岩接触状态下顶管单位长度摩阻力阈值范围对比实测值,确定管节与围岩的接触状态。弥补了单一计算模型不能真实反映长距离顶管工程中的管岩接触状态的不足,以便于在长距离岩石顶管工程中确定管节所处状态并进行相应的顶力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210999340U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1921940203.3
申请日:2019-11-11
Applicant: 重庆大学 , 中铁十八局集团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 重庆市观景口水利开发有限公司
Inventor: 刘新荣 , 邓志云 , 韩亚峰 , 陈鹏 , 杜利兵 , 周小涵 , 庄炀 , 缪露丽 , 景瑞 , 熊飞 , 严如 , 曹郭俊 , 刘鎏 , 黄建林 , 任联玺 , 杨庆辉 , 江南 , 白继军 , 张晓明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直径混凝土管节的浇筑模具,属于钢筋混凝土管节制备领域。本实用新型的浇筑模包括水平基座、内模具、外模具以及操作平台板,所述内模具与所述外模具通过模具定位装置固定在水平基座上,所述操作平台板完全覆盖所述内模具竖向木条顶部。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所述的浇筑模具制备大直径混凝土管节。本实用新型的浇筑模具具有安拆方便、强度高、能重复使用的优点,相比于现有的定型钢模具或者其他材料的模具,本模具显著降低了管节制作成本;同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浇筑模具制备的室内试验用大直径混凝土管节,有利于制作尺寸合格、质量可靠的管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