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变砖及其制备方法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1811938B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010705443.6

    申请日:2020-07-21

    申请人: 重庆大学

    IPC分类号: G01N3/08 G01N1/28 G01N1/3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模型试验的应变砖及其制备方法,应变砖包括应变砖基体、聚氨酯板及应变片。应变砖的基体材料为模型试验中的相似材料,其通过在测量构件表面浇筑相似材料,待达到一定强度后切割生成的应变砖基体,可以完美贴合复杂测量构件的表面。将裁剪成的聚氨酯板逐一粘贴在基体表面,可以根据试验需求,部分包裹或完全包裹基体。最后应变片安装于聚氨酯板上,完成应变砖制作。应变砖贴合复杂测量构件表面,可以准确测量构件表面的压力;聚氨酯板部分包裹应变砖基体,不仅可以保证应变砖的强度,而且可以减小应变砖埋入对模型试验的影响,减小试验误差,提高量测精度。

    一种隧道下穿隧道式锚碇的模型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24291B

    公开(公告)日:2022-05-20

    申请号:CN202110168087.3

    申请日:2021-02-07

    申请人: 重庆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下穿隧道式锚碇的模型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试验装置包括:锚塞体模型、隧道模型、加载系统、主缆钢绞线、模型箱和监测系统,所述模型箱内填充围岩相似材料形成围岩体,所述锚塞体模型和所述隧道模型分别埋设在所述围岩体上下两端,所述加载系统设置在所述模型箱一侧,所述主缆钢绞线连接所述锚塞体模型和所述加载系统,所述锚塞体模型、隧道模型、主缆钢绞线、围岩体均与所述监测系统连接,模型试验方法通过该试验装置完成。本发明通过监测系统监测主缆钢绞线、锚塞体模型以及隧道模型的状态,为分析下穿隧道开挖对上部锚塞体模型影响提供数据支持。

    土石混合体三轴试样制备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525634B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2011309626.2

    申请日:2020-11-20

    申请人: 重庆大学

    IPC分类号: G01N1/28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石混合体三轴试样制备装置及其制备方法,装置包括碎土网筛及组合装样装置。首先通过碎土网筛,快速制备满足目标含水率的均匀散粒基质土;其次通过组合装样装置装样,使得土石混合体三轴试样击实后块石分布均匀、且不出露试样表面;最后,对击实后的土石混合体三轴试样,通过脱模、重新装配、真空饱和及再脱模的方法,无损脱模取出饱和后的土石混合体三轴试样。上述土石混合体三轴试样制备装置及其制备方法,可以制备块石分布均匀,块石不出露试样表面的饱和土石混合体三轴试样。

    一种临时管节及顶管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255947B

    公开(公告)日:2020-11-27

    申请号:CN202010058608.5

    申请日:2020-01-19

    申请人: 重庆大学

    IPC分类号: F16L1/028 F16L1/06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临时管节及顶管施工方法,由于临时管节具有缺口,因此临时管节吊装到导向装置上时无需拆卸各种管线,然后顶进设备顶进多个临时管节,且使最靠近隧道的临时管节不顶入隧道。再将临时管节吊走,安装需要顶入的实际管节,并在此过程中安拆各种管线。由于吊装临时管节花费的时间很短,而一次安拆管线就可以实现顶进多个实际管节,节省了大量时间和人力成本,缩短了工期。

    长距离岩石顶管施工清渣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81197A

    公开(公告)日:2020-11-24

    申请号:CN202010851074.1

    申请日:2020-08-21

    申请人: 重庆大学

    IPC分类号: F16L1/028 F16L1/06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长距离岩石顶管施工清渣控制方法,首先,可以确定在长距离岩石顶管施工中根据管节上的注浆孔的分布位置确定管节的单位长度摩阻力阈值,然后,通过顶管机现有的设备实时监测顶力和机头阻力,并根据监测结果确定管节的单位长度摩阻力,最后,通过对比管节的单位长度摩阻力和单位长度摩阻力阈值,判断是否需要对管节底部进行清渣,如果管节单位长度摩阻力超过单位长度摩阻力阈值,则表明管节底部的沉渣范围超过了注浆孔,需要进行清渣,反之,则不会影响到注浆效果,不需要进行清渣。如此,就可以有效地指导工程清渣,避免堵塞注浆孔,以保持良好地润滑效果,降低了摩阻力,有效地预防了卡管。并且不用频繁清渣,避免延长工程时间。

    一种地质雷达用测距轮磨损后修复及参数标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919378A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811141938.X

    申请日:2018-09-28

    申请人: 重庆大学

    IPC分类号: G01V13/00 G01S7/40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质雷达用测距轮磨损后修复及参数标定方法,属于地质雷达测距技术领域,该方法包含如下步骤:S1:在磨损前或磨损后在测距轮上均匀缠绕一圈耐磨损的绝缘材料;S2:选取一条已测定长度的直线段测线,测量参数选取测距轮的原始参数对该测线段进行地质雷达检测;S3:通过对比地质雷达图像上测线长度与实际测线长度,对测距轮参数进行修正。本发明简便可行,保护层在磨损后可以无限次更换,不影响测距轮的使用,可以显著降低仪器购置成本。同时本发明确保了原始数据采集的准确性,通过参数校正,采集数据准确,避免了测距轮参数改变后对测线长度造成的影响。

    一种流体在不同换热路径下传热效率的实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337928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318453.8

    申请日:2023-03-29

    申请人: 重庆大学

    IPC分类号: G01N25/20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流体在不同换热路径下传热效率的实验装置,包括保温箱,保温箱的内部设有加热组件,保温箱的两个侧面各设有一根水管用于进水和出水,水管内设有保温管,其中保温管能够在水管内伸缩,管道的两端与两根保温管连通,管道与保温管的连通处设有温度传感器,支撑板为薄壁可塑板,而支撑板横置在管道下方。通过对管道施加外力使其形变,那么经过管道对流的流体就会相应的改变输送路径,温度传感器所测出的温度差得出不同路径下的传热效率,通过实验的方式为流体输送路径对传热效率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一种隧道下穿隧道式锚碇的模型试验装置及其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24291A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2110168087.3

    申请日:2021-02-07

    申请人: 重庆大学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下穿隧道式锚碇的模型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试验装置包括:锚塞体模型、隧道模型、加载系统、主缆钢绞线、模型箱和监测系统,所述模型箱内填充围岩相似材料形成围岩体,所述锚塞体模型和所述隧道模型分别埋设在所述围岩体上下两端,所述加载系统设置在所述模型箱一侧,所述主缆钢绞线连接所述锚塞体模型和所述加载系统,所述锚塞体模型、隧道模型、主缆钢绞线、围岩体均与所述监测系统连接,模型试验方法通过该试验装置完成。本发明通过监测系统监测主缆钢绞线、锚塞体模型以及隧道模型的状态,为分析下穿隧道开挖对上部锚塞体模型影响提供数据支持。

    长距离岩石顶管中继间布置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28037A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2010859055.3

    申请日:2020-08-24

    申请人: 重庆大学

    IPC分类号: E21D11/00 E21D11/08 E21D11/04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长距离岩石顶管中继间布置方法,确定管岩全接触状态下管节的最大单位长度摩阻力,并通过管节的最大单位长度摩阻力、中继间的最大推力和安全系数,确定应对管节与围岩处于全接触这种极端情况的第一中继间与机头之间的最大距离,以及相邻中继间之间的最大间距,并将最大距离与经验阈值范围进行比较,若最大距离小于经验阈值范围,则按照最大距离布置第一中继间,反之,按照经验阈值范围布置第一中继间,对于其余中继间可以按照最大间距布置,并在施工后期可以根据顶进施工情况适当调整安全系数,如此就可以保证拥有足够的顶力储备应对管节处于不同接触状态的顶力需求,还可以减少中继间数量,节约施工成本和后期拆卸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