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养护装置
    2.
    发明公开
    一种养护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7026825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084331.3

    申请日:2023-08-25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养护装置,包括:壳体、第一密封组件、第二密封组件、水箱、养护机构、驱动机构;壳体包括顶板,位于顶板两侧的底板,以及位于顶板下方的支撑板;支撑板的底面在竖直方向的高度高于底板的底面;第一密封组件、第二密封组件分别设置于壳体两端;水箱设于支撑板顶面,且水箱通过第一密封组件所设注液孔与外界连通;养护机构包括安装板、喷水管、水泵,喷水管固定于安装板,水泵连通水箱与喷水管;安装板位于支撑板下方;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安装板移动,且驱动机构设有动力源,用于为水泵供能。本申请提供的养护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尤其适宜于对桥梁伸缩缝安装固定的现浇混凝土进行自动化定期养护。

    一种降低正交异性钢桥面焊接残余应力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34658A

    公开(公告)日:2020-06-26

    申请号:CN202010265793.5

    申请日:2020-04-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正交异性钢桥面焊接残余应力的方法,具体如下:收集钢桥面焊接过程中的焊接参数和焊接参数值且对正交异性钢桥面的实际焊接过程建立有限元模型并仿真得到焊接完成后钢桥面的焊接残余应力场,进一步对退火处理过程进行有限元模拟得到理论残余应力场;测量钢桥面典型焊缝及其附近区域表层残余应力场得到实际残余应力场;根据实际与理论残余应力场,修正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使得理论残余应力场能够反映实际残余应力场并得到正交异性钢桥面焊接残余应力最小的退火优化参数且输入退火执行终端且摆放上需要退火处理的钢桥面后退火处理;该处理方法能够一次性降低正交异性钢桥面的焊接残余应力,从而增加疲劳强度,延长使用寿命。

    一种地震-风-浪-车-桥耦合振动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77339B

    公开(公告)日:2022-01-18

    申请号:CN202110470365.0

    申请日:2021-04-28

    Abstract: 本发明建立了一个运营阶段的大跨桥梁在突发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系统,在大跨桥梁受到地震作用时同时考虑了运营车辆、风和波浪等日常荷载的影响。通过综合考虑车‑桥相互作用、风‑桥相互作用、风‑车相互作用、波浪‑桥相互作用和桥梁受到的地震作用,建立了地震‑风‑浪‑车‑桥耦合振动方程。利用数值积分方法通过分离迭代的方式分别求解桥梁子系统和车辆子系统的振动方程,求得桥梁子系统和车辆子系统的动力响应,从而评估桥梁结构和桥上行驶车辆的安全性。该方法为评估运营阶段桥梁在突发地震作用下桥梁结构和桥上行驶车辆的安全性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正交异性钢桥面顶板与纵肋连接焊缝疲劳性能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61227A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910684065.5

    申请日:2019-07-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正交异性钢桥面顶板与纵肋连接焊缝疲劳性能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对待测试件进行静力加载,测试并记录静载应力响应ε0(D1)和ε0(D2);S2、对待测试件进行疲劳加载,测试记录ε1和ε2,并记录待测试件的疲劳破坏寿命Ni;S3、根据静载应力响应ε0(D1)和ε0(D2)计算该焊缝的名义应力幅Δσns,并计算该焊缝的热点应力幅Δσhs;S4、将Δσns与Δσhs分别换算为M次寿命下的等效名义应力幅Δσ'ns与等效热点应力幅Δσ'hs;S5、将各待测试件的Δσ'ns与Δσ'hs分别求平均值,得到 与 将其与规范中规定的正交异性钢桥面顶板与纵肋疲劳细节的疲劳强度等级进行对比分析。其可以明确正交异性钢桥面顶板与纵肋连接焊缝的疲劳强度的测试方法,更准确的对该焊缝的疲劳强度进行评价。

    一种工形梁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900742A

    公开(公告)日:2021-06-04

    申请号:CN202110055417.8

    申请日:2021-0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工形梁,包括第一翼缘平板、第一翼缘肋板、第二翼缘平板和连接板,第一翼缘平板和第一翼缘肋板一体成型且呈T形结构,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翼缘肋板和第二翼缘平板连接。本发明通过热轧‑对接焊生产形成的工形梁,将现有工形梁中翼缘与腹板的T型焊接接头形式改变为第一翼缘肋板和第二翼缘肋板分别与腹板的对接焊接接头形式,减少了焊接缺陷的产生;改变了两向焊缝交叉的位置,降低了工形梁的焊接残余应力,大大提高工形梁的疲劳性、经济性和耐久性,解决了行业内一直难以突破的难题。

    一种轧焊钢混组合梁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573242A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211338788.8

    申请日:2022-10-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轧焊钢混组合梁及其施工方法,该组合梁包括第一翼缘板、第一接头板、第二翼缘板和中间连接板,第一翼缘板和第一接头板通过热轧工艺一体成型为T形结构,中间连接板的一端与第二翼缘板连接,中间连接板的另一端与第一接头板之间设有第一焊接部;第一接头板靠近中间连接板的一端设有第一焊接面。本发明将第一翼缘板和第一接头板通过热轧工艺一体成型为T形结构,第一接头板与中间连接板采用船型焊的方式进行对接焊,其能够有效减少了焊接缺陷的产生,而且改变了两向焊缝交叉的位置,避免了传统组合梁中翼缘板与腹板之间存在的焊接残余应力问题,大大提高了组合梁的经济性和耐久性,解决了行业内一直想突破的难题。

    一种地震-风-浪-车-桥耦合振动分析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77339A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2110470365.0

    申请日:2021-04-28

    Abstract: 本发明建立了一个运营阶段的大跨桥梁在突发地震作用下的动力系统,在大跨桥梁受到地震作用时同时考虑了运营车辆、风和波浪等日常荷载的影响。通过综合考虑车‑桥相互作用、风‑桥相互作用、风‑车相互作用、波浪‑桥相互作用和桥梁受到的地震作用,建立了地震‑风‑浪‑车‑桥耦合振动方程。利用数值积分方法通过分离迭代的方式分别求解桥梁子系统和车辆子系统的振动方程,求得桥梁子系统和车辆子系统的动力响应,从而评估桥梁结构和桥上行驶车辆的安全性。该方法为评估运营阶段桥梁在突发地震作用下桥梁结构和桥上行驶车辆的安全性提供了一种有效方法。

    一种钢结构疲劳裂纹修复方法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781178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211667909.3

    申请日:2022-12-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结构疲劳裂纹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A,检测疲劳裂纹的起止位置,并设计与疲劳裂纹适配的坡口尺寸;步骤B,对疲劳裂纹的周围进行清理,并在钢结构上标示出坡口的位置;步骤C,在钢结构的标示区域内进行开坡口作业,并对所开坡口进行清理;步骤D,对坡口区域进行热处理以及对坡口进行焊接处理。本发明的钢结构疲劳裂纹修复方法对传统的疲劳开裂加固方法进行改进,使得疲劳裂纹在经过裂纹铣除、施焊与后续局部热处理工艺后最终得到消除残余应力的钢结构修复加固方案,该方案既能大幅消除因焊接所产生的残余应力,又能减小修补部位裂纹萌生的概率,从而提升修补部位的抗疲劳强度,增加钢结构的服役周期。

    一种降低正交异性钢桥面焊接残余应力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34658B

    公开(公告)日:2020-12-01

    申请号:CN202010265793.5

    申请日:2020-04-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正交异性钢桥面焊接残余应力的方法,具体如下:收集钢桥面焊接过程中的焊接参数和焊接参数值且对正交异性钢桥面的实际焊接过程建立有限元模型并仿真得到焊接完成后钢桥面的焊接残余应力场,进一步对退火处理过程进行有限元模拟得到理论残余应力场;测量钢桥面典型焊缝及其附近区域表层残余应力场得到实际残余应力场;根据实际与理论残余应力场,修正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使得理论残余应力场能够反映实际残余应力场并得到正交异性钢桥面焊接残余应力最小的退火优化参数且输入退火执行终端且摆放上需要退火处理的钢桥面后退火处理;该处理方法能够一次性降低正交异性钢桥面的焊接残余应力,从而增加疲劳强度,延长使用寿命。

Patent Agency Ranking